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晓翡
山东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提升高校艺术教育应当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从美育教育出发,从而对艺术教育形成全新的认识。艺术美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虽然艺术教育可以借助艺术的形式,但是与专业教育存在明显不同,并不单是培养少数专门的艺术人才,更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可以发现美、欣赏美,并且树立良好的情操,激发想象力及创新意识,以美育的角度来欣赏周围的事物,保证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
美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可以理解为美育教育。美育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相关教育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继而形成更加正确的审美观。美育教育与艺术教育密不可分,高校艺术教育注重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能力的提升,是高校艺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国内学者对美育进行了广泛研究,形成了丰富的观点。在对外国美术的研究中,席勒曾提出:在任何一种民族中,审美文化具有绝对高度和极大的普遍性。美育的实施与落实,关系到文化的传承和实践。然而《高等院校的美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中指出部分院校评价机制滞后。目前我国艺术教育课程中存在美育师资严重不足、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不高等问题,这些都因美育教育现状存在深度缺陷,需要深入剖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最后作者提出:在教育中启迪学生的心灵之光是美育,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认识美、品鉴美、创造美,就会发现美育对人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1]。美育课程在高校教育中的深入融合,可以提升学生艺术基本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实现学校培育优秀人才的有效途径。所以,在教学中通过对审美方法的运用与实施,使学生能够对美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从而形成对美的概念,根据自身的角度出发发现美、感知美,使学生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过程的整体化美育。
夏文利教授在《工科类高等院校美育缺失问题的研究》一文中就对美育教学在高等院校的影响展开了探讨,他指出:加强美育课程建设,才能够使当前优秀技术人才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发展,因此教育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第一指导思想,强化全人发展概念,发挥美育作用。还有诸如商虹在《美育的情感教育》中提及遵循美术教学基本规律是高校教育教学中所应具备的;魏麟懿教授在《美育教育对高等院校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中也提出,要克服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结构中对人文素质教育培养的不足,增强对学校实践的创新能力,以保持高等教育的整体性;教育专家刘敏玲也提及转变美育教育旧观念,需要推动高校的美育教育落到实处,发挥美育教育应有的功能。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对艺术作品的审美越来越个性化,所以我们需要通过适当的美术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培养合理的审美意识,建立适应社会现代发展需要,具有中华民族传统审美标准的审美观念。从课堂教学、日常生活、美术实验等教学活动中训练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与需求。
根据市场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本科学校加强美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是本科专业学生自身价值提高的要求。高校美术教学的必要性对于培养审美观才能,完善科学的艺术审美观点,为学生的全方位健康发展开启了一扇门。要加强高校的美育教学工作开展,这是全方位深化素质教育的客观需要,同时也是实现学校美术教学全方位发展的客观要求。而美术教学工作在培育当代高校学生的审美观的过程中也是指导学生认识美和掌握美的过程,更可以充实学生的情感世界,不仅培育和发挥了学生丰富的审美感受力与想象力,更可以完善学生的审美观性格,在艺术教学中美的直接影响下,让学生自主地向着美的事物前进,提升了其素养和自我素质。
公共美术教学尽管说能够良好的利用美术形式,可是他和实际的专业美术教学之间却有着很明显的差别。专业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具备某种美术技能,甚至是可以作为某种工作或职业支撑的美术技能。与专业美术教学相比,美术教学的设计目的并不是为了培育更多的艺术人才,而是要保证能够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美术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高校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质,以使每个学生能够养成优秀的艺术审美价值观,陶冶学生高雅的文化审美情操,启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意识,从而具备比较宽阔的艺术审美眼界,促进学生美的素养得以全面发展,从而使之发展成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公共艺术教育应当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站在立德树人、以美育人的角度,拓展教育的受益面,保证有更多的学生可以接受公共艺术教育[2]。
公共艺术的本质就是以美育人,并不是简单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也不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训练。应当明确的是,在高校教学中应当格外注重“美”,并不是“术”。不管是教师或者学校,对于公共教育都有着理性上的误区,他们认为艺术欣赏知识只针对名家的作品,而忽视了实际生活当中蕴涵的美感价值。“生产和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乏一双善于发现美的双眼”,许多名家作品也都是取自于现实的生活。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培养的是高技术应用人才,其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通过美育对大学生进行思维、人文、科学、艺术素养的全面培训,积极引导大学生推崇真善美,树立正确三观。
在很长一段时期,社会在艺术教育的导向上存在着相对明显的功利化倾向,重应试轻素养、重比赛轻科普的现象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艺术考级的市场,让学生认为学习艺术并不是为了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更重要的是为了升学加分才进行学习。这样的艺术训练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艺术知识,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技能得到提升,但是往往违反了美育教育的发展理念。高校艺术公共教育有义务树立正确的育人发展导向,全面落实美育的发展理念,从而使公共艺术教育更好的走上美育发展的正轨。
在新生进入到学校之后,学校可以通过专业课程来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但是公共艺术课程可以以艺术作品的鉴赏、艺术实践活动等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美育知识,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艺术鉴赏能力,丰富精神世界,达到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目的,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
在目前普通高校的公共教育公共艺术中,由于很多学生高考之前对于相关基础技能没有做到良好的掌握,导致了大部分公共艺术的学生不具备应有的设计基础技能,特别是美术基础。因此,在艺术设计教育中对于基础教育的美育培养需求已迫在眉睫。高校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丰富艺术设计教育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的认知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美术基础教育作为公共艺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引起教师的重视,结合自身的教学情况,深入探究专业美术基础教育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和改革教学实践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因材施教,打破传统教学对学生的束缚和限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公共艺术中对美术基础教育实施中,教师必须把握好教学方向,促进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共同创新,从而确保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创造更加自由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对专业课程核心要求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公共艺术教育不能做到一蹴而就,不可能通过一门课程或者一个活动就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需要,需要在大学的课程体系中融入美育内容,实现美育内容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渗透。美育教育与课程体系的融合可以通过课程体系进行素养调查,结合学生基本情况,调查对美育的了解程度、业余爱好、接受艺术教育情况等,从学生角度分析当前美育状况,加设美育课程,在取得初步进展后,在所有班级开展美育的选修课。建立人文素质培育的新体系,坚持以美育人,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增强就业竞争力,塑造健康的人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辅德,以美育美,强化创新意识,提升审美水平。因此,高等院校加设美育人文课程,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提升学生工作管理水平,不断推进学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人文课程体系的中的美育课程创新。
高校在新时代的专业人才培养中,必须要认识到美育教育对于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提升美育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度。再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各种平台大力实施美育教学,通过各种文艺活动来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影响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相关文艺活动中,锻炼艺术素养,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让学生在美育环境中接受熏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去创造美。美育的培育还应注重学生的知行合一,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坚持以美育人,为学生管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美育工作中踊跃出了大量弘扬正能量传播主旋律的好人好事[3]。同学们响应美育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在有效应对突发事件、思想问题等方面会发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用,及时化解问题,使学生管理工作,更加主动、人性化和科学化。
高校中需要让思政元素进课堂、进教态、进头脑,充分发挥美育教育作用,有助于帮助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美育融入高校课程体系是必然发展趋势,引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美育思政元素进一步传播了正能量,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学生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鼓励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精神修养及理想人格。通过美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使学生更懂得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谐的、高雅的文化艺术修养也通过学生的参与和传播达到艺术与科技相融合。发展校园文化的美育也是影响学生美育的关键点,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代社会“审美”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学生对公共艺术课程的参与度,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企业需求,探索公共艺术教育与企业的联结点,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和校企合作,让美育的以美育人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改善教学机制体制,结合企业需求,探索公共艺术教育与企业文化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创造思维,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提升创新思维与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在创造劳动时获得美的愉悦感和美的成就感。更加落实了引导学生立德树人,立志成才的培养目标。
综上所述,公共艺术教育与艺术专业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与联系,它所面向的是全体非专业的学生,主要的目的并不是将学生培养成为艺术专业型人才,而是培养学生审美品味,使其成为具有高尚情操以及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对促进学生成为高素质以及高修养的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定位,激发内在优秀品质,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向上的作用。美育的提升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建立人文素质培育的新体系,坚持以美育美、以美育人、美美与共,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塑造完善性人格,更好地为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