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延
(武安市康二城镇人民政府,河北 武安 056300)
在鸡群生长过程中, 预防鸡群感染疾病仍然是重中之重, 传播途径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切断传播途径对防控鸡群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说切断疾病传播途径是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措施。 在此将常见的主要传播途径:种蛋传播、孵化厅传播、空气传播、饮水或饲料传播、设备传播等进行详细介绍,并根据传播特点进行防控,避免鸡群摄入病原体,切断疾病传播途径,确保鸡群处于健康状态。
种鸡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后, 病原体不仅能够危害种鸡的生殖系统, 还存在于一些生殖器官内部,在种蛋形成时侵入里面,或者在种蛋经过输卵管、 泄殖腔时, 病原体黏附在蛋壳表面,或者种蛋接触被污染的孵化器具、人员,这些病菌就会对出壳后的雏鸡产生侵害, 致使雏鸡感染发病。 目前能够通过种蛋进行传播的疾病有: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支原体、白血病、传染性贫血、包涵体肝炎、鸡脑脊髓炎病、减蛋综合症等。
根据种蛋传播方式, 首先需要加强种鸡管理,提高种鸡体质和免疫力,做好防疫工作,接种疫苗,预防种鸡感染传染性疾病。 然后可以根据种鸡感染病菌情况, 使用广谱抗生素药物来预防鸡群感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类细菌病,杀灭输卵管内存活的病菌, 减少细菌附着种蛋表面的风险。 然后做好孵化厅的消毒卫生工作,及时对所有的用具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洗和消毒, 孵化厅人员在接触种蛋前需要对双手进行消毒处理, 减少孵化器具和人员对种蛋造成的污染,进而切断种蛋传播疾病的机会。
种蛋孵化过程中落盘后,雏鸡开始啄壳,自身进行呼吸, 如果种蛋表面和绒毛中存在病原菌,就会对孵化环境造成污染,病原菌可以通过呼吸道侵扰雏鸡,引起雏鸡感染疾病。 通过孵化厅进行传播的疾病有: 沙门氏菌病、 大肠杆菌病、禽曲霉菌病和肝炎等。
为了切断孵化厅传播途径,建议在种蛋落盘后,每经过8 小时对出雏器进行熏蒸消毒1 次,将300 毫升水和300 毫升甲醛混合液倒入熏蒸盆内,熏蒸盆置于蛋车正下方。 这样可以将出雏器内存活的病菌彻底灭活,减少对雏鸡造成的侵害,保证出壳后的雏鸡处于健康状态。
通常情况下,鸡群感染呼吸道疾病后,病原体可以通过咳嗽或鼻液等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对饲喂器具、饲料或饮水造成污染,被健康鸡只摄入机体而感染发病。 有的病原体还可以通过病鸡粪便排放到空气中,可以附着在灰尘中,通过风力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然后侵入健康鸡只体内, 发生各种传染病。 经过空气传播的疾病有: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鼻炎、传染性喉炎、支原体病、传染性马立克病等。
应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 每周定期带鸡消毒2~3 次,减少空气中病原菌存活数量,尤其是鸡群发病后,需要每天消毒1~2 次,选择对鸡只呼吸道刺激性小的药物来消毒,避免加重呼吸道疾病症状。 最好在进风口位置设置消毒过滤网,充分消毒处理进入鸡舍的空气,有效降低空气传播疾病的风险。 针对粪便排泄的病原体,需要定期清理粪便,将粪便运输到远离鸡群的地方进行发酵处理,对鸡舍及时冲洗和消毒,避免病原体黏附到空气粉尘中而进行传播。
常言道:病从口入。 鸡群感染疾病大多由摄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引起的。 一般病鸡排泄的粪便或分泌物可以对周围环境或饲喂器具造成污染,如果清洗或消毒不严就会进一步污染饮水或饲料。 有的饲料在运输或加工过程中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有的使用饲料原料质量较差或存在不当, 促使霉菌繁殖和霉菌毒素超标,这样都会增加鸡群感染发病的风险。
首先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 定时定量饲喂鸡群,保证饲料营养充足的情况下,避免饲料蓄积过量造成饲料浪费或受到污染变质。 然后定期对饲喂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可以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 减少病原微生物存活数量,避免对饲料造成污染。 同时定期清理水线管道,防止病原菌在饮水中繁殖,也可以避免水线内形成生物膜。 选择优质的饲料原料,严格控制原料中水分的含量,尤其是使用鱼粉或肉骨粉时,防止发霉变质引起黄曲霉素超标。合理加工饲料并且妥善保管和运输饲料, 避免饲料受潮发生霉变,减少霉菌毒素对鸡群产生的严重危害。
病鸡主要靠排泄粪便向生活环境中排放病原体,所以说粪便是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 例如马立克、大肠杆菌病、寄生虫病等都可以通过病鸡的粪便和分泌物排泄病原体,病鸡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如果清理不彻底或者消毒不严格,很容易被健康鸡只摄入体内而感染发病。
平养鸡群在空舍期, 需要从里到外将鸡舍内的粪便彻底清理干净,并将粪便集中起来用泥土封闭进行发酵处理,利用生物热可以很好地杀灭里面存活的病原菌,对杀灭寄生虫虫卵也非常有效。 笼养鸡群需要每天定期清理粪便,并随后进行清洗和消毒工作,避免粪便对地面、笼具或饲喂器具造成污染,而殃及邻近鸡群。
一个鸡场内往往共同使用运输饲料、 种蛋的车辆或消毒设备,这些设施用具就会成为传播疾病的重要媒介。如果管理松懈就会疏忽对种蛋箱和运输车辆进行消毒处理,尤其是从外面进入鸡场的饲料车辆, 就会成为携带病原体的媒介,给健康鸡群带来巨大威胁。生产中经过设备传播的疾病有:新城疫、传染性喉气管炎、支原体病等。
重视对用具和设备的消毒, 每个鸡舍必须将本舍的用具固定存放,并严格消毒,从外面借用工具和设备时,需要认真清洗和消毒,避免将病原体携带进入鸡舍。 从外面进入鸡舍时,应脚踏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池内的消毒液。 在鸡群淘汰时,必须让车辆停留在鸡场外面,用本场车辆将鸡只运输出去,减少外面车辆和笼具对本场造成的污染。 有条件的养鸡场最好设置料塔,不让运输饲料的车辆入场,这样可以大大减少疾病传播概率。一个鸡场内饲养两个批次以上的鸡群时,大龄鸡群经过免疫接种可以获取一定的免疫力,自身不会出现明显的发病症状,但是可以向环境中排放弱毒或寄生虫虫卵,时刻威胁着幼龄鸡群的健康。通过不同批次之间进行传播的疾病有很多,例如:沙门氏菌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球虫病和组织滴虫病等。
规模化养鸡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式饲养模式,能够有效避免不同批次鸡群之间相互传播疾病。 在一个鸡场饲养同批次的鸡群,不仅方便饲养管理,使用统一的饲料和饲喂方式,最重要的是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后,机体能够产生高度一致的抗体水平,不会受到外界野毒的感染。 尤其对于防控寄生虫疾病非常有利,因为寄生虫疾病容易通过粪便进行传播, 在鸡群淘汰后可以进行彻底地清理和消毒。
总之, 防控鸡群发生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切断疾病传播途径,养鸡场需要建立严格的卫生防疫体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正确掌握实际生产中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认真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持鸡群生活环境和孵化厅干净卫生,减少病原微生物接触健康鸡只的机会,确保鸡群处于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