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策略研究

2022-11-23 03:19
山西青年 2022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信息化大学生

李 南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管理的需要。大学生管理作为高校主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复杂,如何创新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应该解决的关键问题。[1]目前,许多高校都采用了大学生自主管理这一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基本模仿他校,没有进行校本化创新,暴露出诸多的不足,并且管理方式单一,缺少能够推广的经验模式。现代教育技术以全新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技术支撑,为高校教育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对教学和管理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大学生管理工作对保障教学实践工作的正常开展,维护校园的稳定秩序意义重大,实行大学生自主管理是新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与发展,导致教育方式与方法进行改变,同时也要求学生管理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自主管理问题亟须调适

大学生自主管理包括自我的管理和参与学校事务管理两个方面,对于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概念,部分人认为自主管理就是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制定目标,并按照计划去实现目标的过程,另一部分人认为自主管理就是大学生不依靠任何人,独立自主地去做一切的事情。[2]在本研究中对于大学生自主管理的定义是:大学就读期间,学生为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其发展目标,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整合和利用自身条件或学校资源,进行的提升思想、规范行为和创新环境的活动过程。随着我国高校不断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呈现不断上升,逐步出现教育对象大众化、教育技术信息化和教育观念人性化的趋势。在学生自主管理的过程中,相应出现管理机制缺失、管理平台不完善、学生依赖性强等制约性因素,导致学生自主管理停滞不前。

(二)推进高校管理现代化进程要求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明确了顶层设计,为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路径。高校是人群密集且信息量庞大的管理阵地,加速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不断创新,在高校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革新管理理念和方式,为大学生提供自主管理模式,顺应了信息化发展趋势,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是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三)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

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要求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中自主发展方面就有自我管理的要点。实行大学生自主管理是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对于人才培养的客观需求,是高等学校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是大学生提升良好个性品质的有效途径。在新时代深入研究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是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也是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融合现代教育技术推进学生自主管理,科学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学生自主管理实效性,进一步突出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活动的自主性,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自主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育时代,许多高校都采用了大学生自主管理的新形式,但受到管理人员认识不到位、学校条件不成熟和学生依赖性强等原因,暴露出自主管理中诸多的不足,也为高校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

(一)教育对象大众化和个性化对高校学生管理增加了难度

高等学校扩招,在校学生人数逐年上升,“00后”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行为特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个性明显,大局意识不够;功利性明显,参与度不足;自我意识明显,责任意识不够;竞争意识较强,抗压能力不够等。每个学生的教育背景、价值观念以及学习和生活都不相同,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之间也有所差异,学生自主管理对象组成结构复杂,直接导致学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加。

(二)高校现有制度和平台与信息化教育管理要求不匹配

虽然学生自主管理行动对大学生自主教育作用显著,但依然出现部分问题。第一,领导者不够重视,缺乏创新机制。在部分管理领导者的认知中,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完成课业任务,撰写毕业论文,让学生顺利毕业,提高学校就业率。受传统理念的影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学生管理不放权,未将学生作为管理工作的中心,制定的管理条例与实际需求不符,或者按照要求让学生自主管理却不给予相应政策和物质条件支持,管理体制滞后;第二,管理系统与实际需求不符,难以支持学生自主管理。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实施网络化管理,各类教学系统和软件出现在各类的课堂上,但附带的学生管理功能简单,操作权限有限,无法满足学生日常管理条件;还有研发各种学生管理软件的公司员工,并非一线教师或者管理者,对于学生管理实践缺乏全面的认识和经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难以支撑完整的管理工作,且研发人员的流动对于高校应用管理软件的升级维护带来序列问题。

(三)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主体性意识不高且能力不足

大学生都具有主体性,具体表现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为我性。大学生对教育信息的接受是有明确选择性的,多数学生具有很强的为我性,即只对那些真正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对自身有用的信息感兴趣和有选择性地接受。由于学生学习动机不纯,自控能力不强,为人处世只考虑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眼光,不少学生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对自我管理无意识、无热情、无动力、缺乏自信心等,不少学生对自主管理的政策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既不配合也不阻挠,完全以旁观者姿态冷眼相看,仍然习惯于被动管理,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还较低。还有不少学生家长对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以至于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导致学生自理能力不足,无法正常进行自主管理。

(四)信息时代对于学生自主管理监管体系不完善

尽管很多高校学生管理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但尚未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比较完备的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没有形成目标管理、质量标准、条件保障、反馈调节的闭环;评价的内容和方式也比较单一,大多还是以成绩考核的方式评价自主管理质量,活动设计评价和过程评价显著落后于信息网络技术发展水平;对自主管理状态数据采集、分析的科学性、系统性和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

三、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的策略

(一)创新大学生自主管理理念

地方高校若要有效地推进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对管理理念、手段和方法进行适应发展的创新。高等学校的相关教育管理部门,特别是教务部门、教学单位要提升现代管理意识,树立“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OBE(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Outcomes-based Education)现代教育理念,健全信息化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和内容。高校在改善现代教学管理条件方面要硬件、软件一起抓,重视师生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习,构建一个人人都需要用、人人都会用、人人都能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良好环境,形成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现代化工作的新格局,从而实现高效、科学的教学管理目标。

(二)制定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的运行机制

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管理信息化,首先,要优化教学管理运行的机制。教学管理工作者要紧密结合自己的工作,以转变管理模式作为改革创新的动力,学习、借鉴和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革新旧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3]行政主管部门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以规范信息化管理行为,转变教学管理职能,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其次,要建立以学校为主导、院系为主体的教学管理体制。从原来全方位、全程式计划管理转变到宏观调控上来,将教学资源、信息数据等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基层教学组织中,实现责、权、利相统一,扩大院系教学和管理的自主权,调动其教学和管理的积极性,从而将更多的工作放在提升日常教学活动信息的反应和监控方面。

(三)优化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平台体系

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开发设计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平台、网络系统时,要充分进行调研和论证,切实从学校实际出发,使其具备信息管理平台的特点,又适应学校工作的独特性与适用性;要以学校教学信息管理网站为基础,扩展应用功能,建立基于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教学管理系统和信息化校园平台,分配设置多级用户使用权限,实现校院两级化管理,以方便教师和学生可以同时获取教学动态信息;应充分发挥计算机软件处理、保存、传递等功能,替代传统笔写纸记的落后管理模式,真正实现无纸化办公,便于资源、信息的采集、传输和贮存。在运行和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教学管理安排和实际工作需求,有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定期调试和维护,提高系统的易用性与安全性。

(四)健全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质量监控体系

要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手段,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紧跟时代要求,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出发,完善教学监控过程及内容,建立目标管理系统、质量标准系统、条件保障系统、监督调节系统等多层次质量监控闭环,科学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标管理系统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以及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就业需求制定适切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校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规范化,建立并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条件保障系统主要从三个层面为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即完善与提升人员队伍结构与质量、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强化教学质量提升的各项经费保障;监督调节系统主要包括全方位收集学校教学质量相关信息、制定并完善学校自我评估制度、对师生提出的有关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及时回应,完善与加大教学问题的反馈机制与整改力度等。

四、总结

在新的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是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学管理开辟了新思路、提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方法,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转变管理思路,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素质,大力推动教学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为教育教学改革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服务社会能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信息化大学生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学分制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思路探析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