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茹 朱邱晗 高佩珍
(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 河南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郑州 450001)
2021 年8 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指出要推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深化体教融合,完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 个小时的体育活动[1]。大众艺术体操作为一项以提高大众身体素质、培养大众优美的身体姿态和高雅的气质为目的的大众性体育锻炼项目,其极具特色的器械运用和自身优势,能够为项目进入高校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促进“体育”和“教育”的深度融合。随着国家出台激励政策对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推广和普及,大众艺术体操迎来发展的良机[2]。如何把大众艺术体操深入推向校园,落实全民健身融合发展是当前需着力解决的问题[2]。
大众艺术体操的动作是以自然性和韵律性为基础,其运动的强度和练习的频率都符合日常锻炼的要求并且可控,高校学生可根据自身具体的身体状况合理安排练习。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大众艺术体操练习的内容较为详细,并且伴有一定的“艺术美”,无论是徒手练习或是手持轻器械练习,都会运用到上肢、躯干、下肢的各个部分,使身体各个关节、肌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例如,基本身体姿态和动作的练习,能充分利用人体形态结构的特点,在基本动作的基础上加大关节弯曲、转动的幅度[3],使身体各部位关节得到有效锻炼,身体线条得到延展。以波浪动作为例,它可分为手臂波浪、胸波浪、躯干波浪以及全身波浪,手臂波浪以肩关节带动上臂,使肘、腕、掌指、指间关节依次屈伸,动作连贯、柔软,依次进行向远方推送;胸波浪将胸椎由下而上依次向前推送,经颈椎直至抬头,动作缓慢,肩部保持放松;躯干波浪由腰骶部开始,腰、胸、颈各个关节进行弯曲,并随之依次推送,动作要流畅、柔和、幅度大,使各个部位充分舒展;全身波浪其力量经过踝、膝、髋、腹、腰、胸、颈至下颚正向或反向依次推送[4]。由此可见,大众艺术体操与其他项目相比,其对动作的要求极为详细,不仅对身体的运用较为精准,而且对动作的优美性要求也十分严格。练习者长期坚持练习能够得到良好的有氧锻炼效果,从而提高练习者柔韧、力量、灵敏、协调等基本身体素质,使练习者自身的体质不断增强,同时也改善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体态,提高练习者自身的气质。因此,将大众艺术体操引入普通高校是很有必要的。
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理念和能力[5]。大众艺术体操是一项将体育和艺术完美融合的大众体育项目,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笔者将“美”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动作姿态美,练习者在徒手或手持轻器械的练习中,不仅能够使自身各关节得到充分运用,各部位的肌肉也得到均衡发展,形成健美的体形和良好的体态,从而使动作轻松和谐、自然流畅,给人一种美的感受。第二,器械技艺美,轻器械的运用是大众艺术体操与其他大众体育项目最显著的区别,所展示出的美也是独一无二的。以彩带为例,它是由棍和带两部分组成,手持带棍进行摆动、绕环、“8”字、蛇形、螺形等技术动作,带身会随着不同的技术动作,形成不同形状,除此之外,还可利用轻器械自身特点,形成极具项目特色的造型,带给观众不一样的审美感受。第三,音乐韵律美,音乐是大众艺术体操的灵魂,它可以根据练习的内容或轻器械的特性来变换旋律和风格,动作的节奏随着音乐的旋律,使大众艺术体操的美更富有感染力。因此,通过练习可提高练习者对形体美、运动美、姿态美、音乐美的理解和表现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3]。
大众艺术体操动作简单、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在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也不失浓郁的大众气息[6]。学生通过大众艺术体操的锻炼能够陶冶情操,产生积极乐观的情绪,使生理和心理得到全面的调节和发展[6]。
大众艺术体操以集体练习为主,在音乐和舞蹈的结合下形成了轻松、和谐的环境,有助于拓广学生的社交圈,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从中体验到练习的乐趣,从而减轻日常的学习压力,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在大众的认知里艺术体操属于女子项目,但早在20世纪50年代,日本就开展了男子艺术体操,因此这个项目不局限于高校女生,男生也可以参加,不必担心受众人群的单一性。将大众艺术体操引入普通高校,在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体育健身更多的选择。
大众艺术体操从练习的内容到展现的形式,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器械分类方面,除了传统器械和非传统轻器械外,还可以制作各种具有不同艺术风格与民族特色的轻器械来进行练习[7]。在成套动作的编排方面,可以加入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充分展示中华优秀文化。例如我国国家艺术体操队为备战2020 年东京奥运会,将“敦煌舞”“京剧”“武术”等文化元素融入集体编排中。在音乐方面也选择了我国传统乐器“琵琶”为主旋律,其中一个成套还将京剧《贵妃醉酒》融入其中,这些中国元素的加入对整套动作的编排来说,无疑是锦上添花。艺术体操与中华民族艺术文化的融合,不仅仅是传承与创新,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更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宣扬和大国风采的展示。
通过大众艺术体操的练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大学生体质,对其气质培养、心理调节和道德修养都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带给大学生更加丰富的精神感受和文化体验,进而促进高校校园文化的多元发展[8]。例如,高校可邀请专业的教师或学生,结合学校文化和中华优秀文化编排一系列成套,并由社团进行演出和宣传,可以在学校庆典或各类活动中进行表演,逐步实现高校体育的特色化,形成学校体育教育的特色学科,这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是我国体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大众艺术体操作为联系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媒介及推动全民健身的载体,能很好地促进二者之间互动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的开展,广场舞在众多大众体育项目中脱颖而出,它简易的推广性和休闲娱乐性与大众艺术体操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以将两个项目融合,不仅能够使广场舞得到创新,丰富其练习内容,提升整体的艺术价值,而且能够使大众艺术体操也得到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项目,并加入其中。高校开展大众艺术体操课程,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并学习这个项目,培养这类人才,为广场舞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并且提供了专业的指导,解决社会体育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达到优势互补,同时促进全民健身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需求也随之增长,对自身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样国家对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高[9]。在国家的大趋势和政策下,为大众艺术体操引进普通高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对全民加强健康教育,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要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2]。2017年,国家体育总局在《体育总局关于组织开展2017 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中指出动员和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多彩的体育健身活动,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要结合各自特点组织全国性示范活动,同时指导各地协会,并以此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业余竞赛体系和业余等级标准。要通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运动项目推广工作,让群众掌握运动项目技能,了解项目历史文化,扩大项目影响力,促进项目更好发展[9],同时提出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的清晰量化目标[10]。2020 年4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并于8月31 日正式印发[11],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新的方向引领。
学校体育的功能与大众艺术体操的价值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大众艺术体操健身美体、综合审美及娱乐休闲的作用,分别体现出学校体育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及娱乐功能。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具备体育馆、操场和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等,为专项的引进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因此,将大众艺术体操引入高校是可行的。
时代在变化,人们对身体的审美标准也发生了改变,匀称并且具有运动痕迹的体形成为人们喜爱的审美对象。大众艺术体操作为一项简单的有氧代谢运动,长期练习可有效消耗身体多余的脂肪,提高各器官、系统的功能,不仅能塑造完美的体型,还能增强体质,此项目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将动作、轻器械和音乐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无论是对于练习者,还是观看者,都是一种美的享受[8],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艺术素养,培养高雅的气质。
首先,大众艺术体操动作难度小、练习强度不大且过程充满趣味性,不受时间、场地、天气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也不受练习者技术水平、运动能力等内在因素的制约,受众人群范围广,上至青少年儿童,下至中老年人,根据自身的状况和兴趣,均可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内容、方式和方法[6]。简易的推广性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大众艺术体操引入普通高校的难度。其次,我国推出了适合大、中、小学练习的等级规定动作,2017 年5月颁布了《中国学生艺术体操技术等级动作标准》,由低级到高级分为10个级别,共计20套动作;2018年,由中国体操协会审定推出了《2018 版大众艺术体操等级规定动作》,并根据不同年龄段发展的需要以及器械的难易程度,由徒手到器械,一共设置12 个等级,并每4个等级对应一个阶段[9]。
我国在艺术体操信息传达方面处在一个相对滞后的状态,无论是训练、培训、比赛,还是科研等方面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宣传。调查发现,大众了解艺术体操相关信息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体(13.7%)和俱乐部、培训班的市场宣传(44.6%),二者信息宣传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项目宣传速度缓慢、范围较小,缺乏信息发布整体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及创新和个性化[2]。
为了使大众艺术体操在高校中得到更好的宣传,提出以下措施。首先,充分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便利,通过高校各官方社交账号(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布大众艺术体操信息,宣传项目的特点和优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2]。其次,通过公开课、社团活动、迎新表演等方式进行宣传,从视觉方面以最直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最后,可以考虑同类项群的转移,如将体操、健美操、啦啦操等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目的学生引入大众艺术体操中。这类学生有专项上的优势,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以此起到宣传的作用,逐步扩大参与的人群。
一个项目在学校开展得好坏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是分不开的,只有加大政策的支持,该项目才能一直开展下去。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招收大众艺术体操方向的学校仅有3所,分别是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不仅数量少,而且范围也小。再加上对这个项目的宣传不到位,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接触到艺术体操的机会有限。
因此,要使大众艺术体操在普通高校能得到良好发展,不仅要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出台相应的政策,还需要增加相应经费的投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练习器械,做好物质保障;加大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为开展该项目的高校进行演出或前往有关高校进行实践学习等,提供资金支持。政策的支持与相应经费的投入都可为项目在学校的顺利展开提供有利条件。
调查发现,我国大众艺术体操教师年龄在35 岁以下的占63.4%,并且执教10 年以内的教师占57.7%,说明我国艺术体操师资主要以青年教师为主,执教年限相对较短;在职称和学历方面主要以初、中级职称(占53.4%)和本科学历(占78.9%,含在校本科生)为主;没有裁判等级的教师占绝大多数,反映出我国艺术体操教师对国际艺术体操规则的了解和熟悉程度需要进一步加强[2]。同时,由于大众艺术体操在普通高校开展的力度不够,因此相关的招聘工作并不完善,大部分艺术体操专业的毕业生会选择留在体育院校、相关俱乐部就职或其他工作,导致普通高校流失大部分该项目人才。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整体的师资质量决定着教学工作开展的水平。因此,学校应加大对艺术体操优秀人才的聘用,并打造不断完善的系统培训知识体系,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2],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优化师资结构,以此满足教学的需要[12];同时也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因为学生是开展基础,更是开展的关键,可以在学生中挑选出优秀的苗子,为师资队伍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个良好的氛围不仅可以吸引大量学生的参与,还可以使项目持续发展。高校可以举行诸多活动来营造氛围,如举行大众艺术体操交流活动,邀请专业运动员或有该专项的高校来学校进行专业讲座和表演活动,使高校学生初步认识了解大众艺术体操,激发学生对该项目的热情和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其中。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巨大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任何新事物的引入,一开始就被大众所接受,是较为困难的,因此,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而真正的学习主体是学生本身。因此,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教师应通过合理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驱动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地参与到项目学习中[13]。
随着时代的变化,学生比较偏向具有趣味性、健身性、艺术性、高雅性的课程,然而大众艺术体操满足了大部分学生对课程的需求。目前,大众艺术体操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数量较少且范围较小,且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随着国家对大众体育的重视,特别是在国家宏观政策背景的支持下,大众艺术体操进校园是在校师生的迫切需要,只有采用多元的推广方式来加强宣传,强化政策引导并加大相应的经费投入,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师资队伍,以及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才能有力推动大众艺术体操进校园的实现,从而充分发挥对个人、学校、社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