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紫莹 李俊男 宋曙光
怀化学院,湖南 怀化 418000
法律援助最先开始于15世纪的英国,虽然法律援助在西方已经发展多年,但引进到我国却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2003年,我国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这对于我国法律援助的发展是重大突破。随着法律援助多年的发展,高校法律援助则应运而生,并且逐渐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为法治国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在中国第一家挂牌成立的是武汉大学的“社会弱者权力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各类法律咨询案件近8万件,代理案件数千件,多数以胜诉告终。总的来说,初步探索阶段是高校法律援助的现阶段时期,要达到成熟完善的时期只能说“任重而道远”,条件的不成熟也会在高校法律援助发展迅速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境。值得肯定的是高校法律援助与诊断式法律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互为一体、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到目前为止,不是所有的高校法律援助发展都很迅速,获得显著的成效。在互联网的时代冲击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法律援助也显现出一连串的局限性和缺点。
美国大法官霍姆斯曾指出:“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不是逻辑。”正如卡多佐所言,司法必须与社会现实相适应。现如今,根据我国司法部的法律援助中心统计数据,在中国平均一年法律援助的需求量是70万到80万件,可十分遗憾的是只有不到25%的需求得到满足,这是一个巨大的缺口,在高校中实施法律援助计划更是结合时代所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校法律援助平台植根于高校,并在人力、智力和社会认可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有效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更好地满足法律援助的强大需求。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将法律援助与互联网相结合起来,可有效应对线下法律援助的欠缺。采用近年来兴起的“互联网+”模式,采取线上受理的方式,借助大数据下分析处理信息的优点,开启高校法律援助。利用线上模式,建立线上客户端以及开发APP,该客户端和APP有一个主要的作用是为用户提供案例数据库让其自行解决问题,附加的是更设有解决线下案源受限问题的交互平台。线下法律援助的时间局限性比较大,主要表现在利用服务工作人员的大量业余时间。于是将线下法律援助转变到线上,工作人员有选择的自由时间进行法律援助,时间更具有弹性。借助互联网,以高校学生为主体,高校法律援助能更好实现线下线上联动,深入到基层里展开丰富多彩的普法活动,达到效益良好的普法水平。此外,利用作为科研的中坚力量即高校,研究工作能获得众多第一手材料,来源于大量基层的法律实践经验,更将有效推动我国线上法律援助的研究进程[1]。
以APP小程序开发为主要形式,实施高校线上法律援助。通过地区调研,深入了解群众的法律需求,认识到当前社会上的法律需求与法律服务提供背景,进行项目分析、市场分析,完善APP运作内容与技术。高校在线法律援助APP小程序开发,连接高校师生与线下用户,采用线上的方式开展法律咨询与援助活动,活动开展的同时,线下用户的法律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使得更多的居民知法懂法,并将法律意识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当中去,从而进一步提高生活保障,也有利于法律知识欠缺地区的普法行动开展。APP小程序开发项目可从公益出发,不以营利为目的,开展高校线上法律援助活动,为法律知识的普及提供有效的途径,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宣法普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人民群众法律素养的提高,助力法治国家建设。
(一)案件来源狭窄。在传统的高校法律援助模式之中,援助案件来源基本是由当地司法局派发的案件,或者是由熟人介绍过来寻找帮助,来源途径狭窄,这些来源的案件容易产生各方面的问题,导致高校法律服务资源被浪费。由当地司法局派发的法律援助案件主要已进入司法程序,此类案件程序完整,案情基本简单,大多是由于特殊原因而被指派的法律援助,因此结案比较简单,比较适合高校法律援助。但是,这类案件基本是由律师事务所负责,司法局大多是将该类案件分给律所锻炼年轻律师,高校基本很少能够参与其中。现实情况是在案件其他来源途径中,多数社会公众并不信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更愿意相信律师的能力,因此,导致高校传统的法律援助模式长期面临着案件少、无人问津的尴尬问题,但其实高校法律资源是最充沛的,很多案件是可以由法学生解决的,可以节约司法资源[2]。
(二)援助时间不灵活。传统的高校法律援助模式是以学生与教师为主体的,但是学生课业繁重,时间并不充沛,参与法律援助只能是一种课外的实践活动,且大一大二的学生对法学尚刚入门,难以处理好法律问题,大三大四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已经足够成熟,但是考研、考证等方面都是主要任务,面临着升学、就业的压力,时间不够充沛,如若专心处理法律案件需要更多的时间,精力不够。而高校教师并不会每天都在学校,有课才来学校,没课则在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若将法律援助的重担主要交与教师,会加大高校教师的压力,也会影响案件的效率。学生和教师因为自身局限因素而力不从心,这都造成组成人员流动性较大、人员构成不稳定,更难以符合现实需要。
(三)出庭诉讼限制学生身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被委托为诉讼代理人的是下列人员:(1)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2)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推荐的公民。(3)当事人的近亲属或者工作人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高校法律援助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当事人的近亲属,也非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因此在出庭时必须得到有关社会团体,以及当事人所在社区、单位的推荐。在此情况下,高校法律服务机构既不能直接指派法律服务人员作为当事人的诉讼代理人,又丧失承担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合理性。这问题在诉讼实践中总是会影响到当事人的利益保护。此外,现行法律对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的身份并没有准确界定,在大学生开展法律援助的问题上存在没有明确规定的问题。而在开展法律援助时与法院、行政机关交往过程中通常会受到轻视和忽略,打击到大学生进行法律援助工作的积极性,影响到法律援助工作的效率问题[3]。
(四)资金来源匮乏。高校法律援助机构办案经费主要来源于高校拨款,经费十分有限,无法支撑法律援助功能完全实现。许多高校法律援助机构认为制约本科学生开展法律援助活动的最重要原因是资金不足。具体实践中,在全国仅有几所高校能够得到国际项目资金的援助,如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申请到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介于法律援助潜在对象规模大,且筹办日常普法事务等活动较频繁,单纯依靠临时性的政府补助与学校拨款是很难满足现实需求,从而导致难以开展高校法律援助工作,功能也不能完全实现,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
(一)线上模式拓宽案件来源。在传统的高校法律援助模式中,案件来源单一且存在多种问题,而线上服务则不存在这些问题。由于地域问题,传统的高校法律援助模式案件来源主要是高校附近地区居民,线下集聚效应差,如采取线上APP的形式,案件来源广泛,只要下载APP或者打开相关的小程序,那么全国各地的居民都可以将自己的案件上传进行咨询。当事人可以利用该平台查看相关服务人员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服务人员来进行咨询,因此,高校法律援助的成员可以通过线上途径了解到当事人的需求,再通过线上给予当事人回复,既可以合理利用高校法律资源,也可以最快地解决当事人的问题。
(二)线上服务利用碎片化时间。法律援助若采取线下的方式进行,从接手案件到办理完成其实需要大把的空闲时间,但是鉴于高校法律援助主体的特点,时间上是不够灵活的,因此,线上法律援助可以加大时间的灵活性,提高办案的弹性时间。APP小程序的用户通过在线上留言咨询的方式寻求法律援助,平台工作人员不是非要立即回复的,可以在空闲时间进行线上回复,利用碎片化时间解决法律问题,用户还可以根据回答的满意程度对服务人员进行评价,以督促服务人员认真及时地回复消息。除此之外,学生们的空闲时间并不完全一致,课程安排有区别,那么空闲时间也有区别,该软件可以很好地让各个工作人员的时间形成互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用户更可以针对一个法律问题对不同的服务人员提出咨询,这样综合评估多种意见,依据回复水平和服务人员的业余时间是否合适等因素的对比,选择合适的法律援助服务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援助。
(三)线上模式加强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律师事务所与高校法律援助中心合作既有利于更好地提供法律援助,也有助于培养法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可以为律师事务所筛选人才提供帮助。传统模式的高校法律援助,学生没有一个合适的身份代表当事人开庭,但是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学生可以在律师的带领下参与到庭审之中,即使不能直接上庭,但是也能够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之中,既能在法律援助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力量,也可以学习到书本上无法学习到的知识。而且,高校法律援助工作面对高校学生不断毕业,服务人员需要不断重新培养的问题,与律师事务所的合作还可以保证高校法律援助的重要人才的源源不断。APP小程序具有连线律师事务所的功能,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且不需要占用律师的大量时间,主要由高校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决,由专业律师提供一些实践上的帮助,这样可以加强高校学生解决问题的权威性,也可以避免身份问题带来的不便利情况。
(四)政府组织公益化运营。除了线上运用互联网通信技术进行APP运营,同时也需要通过政府扶持来实现生存发展的目的。APP小程序项目到运行后期逐渐变成稳定而成熟的公益组织化的运营模式。所以,本项目可先通过政府引导,在后期利用法律产品出售、利用流量收入、公益性融资形成收入的三驾马车,提高基本盈利保证促进项目的持续性运营。同时,项目运营是秉承公益性的特点,目的是为百姓提高基础的公共法律服务。为了进行可持续发展,APP小程序项目可以与相关的政府联系和对接,争取得到政府的财政与政策支持,并承诺将所得全部收入除团队运营外用于公益,促进有效的法制宣传和公共法律服务。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法律理念和法治意识,为法治中国和政府基层治理贡献力量[4]。
高校法律专业师生以APP小程序为媒介,通过互联网连接法律求助者和高校法律专业者,给予求助者最直接的咨询渠道,直击事件重点,克服了传统高校法律援助存在的案件来源狭窄、援助时间不灵活和学生身份无法出庭诉讼等的缺陷问题,APP小程序以线上的模式不断探索高校线上法律援助的途径与方式,有益于进一步改良APP的运作功能,增加高校在线法律援助的实操性,提高法律援助成效。APP小程序是高校师生进行线上法律援助的平台,也是用户寻求公正的平台,当自身知识局限了公正到来的时候,线上法律援助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