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应用无处不在,“互联网+”是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形态,是指互联网在生活生产中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深度融入社会各领域中,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小学学校教育中,小学生的大课间时间是良好地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增强体质的机会,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也需要灵活应用互联网来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解读“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探索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一、引言
在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我们生活中也处处存在互联网的影响,人们的生产活动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帮助。小学生本身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更加容易对互联网产生兴趣,在目前的学校教学中大部分科目都应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新形式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之外的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也是学校教育的任务,小学的大课间时间就是良好地进行学生素质教育的时间。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科目教学的背景下,小学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模式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背景进行创新,以更好地达到提高学生体育活动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
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
(一)活动模式单一
我国大部分小學都有开展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但是目前的课间活动通常以做课间操、跑步为主,活动模式十分单一,有时学生会自主进行打球、跳绳等活动,但这些活动的开展形式也很固定并且机会较少,不能让小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充分的体育活动锻炼身体素质。学校没有规范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目前活动单一枯燥,使很多学生没有参与课间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还会导致一些学生不参与体育活动。机械的跑步、课间操等活动无法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不能通过有效的体育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并且像这样固定的地点和形式的体育活动会让学生产生“完成任务”感,让学生在参与时不用心,也不能真正得到身心放松,最终导致大课间体育活动达不到督促学生运动、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
(二)缺乏资金支持
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大多以跑步和做课间操为主,这些活动不需要资金投入,想要开展丰富的体育活动例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需要进行一定的资金投入来购买器材和修建相关设施,但是由于小学学校通常缺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相关活动。另外学生人数在不断增加但学校的校园面积较小,没有充足的活动场地供学生进行体育活动。这些因素都导致学校无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课间活动。
(三)组织管理不完善
小学大课间的活动以单一的课间操为主,导致活动的形式和空间都是封闭的,没有完善健全的组织管理,不利于发挥大课间的真正作用,也会使学校的体育教育得不到良好的发展。由于小学阶段的体育教育需求以及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是必要的,但目前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际时间往往很短,在组织单一的跑步或者课间操之后让学生自由活动不利于学生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大课间体育活动得不到有效的组织和管理会严重影响学生运动和学习的质量,影响学生通过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不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四)忽视体育活动
在小学的教育中,学生通常以教师作为榜样,教师的行动和思想深深影响小学生的成长。由于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不组织更不参与体育活动,对学生没有足够的宣传教育,学校中没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氛围。这种情况导致学生没有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动力,不重视参与体育活动,使大课间体育活动失去意义。
三、“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的重要性
第一,“互联网+”能够获得更多学习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利用互联网可以为学生收集更多学习资源,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方便更丰富的学习资料,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加深对体育活动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在开展活动时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体育学习资源,拓展学生见识,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安排合理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提升学生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也能提高体育教学的水平。第二,“互联网+”背景有利于改变传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设置中,教师需要适应社会新形势的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传统的体育活动模式,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体育活动中铜鼓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体育活动知识,在体育活动中也善于应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自主进行体育活动的学习和练习。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多媒体技术观看相关体育活动的视频和教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思考记忆,自主学习获得有益于体育活动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并练习相关体育活动,让学生既能在运动中增强体质,也能通过新的体育活动模式获得体育知识。第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有利于学校贯彻落实体育工作。通过网络获得体育知识能够让学生产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也获得知识,有利于学校真正贯彻落实教育部的要求,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身心健康,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互联网+”背景下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很多教师不重视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不利于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或根据互联网资源进行平等的交流,分享体育活动的心得和体验,构建和谐的教学氛围。师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彼此的关注和评价,师生共同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之后可以在平台上双方进行评价,平等地进行沟通,了解自己的不足,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乐趣,也能让教师在这样的平等相处中真正了解学生,从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更高效的教学。第五,“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全面提升。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观看体育游戏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起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丰富学生的日常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除了增强学生体质之外还具有培养学生坚强品质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意志品质的锻炼,通过互联网可以观看相关体育比赛活动,学生既可以从中学到运动的技巧知识,也可以学到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的精神品质,有利于学生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四、“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创新的策略
(一)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应用互联网的策略
将“互联网+”与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广泛涉猎,帮助学生了解更多体育活动知识,让学生在创新的环境中提起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在创新的体育活动模式中积极参与活动。
为了加强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需要加强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体育活动,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在体育活动中引入评价机制,构建和谐的师生环境,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通过这样的形式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相评价中增强信心,提高体育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投票选择更想参与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意见来组织学生真正感兴趣的能够积极参与的活动;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乒乓球活动时,教师可以拍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视频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认识到自己在比赛中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发扬长处、弥补不足,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放松身心的同时掌握体育运动相关知识。在体育活动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平台中进行学生间以及师生间的评价,让师生双方都可以加深认识,通过体育活动促进自我认知和个人的成长发展。
在组织学生进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融合互联网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教师创新体育活动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与互联网结合,教师可以观察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平等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教师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体育活动方案。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做到真正关心了解学生,有利于促进建立和谐的校园环境,创新体育活动模式,促使学生参与运动,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在创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时融入“互联网+”的应用,能够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小学生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网络展示体育活动形式和知识,让学生观看体育比赛,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增强坚强的意志品质。另外在体育活动中融入互联网的应用,能够为教师提供测试学生体能、测验学生对体育知识掌握的渠道,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为学生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真正成长进步。
(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
小学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多种多样,融入“互联网+”更可以为体育活动模式增加新的活力。在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可以组织全校参与的活动。全校集体参加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创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全校参与的体育活动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体育运动的机会,为校园体育活动确定积极的方向,有助于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风气,帮助学生得到充足的体育运动机会。开展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可以按照年级进行组织。小学阶段的学生成长速度很快,每个阶段的学生水平和实际所需都不同,因此在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时可以考虑每个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活动安排,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兴趣的不同来组织对应的体育活动,有针对性的活动能够更大程度地引起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在对应的体育活动中找到乐趣,从而真正达到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标。以学生更加熟悉更能自我发挥的班级为单位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是更具有针对性的组织形式。班级在学校中是最基础的组织形式,按照班级进行分组体育活动,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管理,也有利于教师设置更适合班级的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学生体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在班级中真正发挥自己的力量。在组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时,最具有针对性的方式是组织学生根据兴趣分组,以小团体的形式进行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以兴趣分组的形式有利于大课间体育活动真正目标的实现,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活动意识,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改进现状的策略
第一,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开展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通常以做课间操、跑步等单一的模式为主,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较少,这种情况不利于小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充分的体育活动。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是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体育活动的开展必须遵循小学生成长发展的特点,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核心;在开展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校园的特点设置合理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校园中得到充分的运动,也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特色,带领学生进行适宜的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灵活应用互联网的作用,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认识了解更多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自行选择并尝试开展感兴趣的活动,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第二,由于小学学校缺少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视,通常导致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体育活动,以及在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学校校园面积较小也使学生不能在适宜的活动场地进行体育活动。为了顺应素质教育对学生身体素质培养的要求,学校需要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来扩大学生活动的范围,并适当为学生增加体育活动所需的器材。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也可以添置相应的多媒体设备以便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体育活动的认识和学习,而通过互联网学生即使没有相关器材也可以认识并了解更多的体育活动。第三,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开展需要学校和教师都重视起来,形成规范合理的管理组织制度,才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自己也重视起来,并最终得到高效的体育活动成果。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网的融入应用网络平台的形式进行学生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和监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第四,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行动和思想都影响着小学生的成长。因此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开展需要教师首先重视起来,由教师起带头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受到教师参与运动的热情的影响,主动参与体育活动。
五、结束语
在小学教育中,学校不仅需要教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也需要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通过丰富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在小学教育中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学校和教师通常对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视不足,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创新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单位:王明霞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福台小学
参 考 文 献
[1]王妙香.大课间体育活动“三级联动”教研模式的实践探索与成效——以思明区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推进为例[J]. 体育教学,2020,40(11):49-51.
[2]王刚. 探而有道,提升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效性[J]. 文理导航(下旬),2020,(07):77-78.
[3]張天明,尹华乐.课内学习课外练 学校学习回家练——乡村小学武术大课间活动及课外体育锻炼模式[J].体育教学,2018,38(09):16-17.
[4]王建军.小学大课间阳光体育“20+20”活动模式的构建案例[J]. 体育教学,2018,38(0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