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2022-11-22 14:24:06陈思婷吕秋璇
中国新通信 2022年16期
关键词:平台建设信息化

陈思婷 吕秋璇

摘要:随着人们对医疗条件的追求越来越高,医院等医疗机构也越来越庞大,医院后勤管理系统需要不断升级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医院管理模式,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通过建设后勤综合运维管理平台,集成医疗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绩效管理和工程管理等基础功能,在降低了管理成本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医院的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为医院快速平稳运转提供了坚实后盾。

关键词:医院后勤信息化;信息化;平台建设

一、引言

现代医院呈现出多院区、多职员、多病患的特点,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维系如此庞大系统的正常运行。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管理科学融合,应用在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上,建立涵盖后勤所有服务、辐射后勤所有数据、统筹三个院区后勤所有业务的后勤综合运维管理平台,有利于推进智慧后勤和绿色后勤建设[1]。同济医院打造的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推动了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通过科学管理工具分析应用数据,促进了后勤氛围向学习型和研究型转变;有效提升了服务效能。

二、医院后勤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内涵和意义

2019年3月,国家卫健委首次明确界定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面向医务人员的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智慧医疗;二、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三、面向医院管理者的智慧管理。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规范发展[2]。由此可见,推进医院信息化管理,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医院智慧管理作为“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提升服务效能和服务满意度、减员增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后勤管理科学化和精准化、强化外包服务质量监督以及保障安全生产与安全运维等五大方面[3]。医院后勤属于医院智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医院智慧管理分级评估标准体系包含设备设施管理、运行保障管理、安全保卫管理、医疗废物管理、楼宇管控等后勤服务管理[4]。

医院后勤信息化通过梳理后勤工作过程中完整的工作流,将各种独立的工作进行整合,以信息管理链的方式实现工作流程闭环控制,通过规范化重组最终达到改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5]。利用现代先进的大数据技术、互联网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打造医院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全方位全范围管理和监控医院整体运行过程。这对提高医院运行效率、优化资源利用、强化人员管理和提高患者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同济医院目前有三个院区,分别为同济医院主院区、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形成了一体两翼的发展格局,目前在职员工9800名,编制病床5613张,62个临床、医技科室。庞大的系统加上医院机构的特殊性,给后勤系统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医院一直在探索新的后勤管理发展模式,积极推行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医院遵循“顶层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建设后勤调度中心、数据中心和运维管理平台,实现后勤精细化管理。同济医院高度重视平台建设过程,投入大量包括人、财、软件和硬件设施等资源,则成相关部门进行全面需求调研,大力进行使用推广和持续优化,使平台建设逐步完善。

平台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设计四个应用层、服务层、网络层和设备层四个层级,包含七大模块20多个细分功能,七大模块分别是:后勤一站式报修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机电设备运行监控、放射诊疗医疗设备管理、能耗监管模块、医用被服芯片管理、工程管理。系统共分为五期分步上线,受众主要面向医院内部员工,可同时在PC端和移动端使用,方便快捷。

基于多院区模式的扁平化的一站式后勤服务支持电话、手机和网页等多渠道报修受理方式,业务涵盖了空调、配电、热力、供氧吸引、电梯维修等全部后勤报修场景。平台打造基于闭环管理理念的后勤一站式维修管理模式,在临床科室、后勤一站式服务中心和维修班组三者之间实现维修进度和反馈评价双向闭环。通过无纸化办公的方式实现报修全流程节点管控,确保维修服务的及时性,提高了维修服务的高效性。在成本控制方面,维修材料与维修诉求单自动关联,通过条形码实现出入库管理,防止流失滥用的现象;规范的后勤服务计价标准和维修款报账流程减轻了费用核算的工作量;话务数据和接线员KPI指标考核,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统计报表功能方便了后期复盘和人员考核。

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设备维修、设备巡检、设备保养和机电运行监控等四大基本功能。设备维修数据库记录了维修记录、维修费用、维修质保期和维修台账等基本内容,做到有案可查。设备巡检管理制定了标准化的巡检线路、可衡量的巡检内容和即时化的巡检结果,利用PDA巡检保障设备运行稳定,降低了设备故障率。设备保养管理设置了周期性的设备保养计划,自动提醒和手机上传保养内容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机电运行监控平台涵盖了锅炉系统、液氧系统、空调系统、配电系统和电梯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搭建机电运行监控平台,改善运行模式,降低了运行维护的成本。

建筑能耗监管平台覆盖全院25栋大楼,实时掌握各科室的水、电、气能耗和费用信息,实现医院各科室能源成本核算,并以此指导各种相关设备的运行维护。平台通过该功能成功定位了医院漏水点,并且以实际数据指导调整供暖季送暖温度。

耗材管理平臺实现基于“淘宝模式”低值耗材闭环管理流程和建立高值耗材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流程,建立耗材信息化全流程闭环管理方案,引入耗材智能化管理,实现可视化数据分析与看板管理。

平台通过安装物联网数据采集器,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实时识别CT类设备、MR类设备和ECT类设备状态和工作信息,并与医院信息系统对接,融合多信息系统数据,实现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搭建的医疗设备智慧管理云平台,与HRP资产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信息同步更新,与后勤运维平台无缝对接,直观展示设备使用状态和绩效分析。

医用织物采用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实现其芯片化管理。相比传统的人工清点,PDA清点可实现不拆包批量清点,手写单据到打印单据的替换只管准确。数据云端化帮助洗涤部门提前安排生产和同步配货,配货品种规格实现精细化管理。与此同时,芯片化可以实现织物流转信息全程追踪,明晰界定丢失责任,降低丢失率。医用织物定期盘点为优化织物管理模式提供数据支持,数据统计可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智能医废系统实现医疗废物从产生到处置的全流程管理,杜绝流失。利用带标识码的扎带对医废垃圾袋进行封口,全程追溯。数据一键上传,过磅自动计重,监控及报警数据推送至手机APP。GPS监控路途重量改变,锁定时间、地点、重量等数据信息进行异常报警。确保了医疗废物安全转运处理。

以上七大模块基本涵盖了同济医院后勤所有业务。运用互联网和管理科学的技术手段,通过信息关联、工作流程优化、关联业务整合等举措,将复杂的业务流程进行抽丝剥茧,摒弃了传统业务处理方式低效沟通、信息传递慢、流程开环等缺点,去除了与业务本身无关的一些工作量,达到了降低业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明确责任界限、透明工作流程的目的。平台为同济医院平稳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后盾。

四、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特点和优势

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总结来看具有五大特点和优势。

如图2所示为平台数据系统,利用强大的基础数据库,存储了房屋、设备、人员、话务、经费卡等基本信息,在业务上通过流程和制度的标准规范,实现了全院全员后勤业务统一规格标准,提高了组织运作的效率。

平台建设过程中,制定标准化的编码规则,确保数据格式的统一;通过人员信息关联原人事系统、经费卡信息关联原财务系统等方式,实现归口管理,达到数据来源一致;针对系统中使用到的现实名称(如1号楼(老住院部))进行统一,确保信息规整。

涉及的业务流程根据后勤标准化工作指南中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为原型固化信息系统业务流,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持续优化的业务流和工作流反馈修编服务指南。

利用自主产权的程控交换机打造统一的话务通信系统,多家运营商同时接入,目前已有5000门办公电话座机与10000个移动电话用户接入,使用短号免费互通互拨。

与此同时,程式化的数据链提供的数据查询功能为查询业务进度和排查问题做到了有据可依,统计报表功能注重数据统计分析,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科学合理决策。

五、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成效

同济医院后勤管理信息系统自建成上线以来,成效显著,在业内和社会取得了一致好评,多次受邀进行建设经验分享,被《健康报》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多次取得各种奖项。

平台利用信息化推动后勤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三院区同步实施维修工单无纸化,大大提高维修及时性与维修满意度;通过采集和分析能耗数据,实施节能举措,节能降耗成效明显;实施芯片管理系统后效率大幅提升,配货、盘点准确率更高,医用织物丢失率得到有效控制;被服芯片管理大幅降低院感风险,织物微生物菌落检出率远低于行业标准。

利用科学管理工具分析应用数据,学习型与研究型后勤氛围浓厚。注重论文撰写及课题研究,研究型后勤初见成效,成果在《中国医院》《中国卫生质量管理》《中国数字医学》《医学与社会》等各类核心期刊杂志上发表后勤质量管理的论文23篇;注重论文撰写及课题研究,研究型后勤初见成效。

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平台助力医院减员增效,改变管理模式和服务意识,解决了后勤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老龄化的问题。患者就医体验、临床体验感得到大幅改善,满意度逐年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得到医院一致认可,后勤团队多次获得医院管理“杰出团队奖”。

六、结束语

同济医院通过完善后勤基础数据,优化工作流程,建成了基于环节质量管理的后勤运维管理平台,实现了后勤精准化服务。该平台涵盖了后勤所有的服务,通过调度后勤各科室提供的服务,实现统筹安排、分派服务;辐射了后勤所有的业务数据,强大的数据库中心,对设备、人员、物资进行追踪管理;统筹三个院区,执行“后勤服务一号通”的模式,方便临床快速解决各类后勤服务问题。平台建设的成功给大型医疗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先进经验。

作者单位:陈思婷    吕秋璇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邹佩琳,李晶,涂宣成,肖万超.基于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多院区医院后勤管理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21,37(03):245-248.

[2] 唐超.2014-2021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医疗健康重点工作梳理[J].中國医院院长,2021(8):58-59.

[3] 诸葛立荣.国内外医院后勤管理对比评述[J].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7,18(4):37-41.

[4] 闫石,王金良,倪学勇,邓超,戴欣欣,崔皓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后勤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发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8,35(09):657-659.

[5] 邹佩琳,王道雄,吕家高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医院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数字医学,2016,11(7):91-93.

猜你喜欢
平台建设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6:40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亚太教育(2016年35期)2016-12-21 20:11:01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闻前哨(2016年11期)2016-12-07 11:17:50
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资源绩效提高途径探析
职教论坛(2016年23期)2016-11-19 09:57:07
党建类新媒体加强平台建设的实现路径
“互联网+”思维在应用型高校课堂管理的思考与探索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5:56
中学语文“碎片化”阅读平台建设的探析
考试周刊(2016年72期)2016-09-20 13: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