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WOT视角下低碳健身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2-11-23 03:21许文保白刘瑜王世梅刘光虎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意识资源

许文保 白刘瑜 王世梅 刘光虎

(空军工程大学军政基础系 陕西西安 710051)

1 “低碳健身”的概念

“低碳+”“碳足迹”“碳中和”等词汇,一度成为现阶段国内外的热门用语。随着对环境污染、全球变暖、物种减少等世界性问题的日益重视,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已成为世界各国共识,而低碳作为一种理念意识已渗入到各个领域,如低碳文化、低碳经济、低碳交通、低碳建筑、低碳健身等。低碳健身,并非局限于哪一种具体的健身形式,而是作为一种意识和生活态度融入体育健身活动中,即在健身过程中以节能减排为原则,尽可能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充分利用身边已有条件或选择低碳健身项目、出行方式,从而达到体育健身目的。因此,低碳健身(low-carbon fitness),是在减少资源消耗以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基础上进行的运动健身方式[1]。

2 低碳健身的SWOT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利好政策引导及低碳健身活动铺面开展

近年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一系列纲领性、政策性指导文件,“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相继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些利好政策大大促进了低碳健身活动的开展,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其环保、节能、减排的元素得以显现,引导着大众走出场馆、走进自然,向着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的方向发展。此外,各地也大力开展以“低碳”为主题的体育健身活动,大大促进了低碳健身的可持续发展,如2011年广东云浮启动千人绿道低碳体育健身运动、青海省每年的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

2.1.2 资源丰富的低碳健身项目

随着低碳生活、低碳经济、低碳文化的不断深入,低碳健身项目也得到很大程度的开发与发展,类别和种类也有了较大的拓展,如按照活动场所,可分为户外运动、公园健身、体育场馆和传统项目四大类。而不同的类别又可拆分为二级、三级类别,如户外运动可分为水面运动及航海类、陆地运动及单车运动、山地运动及地下活动、野营活动及猎捕饮食、机动车船及航空运动和娱乐休闲及军体运动6 种类别,这些健身品牌的开发,大大丰富了传统低碳健身项目,使得人们的选择面更宽,参与的积极性更强。

2.1.3 体育旅游产业盛行

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体育旅游业作为一种新型体育产业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并发展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体育旅游、旅游健身逐渐成为一种新时尚。一是国家对体育旅游的大力推进,如国家旅游局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将2001年旅游主题定为“中国体育健身游”。二是我国体育旅游资源丰富。据统计,具有代表性的大型体育健身旅游活动共有600余项,如内蒙古那达慕大会等;专门体育健身旅游产品80 余项,如登泰山、环青海湖自行车挑战赛等。三是休闲体育、极限运动、自然体育的兴起,也为体育旅游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2.1.4 大众日益增长的低碳健身意识

随着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气候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等元素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中,掀起了一阵阵低碳发展浪潮。在这一背景下,体育领域也不例外,如体育场馆建设融入环保、节能、减排等元素,体育生态问题得到重视,低碳体育文化得以发展,各类低碳健身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倡导低碳出行、低碳生活,这一系列的现象都充分表明大众低碳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

2.2 劣势分析

2.2.1 健身传统观念顽固,低碳意识淡薄

低碳健身是后奥运时代发展形成的新理念、新方式、新时尚,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完全被大众所熟知和接受。一是受传统思想、观念、行为的影响,低碳意识难于形成。人们往往可以为身体健康而加大投资消费,如进入高档健身会所、更换运动器材和装备等,错误地认为只要是为健身而消费就是绿色的、环保的,违背了健身消费低碳性的初衷。二是低碳健身意识、行为的形成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低碳健身是一种低消费、低消耗、低排放的健身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改变一个人的健身习惯,这对健身群体来说,无疑是最致命的,从无意识到意识形成,再到行为习惯,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坚强毅力。

2.2.2 政策支持不够

从政策层面上看,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等文件,以及实施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战略举措,尤其是在我国奥运会筹备期间,提出了场馆建设、活动开展、环境生态等要遵循绿色、低碳、环保、节能等指导思想,但仍然存在引导支持不够力度,标准要求不够明确,尤其是存在投入高、收益低,“建与养”矛盾突出,忽视大众需求,赛后维护长期亏损和附属空间利用不充分等问题[2]。

2.2.3 民族性、地方性特色低碳健身品牌有待进一步开发

尽管低碳健身项目资源丰富,如藏族的押加、回族的木球、满族的珍珠球、蒙古族的摔跤、黎族的跳竹竿、苗族的爬杆等民族性特色项目和陕北安塞的腰鼓、山东潍坊的风筝、东北地区的扭秧歌、南方各省的划龙舟等地方性特色项目,这些民族性和地方性特色项目更能体现一个民族、地域的文化习俗、民族特色,但开发的广度与深度不够,不能形成“以点带面”效应。

2.2.4 场地设施、体育人才等公共体育资源较为缺乏

随着人们低碳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走出场馆、走进自然,公共体育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但现有场地设施、功能、布局等与大众体育健身多元化需要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场地、器材等硬件条件的缺乏,使人们不得不保持原有的健身方式。此外,低碳健身人才的缺失,也使得无法满足引领和指导人们从事低碳健身活动的需要。

2.3 机会分析

2.3.1 国家政策支持,提升体育产业地位

2014 年10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培育扶持,破除行业壁垒、扫清政策障碍。到2025 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推动体育产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体育产业迎来了新时期历史性发展机遇,也为低碳健身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2.3.2 以奥运会为代表的国际赛事主办权的成功申办,激起全民健身新浪潮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大大推动了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指引着人们向着低碳、环保、绿色的健康方向发展,有效提升了全民健身质量,也使得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2022年冬奥会主办权的成功申办,犹如强心剂一样,使体育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应牢牢抓住这一发展契机,优化公共体育资源,宣传低碳健身理念,持续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2.4 威胁分析

2.4.1 居民体育消费意识制约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

2014 年国家体育总局对我国6~69 岁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活动及体质状况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4 年全年人均消费水平为645 元,从各项目的消费金额来看,支付体育锻炼场馆费用的人均消费最高,为612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4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 年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 元,全年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3]。通过以上数据可知,人均体育消费只占可支配收入的3.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4.45%,且多数为体育场馆支出费用,这充分说明我国城乡居民体育消费水平很低,且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这严重制约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2.4.2 公共体育资源传统管理模式制约着低碳健身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环保、平衡、高效等元素的植入,公共体育资源的高碳化现象,如不平衡、低效化等现象尤为突出,属于典型的粗放式管理模式,直接影响着低碳健身可持续发展。一是随着低碳健身意识的不断增强,现有资源与健身需求之间的矛盾日趋明显;二是政府垄断管理仍是现阶段的主流,公共体育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较低;三是检测标准和监督机制不完善,造成建设、环境、产品等高碳化问题凸显。

3 低碳健身可持续发展策略

3.1 强化低碳健身意识培养,引领低碳健身实践活动

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形成“文化熏陶、意识培养、行为引领”的战略思路,进一步拓宽低碳健身理念的宣传途径,着重培养居民的低碳健身意识,有效推动低碳健身实践活动。一是继续发挥公益广告和新闻广播等宣传渠道,以漫画故事、人物典型、健身事例等形式渲染低碳健身氛围,展示低碳健身文化;二是鼓励开展举办多类型低碳体育活动,引领低碳健身实践活动;三是加快低碳健身相关人才的培养,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从事低碳健身行为;四是发挥院校教育作用,将低碳健身方式、理念、文化带进课堂,培养学生低碳健身习惯和行为,增强环保理念与环保意识,让其意识到“低碳”对社会、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在生活中做到“绿色生活,低碳健身”[4]。

3.2 加快低碳体育产业转型,逐步培育体育消费热点

政府要制定有利于体育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实现体育产业的转型,并做好对体育产业的规划,积极引导我国体育产业朝着低碳经济发展的方向运行[5]。同时,充分认清体育产业的低碳特质,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体育产业的科技实力,进一步完善体育市场体系,加快体育产业转型升级,让体育产业的低碳特质在市场机制中成为主导。另外,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等方式,使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尽可能选择急需、低碳、实用的产品,并鼓励开发多样化体育产业,不断培育新型体育消费热点,逐渐形成合理消费结构。

3.3 紧紧围绕社会发展主题,创建特色低碳健身品牌

“绿色、环保、低碳、健康”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为推动群众体育健康有序发展,国家和各省市都大力开展相关活动,形成了一批具有特色的低碳健身品牌[6],如“全民徒步日”“全民健身日”“环青海湖全国徒步大会”“环崇明岛国际骑游大会”“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以及广东的“绿道体育健身活动”等。目前,低碳健身品牌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体育有关部门应根据当地条件寻找突破口,通过创新、改造等途径努力创建地域特色低碳健身品牌,尤其那些具有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亟待开发研究。

3.4 完善公共体育资源制度,建立健全高效运行机制

公共体育资源是人们从事健身、休闲、娱乐等活动的主场所、主阵地。为了发展全民健身,中国各地区要根据各地地理环境,尽量地利用不同区域的公园、绿地、广场等公共场所,尽可能减少新的高碳化、失衡化、低效化等问题。一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型,推进公共体育资源管理的市场化、社会化;二是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资源法规制度,明确其建设、运行、维护等过程中的低碳环保标准;三是重构公共体育资源配置,加大向农村、贫困地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力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避免发展走向畸形化,造成城乡发展失衡[7];四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奖惩机制,共同提高公共体育资源贡献率。

4 结语

“绿色、环保、节能、减排”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的奋斗目标,是保护地球大家园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生态文明进步的又一路径。随着低碳意识不断增强,以低碳旅游、低碳交通、低碳建筑等为代表的“低碳+”逐渐渗入到各个领域,低碳健身也应运而生。当前,低碳健身有着众多的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主客观存在的劣势条件和威胁因素,为进一步促进低碳健身可持续发展,建议今后一定要在意识培养、实践活动、产业特效、消费热点、消费结构、健身品牌、资源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意识资源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我给资源分分类
体育产业之篮球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