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嘉新
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高校是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创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依法治国、科教兴国的重要性。教育,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乃至一个国家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高校教师所应秉承的思想道德规范以及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教师管理体制建设不足,教师整体的业务素质以及政治素质落后,导致部分教师法治观念薄弱,甚至在高校中出现一些违法行为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所谓体罚除了是教师打学生,还包括教师命令学生互殴。另外,让学生长跑、长时间站立等也算是变相体罚。在我国的很多法律中都明确提出,教师不能对学生实施体罚以及变相体罚,若是体罚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程度伤害,教师甚至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接受相应的法律制裁。除了殴打学生,辱骂、讽刺等语言攻击也是对学生的侵害,侮辱学生会在无形中对他们内心造成不良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学生出现精神疾病、神经衰弱等病症,不利于学生完善人格形成及后续全面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行为很可能会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
在高校中,教师常见的违法行为包括非法没收、罚款以及乱收费等。对于一些管制刀具、淫秽色情、有毒有害的物品,教师可以没收,并将没收物品上交给领导或者公安机关;对于一些小说、手机等物品,教师并没有没收的权利,即使没收后也应在合理时间内将其返还给学生。但是,部分教师的行为会在无形中触犯《民法典》物权编的部分内容,侵犯学生的物权。
部分高校为了更好地管理学生,常会提出一些规定,若是学生违反则会受到相应罚款。实际上,高校、教师并没有对学生罚款的权利,从法律角度分析,只有那些经过法律授权的机关、单位才有权罚款。此外,部分高校教师会利用一些借口对学生进行收费,或者与某些书店、企业合作,强制学生购买某些产品,这些都损害了学生的财产权。
实际上,教师若是出于教学考虑,在合理的时间、合适的地点让学生留校是可以的。但在让学生留置时,要关注如下几点:其一,留置原因合理。比如,教师如果留下学生为其补课、做思想工作等。其二,留置时间合理。一般来说,教师留置学生的时间不能过长,不可以影响学生正常作息。其三,留置程序合理。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教师对其留置应通知教务管理部门,另外,若是要留置学生到晚上,应通知宿管部门,避免学生因此被记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隐私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个人都不能侵害他人手机隐私,只有公安机关、检察院等机构可依法检查个人信件、电子邮件、日记等。但是,在实际高校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解学生动态,会采用非法手段看学生信件、邮件、短信消息等,虽然其出发点是好的,但从结果来看已经触犯了学生的隐私。
个人隐私不仅包括上述内容,对于一些父母离异、收养关系等信息,也算学生隐私。部分教师会在无意间将学生的家庭情况泄露给他人,这会对学生的生活造成很大困扰,也在无形中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教师会遇到学生盗窃案,对于一些数额较小的案件,学校可以组织教师自行处理。但是,在处理这些案件时,部分教师会对学生的个人物品、身体进行检查。实际上,我国《宪法》及相关法律明确规定,在没有司法授权的情况下,任何人都不能对公民实施搜查。在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中明确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的,最高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最新的法律条文中,猥亵妇女被改为了“猥亵他人”,从这里我们能够明白,不仅男老师对女学生的猥亵构成性侵,女老师对男学生的猥亵以及男老师对男同学的猥亵都可以判定为性侵。
所谓的不作为,在高校中的表现主要是教师未能按照岗位要求、法律依据,对学生的危险行为实施中止、劝诫等义务。同时,在外界因素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侵害时,教师也应实施阻止。比如,有的高校教师发现学生在教室内、楼梯上打闹没有及时制止,当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伤,甚至死亡时,教师便存在不作为的过错。
在《教师法》中,对高校教师的思想层面提出了三个要求。其一,教师要努力学习党的政策、方针以及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为教学工作开展奠基。其二,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使其成长为对祖国建设有用的人才。其三,要重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必须要做到以身作则。但是,部分高校教师在教学中,并未重视对自身思想觉悟的提升,甚至部分教师会在课堂、课后散播负面信息,比如对制度的不满言论等,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教师法》对教师提出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他们人格的要求,如果教师侵犯了学生的人格权,或者侮辱学生的人格,那么很容易导致学生精神上极度痛苦,心理极度煎熬,不仅对学生的心灵上造成创伤,更将损害学生的名誉,使得学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这将极大影响学生之后的学习和发展。
在高校中,有一种做法也属于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那就是教师偷取、泄露给学生考题。有个别教师由于没有按照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扰乱了教学秩序,并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但是为了让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弥补自己教学的过失,便将考题偷取出来提前泄露给学生,殊不知这样虽然从表面上看提高了学生的成绩,但是根本上,这种行为和学校的规章制度严重不符,教师并没有按规定完成教学任务,且这种行为是错误的,是法律所不允许的。
1.学法不够。从客观上分析,高校教师除了要进行授课,还要负责科研、学生管理等工作,精力较为缺乏,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不够。另外,在主观上分析,部分教师并不愿意学法,他们甚至认为学法没有什么意义,只要自己不犯法就可以。部分高校教师虽能抽出部分时间学习法律条文,但研究深度并不够,囫囵吞枣,对于法律的内涵不够理解。不仅如此,教师并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于新修正的法律条文,很少有高校教师在第一时间研读。
2.观念落后。一些高校教师会片面地认为,学生只需要成绩好就行,不管道德品质如何,能够有一技之长便可。为了提升学生成绩,部分教师对于体罚、变相体罚并不排斥,他们的初心是好的,但这样很容易出现违法行为。另外,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应该听教师的话,对于学生的管理过于专制,不能倾听学生的意见、看法,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1.情绪冲动。部分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在情绪控制上存在很大问题。当学生出现顶撞老师的情况时,他们很难控制好自己的语言、肢体行为,甚至可能会失去理智。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如果不把自己当老师看,那我也就不把自己看成老师,而用普通人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还击,实际上,教师是没有办法摆脱客观身份的,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言行。[1]
2.心理不平衡。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部分教师会嫌自己的收入、社会地位低,自己的辛劳付出并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在评职称时不如意。在这些心态影响下,他们往往会出现一定的心理不平衡,当这些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很容易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
3.性格原因。部分高校教师的性格较为孤僻,内心清高,不愿意和周围人相处,还有些教师沉溺于网络等虚拟世界,对社会、世界的认知不够清晰,在一定的诱因激发下,他们可能会做出违法的事情。
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法律是社会稳定的黏合剂,是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教师要善于知法、守法,这样方可更为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增强教师的法律意识,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侵权行为的发生,也是保证学生能够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教师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法律知识,经常阅读《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内容,以此完善自身的法律知识体系,强化法律意识,认识到侵犯学生的权利应负怎样的法律责任,从而在教学工作中少走弯路,维护好自己以及学生的合法权益,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为避免自身发生违法行为,教师要从尊重、敬畏学校的制度入手。我们要深入研读《教师资格条例》《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等教育行政规章制度,以此逐渐养成自律习惯。教师应该明白,制度能够在特定时期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制度的创设也是为了维护大家的权益,只有做到对相应制度、法规的敬畏、遵守,方可避免自己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此外,要重视自律习惯养成,在工作中不能随心所欲、我行我素,通过自律及自我管理方可在教育之路上走得更远。
阅读能够让教师凝心静气、净化心灵。实际上,很多高校教师出现违法行为的原因就是心浮气躁,精神生活空虚,他们不重视阅读,难以获得精神层面的安宁。在一些诱因的作用下,高校教师便会出现违法行为。因此,教师要重视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积极阅读经典作品,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品质、生活情趣,成长为一个志向高远的人,这样方可在开展教育工作时得心应手,避免违法行为出现。除了文学经典,对于一些经典的教育法律、法规教师也应当涉猎,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以此不断提升自身的品位志向。
法律是国家赋予每一个中国人的权利,在遇到严重侵犯自己法定权利行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和侵权行为坚定地说“No”。同时,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教师型犯罪,学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话语和行为直接说拒绝。当然,学生也应该懂得自尊自爱,千万不要为了顾忌老师的权威或者因为其他因素而纵容教师对自己做出伤害的举动。另外,学生要从小学习《宪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民法典》等法律内容,以此不断增强自我保护能力。[2]
为了预防以及减少高校教师的违法乱纪行为,首先就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另外还要从教师招聘上面进行有效预防。对于新入职的教师,首先要组织大家开展行为准则的宣讲,从而确保每一位教师都能明确自己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自己应该遵守怎样的底线等等,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在教师聘用以及聘用合同中也应该将教师的行为准则加以体现,从开始就应该预防教师做出违法行为。当然,还有一项重点,不管是在教师职称评定、表彰奖励、年度考核还是在推优评先中,都应该将教师的师德作为考核中重要的一项,如果教师以往有失范行为,将不参与以上任何评选和晋升,如果教师有严重的违法行为,那么学校也不应该包庇,应该及时交给相关机关进行处理。
法律教育是否能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是否能自觉遵守,而不仅仅只有执法队伍来完成。鉴于此,就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法律的宣传,告诉广大教师和学生,法律既有制约功能,也能起到保护作用。[3]建议各个高校中要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宣传力度,在学校中专门开设有关法律教育的课程,并且要求学生、老师全部都要学习和解读,争取做到全覆盖、无死角。另外,结合自己本校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校内要进行法律知识相关海报的张贴、横幅的悬挂以及法律知识相关讲座的举办。千万不要陷入这样的误区,认为这与升学或者学生的就业率没有关系而敷衍了事,殊不知只有加强学生相关法律意识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当然学校也才能更顺利地开办下去。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预防违法犯罪行为,可以从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自律习惯、重视经典阅读、克服侥幸心理、加强自我约束等层面出发,以此保证自身行为符合道德、法律规范,进而提升育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