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管理情绪

2022-11-22 21:37杨建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9期
关键词:情绪家长孩子

杨建明

(福建省金山幼儿园 福建福州 350008)

家长作为孩子的抚养人,应充分利用时间,帮助孩子引导其管理好情绪,缓解压力。新时代之下,家长们需要朝着这个方向而努力。

一、家长需要具备科学的情绪理念

首先,家长需要具备科学的情绪理念。只有当家长们具备了科学的情绪理念,才会在孩子一路的成长过程中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家长们需要对情绪有新的认知。

1.情绪没有对错

情绪是因为需要被满足或者不被满足引发的心理反应或者心理体验。反应、体验没有对错,所以就情绪本身而言,情绪没有对错之分[3]。比如,由于受到疫情影响,许多地区采取封城、封区策略,学生只能待在家里上网课,那么孩子、孩子的父母、老师、校长等每一方,情绪都是不同的,孩子可能烦躁,父母可能焦虑,老师有可能担忧,校长有可能着急等。面对同一件事,每个角色都有一些情绪,不能说谁的情绪是对的,谁的情绪是错的。当然,正向情绪会引发舒服的感觉,可以滋养生命力;而负面的、消极的情绪引发不舒服的感觉,消耗生命力。

2.情绪不能压抑

生活中总会发生一些事情,让人产生情绪。但许多人采用压抑情绪的方法,那么压抑情绪的后果是什么?就是不断地积攒情绪,堆积负面能量,到了一定程度,内在容纳不下了,爆发出来,可能就产生了恶性事件。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产生情绪时,总是说不要哭,特别对男孩子经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家长不允许孩子哭泣,要求孩子不要难过,叫孩子把情绪收回去,孩子的情绪就此压制住了。家长需要认识到不能压抑情绪,而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来帮助孩子舒缓情绪。

3.可以有情绪,不能允许迫害行为

情绪不可以被压抑,情绪需要被允许。比如,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摔倒了,哭了,家长会抱起孩子,哄着他,“哦,摔倒了,好疼哦”。家长允许孩子哭,允许他把摔倒了感觉到疼的难过情绪表达出来。又比如,一个五六岁的孩子不小心碰到桌椅摔倒了也哭,同样也可以允许他因为摔倒而哭了,但有可能孩子站起来会踢几脚桌椅,“都是你,挡住了我”。踢桌椅就是破坏行为,由于情绪引发的破坏行为就不能允许。情绪和行为需要分开看待。破坏行为是对物而言,而迫害行为就是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了。简言之,人们可以有情绪,但不可以破坏公物,不可以伤害他人等。

二、家长需要具备应对孩子情绪爆发的能力

许多家长在遇到孩子的情绪事件时,自己的情绪也会失控,那么孩子此时不仅处在自己情绪事件的那个情绪之中,还会由于家长的情绪而又产生新的一个情绪,其内心会非常混乱。所以,面对孩子的情绪事件,家长自身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才能冷静地应对孩子的情绪爆发状况。

1.允许孩子有情绪

孩子容易在发生一些事情时,爆发情绪,家长们需要允许孩子因为事件的影响而产生情绪,不论这种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当孩子有情绪时,情绪本身很自由,孩子可以处在自己的情绪之中,体验这种感觉。家长们不用担心孩子处在情绪中有什么危害,反而只要默默陪伴在身边,或者在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与孩子同在一个空间里,一会儿之后,孩子的情绪自然会逐渐平和下来,因为所有人不可能一直处于一个情绪状态里,情绪会来,也会走。家长们切记避免说一些这样的话,如“没什么好生气的”“这有什么可难过的”等,即使家长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态度也很温和,行为表现上也很关心孩子,但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感觉到不被理解,又产生其他情绪,导致事情的解决难上加难。

2.共情孩子的情绪

有时候,家长只要做到允许孩子有情绪,孩子就能很快从情绪中走出来,但在生活中,事情往往没有那么简单。孩子面对问题时所产生的情绪有可能是错综复杂的,自己也不知道内心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就是共情。共情的概念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共情也称为同感、同理心,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感受,共情孩子就是家长猜测或者陈述孩子所面对的事情,说出孩子由此产生的想法、此时的感受等。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躯体语言、身体动作等来表达对孩子的理解与认同,能够让孩子感知到与他同在[2]。

“三农”问题关系着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现代化的农村就没有现代化的国家。2018年中央发布了关于乡村振兴的一号文件,提出了乡村振兴的七大基本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一些地区由于自生优势和政策优势搭上快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些偏远农村地区却逐渐掉了队。近几年来国家通过一些列的政策来帮助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达到真正的脱贫。通过这一列的政策,也对农村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3.探讨解决方法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较长时间处在情绪中,所以就急着和孩子探讨解决的方法,殊不知孩子的情绪如果没有恢复到平静状态,他是无法启动理性脑来思考问题,所以,家长一定要看到孩子的情绪,共情到他的情绪,帮助他缓和情绪,不可急躁。如果家长急躁了,有可能就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孩子提出几条意见,一般都是很有建设性的意见,但由于孩子还在情绪中,完全不能理解家长的用意,他不会跟随着家长的思路,也不会轻易选择家长的建议去处理问题,这时候家长很有可能更加着急,觉得孩子很叛逆,不能思考问题,家长自己也有挫败感。其实,家长们可以先观察孩子,待到他情绪稍微平静后再开口这样对孩子说:“我非常理解你,因为我曾经遇到类似的事情,后来我是这样解决的,你愿意听一听吗?”家长不要马上就给建议,而是先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听建议,说出的几个建议,相比之下一定有一个是孩子比较认同的,那么有可能孩子就去选择其中一个建议了。或者,家长还可以这样说:“如果我给的建议,你都不太满意,那么你又有什么好的方法吗?说出来让我听听?”家长用邀请的语气来询问孩子的想法,孩子自然也愿意表达,这样两个人之间的探讨就产生了。最终孩子会选择什么方法来处理问题,那是孩子的事情,家长只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就好。

三、家长引导孩子管理情绪的方法

家长具备了科学的情绪理念,同时也有一定要具备应对孩子情绪爆发的能力。这样,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就变得简单了,可以从以下四个方法着手进行引导。

1.帮助孩子识别情绪

家长们可以在孩子牙牙学语的时候开始和孩子互动来为识别情绪做准备,“宝贝吃饱了,很开心,脸上笑眯眯的,对吗”;从孩子两三岁开始,可以在孩子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猜测孩子的情绪,表述出一些情绪词汇,进一步为识别情绪做准备;在孩子能够比较清晰表达的三五岁开始,可以询问、邀请孩子去识别自己的情绪,以及他人的情绪,让孩子理解这时候自己或者他人处在某种情绪之中,感受身体的感觉,体验内心的想法。情绪识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日后相对来说能够比较容易理性面对自己的情绪诚实,比较冷静地看待问题。

2.教会孩子表达情绪

陈旧的观念导致家长产生一些误区,认为不可以有情绪,更别说表达情绪了。但是科学的理念,以及当今这个时代,需要把情绪表达出来,家长先会表达情绪了,孩子才会表达情绪[3]。在孩子逐渐有一些识别情绪能力的时候,家长们可以示范着表达情绪,如“吃了好吃的食物,感觉很满足,很开心”“没有赶上地铁,我们要迟到了,有些难过”等。孩子处在遇到的问题场景中,听到父母的表述,在这样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进一步识别情绪的同时,也学会了乐意表达情绪。当然,情绪是非常复杂的,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准确地表达出来,更何况还涉及表层情绪、深层情绪、情绪诚实等问题。但即使孩子表达不当,这时候家长们也应该多鼓励孩子,不要急于纠正,让孩子慢慢体会情感,产生表达意愿,家长再去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引导他们恰当、准确表达情绪。

3.引导孩子调整情绪

家长要在生活中创设一个孩子可以学习调整情绪的环境,并做出示范,让孩子有榜样可模仿、可学习。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示范方法来引导孩子调整情绪。

(1)感受身体的变化

在面对情绪事件时,人会产生情绪,身体也会随着情绪有一些变化。比如,开心、快乐的情绪会让人的表情瞬间变化;焦虑、焦躁的情绪明显会让人的胃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可能就会疼痛;感到压力很大的时候,肩膀、颈部会觉得很重等。当然,每个人对情绪来袭时身体的感受也会不同。情绪来了,身体有感觉、有变化,家长可以示范用语言表述出身体的感觉,去关注身体的时候,注意力就会转移到身体部位。当人们不再被情绪所控制,便能很快地平静下来。

(2)进行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其实是一种内心独白,自己跟自己说话,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做示范。在面对情绪事件时,家长说出自己内心的情绪。比如,晚上十点,爸爸在公司加班,还没有回家,可能还没有吃晚饭,妈妈很担心。这时,妈妈可以先描述事件、表达感受:爸爸还在加班,不知道吃饭了没有,我很担心;再表述自己感觉到了自己的内在情绪:我知道我感到担心,我的担心是很正常的。“我很担心”是表达情绪,“我知道我感到担心”是自己感知到自己的情绪了,觉察到了自己的情绪,情绪被表述出来,被看见,情绪就更容易缓和。

(3)暂时离开现场

这个方法最适合在产生愤怒情绪时使用,人在愤怒的情绪中容易出现偏激的行为,有可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可以采用暂时离开现场的方式[1],这样情绪比较容易缓和下来。生活中,当家长和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需要交代清楚自己要离开去冷静一下,离开现场只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而不是撇下孩子不管,千万不要让孩子产生家长抛弃他,据他于千里之外的感觉。所以,家长们在语言上可以这样说:“现在,我需要去冷静一下,等我感觉好一些再回来。”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家长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缓解自己情绪的,那么孩子也将会学习到这样的方法来帮助自己缓解情绪。同时,家长可以在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和孩子讨论,如果下次情绪激动,想要离开现场,会去哪里冷静。在情绪平静时,讨论这个问题,能够更加理智地思考问题,并且如果孩子告知家长是去到一个不太安全的地方,家长也可以就当下和孩子展开讨论,应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避免意外情况发生。

(4)蓄满能量杯

生活中琐事繁多,人的状态也会受到影响,在适当的时候给自己加满能量是很有必要的。家长可以和孩子谈谈自己做了哪些事,让自己又一次充满能量,以此来引导孩子可以通过蓄满能量杯的方式让自己的状态好起来。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运用绘画的方式将这些好主意记录下来,在下次情绪不佳时选择一个方式让自己感觉舒服起来。如果孩子年龄大了,也可以和孩子平等对话,激发孩子去思考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蓄满能量之杯,并且可以再深入交流情绪的细微变化所带来的不同感受,让孩子进一步深入地感知到自己情绪的变化。

结语

综上所述,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的理论是很简单的,没有过多高深的层面,但是到了现实生活中,总是容易产生很多难以处理的细节问题。但不管如何,很重要的一点是家长的情绪状态良好,才是一切的基础,才能运用理性脑,启动科学情绪观,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管理好情绪,缓解压力,冷静处理事件。

猜你喜欢
情绪家长孩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