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

2022-11-22 20:07朱艳君
艺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甘肃文化遗产物质

□朱艳君

本文从社会与民族和谐方面的价值、陆上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历史与现代内涵两个方面对我国甘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进行了分析,分别从社会认知层面——提升人们思维意识的重要性、文化认知层面(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财富属性及保护侧重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认知)、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三个方面,对加强甘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进行了讨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此外,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以及场所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覆盖范围。总体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能够彰显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及文化软实力。现阶段,我国各地都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如何提高保护质量,需要在哪些层面完善保护机制,均值得重点思考。

一、我国甘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定位

(一)社会与民族和谐方面的价值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除了汉族之外,长期居住在此地的还有包含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在内的十余个少数民族同胞。其中,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肃省特有的少数民族。据历史记载,甘肃地区最早的人类活动距今超过8000 年,故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医药学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河岳根源,羲轩桑梓”的美称。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人文始祖伏羲、女娲、轩辕黄帝均在甘肃诞生,西王母曾在泾川县的回中山降临过“真身”。而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有:周人自甘肃庆阳崛起,秦人以甘肃的天水、陇南为根据地,李唐王朝的根据地虽然在太原,但真正的根却在陇西。由此可见,甘肃地区的历史源远流长,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厚。比如,敦煌莫高窟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其本身及由此衍生出的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甘肃地区各族人民群众心目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而言,甘肃地区的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渗透到该地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一个现实问题是一些传统文化具备艺术研究价值和精神文明价值,但能否转化为经济价值,这需要全方位考量。比如甘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正价值体现在社会与民族和谐方面,不能仅仅从经济角度衡量。

(二)陆上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历史与现代内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进一步穿过戈壁滩,经由新疆向西北深入,便可走出国门。而这条道路便是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在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陆上丝绸之路,与大月氏等建立了联系,使陆上通商成为现实,极大地提振了沿途地区的经济水平。时至今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明显提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相继提出。其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构建思路是,效仿古代丝绸之路,重新打通欧亚道路陆上交通线,令沿途所有国家都能够借助重新建立的陆上丝绸之路发展本国经济,最终将欧亚大陆的国家至少在经济上紧密地连在一起。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地位便骤然提升。试想,若有朝一日,陆上丝绸之路真正重新建立,那么甘肃的相对“封闭”现状必定会被打破(交通设施将会大力兴修)。而在此过程中,甘肃地区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便具备了双面性。其一,这些遗产是我国文明的瑰宝,必须得到重点保护,同时其还有助于对外宣传,彰显民族自信心,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悠久璀璨的历史文明。其二,在建设路上交通带的过程中,甘肃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会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如何维持两者的平衡,同样需要重点考量。

二、加强甘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层面思考

(一)社会认知层面——提升人们思维意识的重要性

加强甘肃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首先应将力量集中在社会认知层面,即全面提高人们的思维意识。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对甘肃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进行全面开发势在必行(甘肃地区的贫困面貌必须改变,这符合甘肃人民的期待。如果说,在这一过程中,诸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可能成为影响甘肃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那么在极端情况下,一些有着“非遗”身份,但已经十分落后,对现代化发展不会起到任何积极、正向作用的文化遗产可以封存,如放在博物馆中展览)。因此,首先应该提升甘肃地区人们的意识,使其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甘肃地区人民群众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能将牺牲发展作为“保护”的代价。这其中的道理类似于,目前,我国5G 技术快速发展,已经建立了众多5G 基站。但有一些认知存在局限的人固执地认为5G 基站带有辐射,会影响人体健康,进而拒绝在自家小区中建立5G 基站。但其实,5G 基站的辐射微乎其微,根本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而在现代社会中,如果没有5G 基站,那么智能手机便没有信号。在移动支付已经几乎成为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的情况下,“拒绝建设5G 基站”这类行为必须坚决予以制约。

(二)文化认知层面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财富属性及保护侧重点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解读如下。(1)非物质性。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以人为本”活态文化极其契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均突出了“非物质”的属性——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优良品质。此类品质在物欲横流、精神信念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显得十分高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为保护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非物质”属性的过程中,经常遭遇现实困境——无论在申报国家级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格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极大可能被物质化。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直接物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使宝贵的文明重新被套上物质形态的藩篱,则无法达到保护目的。(2)文化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活中,将内心深处的感受以某种形式进行表达,最终形成的宝贵文明财富。这些财富的最大价值在于: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以及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从某种程度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备很大的实用价值,且建立在“以人为本”这一基础上。在现实保护过程中,需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品质不被消解——问题实际上又绕回到上文所述的内容,即需要探索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可行性。但这个过程必须建立在“自然”的基础上,如果产生的功利性越来越大,甚至公然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来面貌,必定会适得其反。在这方面存在一个代表性的反面例子。乐山大佛景区是我国知名的人文风景名胜区,乐山大佛在全世界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每年都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观光。但在前些年,景区将乐山大佛背面山峰的部分区域承包给私人经销商,该经销商违规对山体进行开凿,并仿造了很多小型佛像。这种行为不可取,不仅严重破坏了乐山大佛景区的历史厚重感(现代仿造佛像对历史真实佛像的伤害极高),还会令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疑问。此种情况同样值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充分借鉴,绝不能只顾经济性,不顾历史文化性。

2.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认知

实际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佳方式在于,尽量提高非遗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程度。对文化的保护并不是少数人、某个机构的责任,而是全民族的责任。要想做到人人保护、人人传承,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走进千家万户”。诚然,并不是每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备此种特性,一些非遗文化的传承并不具备广泛条件,但可以选取一些具有上述特性的非遗文化进行尝试。比如,入选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陇东红色歌谣、甘肃藏族民歌、唢呐艺术、荷花舞等,均属于声乐、舞蹈分类。甘肃地区的文化管理部门可以与教育部门开展合作,节选部分上述内容,编入当地中小学的音乐教材中。当地的学生如果从小便能够接触、熟悉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大后便有可能进行一定的传承与保护。

(三)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保护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甘肃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当地一些传统观念可能会与新经济发展模式产生矛盾。比如,一些极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经济性、实用性相对不足,在缺乏传承者的情况下,是否会就此中断传承?如果从经济发展角度考虑这个问题,破局的难度并不大,但需要甘肃地区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一指导思想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永远是硬道理。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出现冲突,必须进行取舍时,应该保留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事物。现阶段,甘肃地区尽管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但远没有达到需要放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程度。因此,地方文化部门应该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统计梳理工作,将甘肃地区究竟存在多少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包含尚未得到官方认证,但在民间有一定知名度的传统工艺)调查清楚。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建设,探索非遗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的可行性。等到甘肃地区的经济水平切实提升之后,可支配的资金便会大幅度上涨,届时会有更多资金用于保护本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而言,只有理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联系,确定先后顺序,制订全方位保护计划,才能使甘肃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全方位保护。

甘肃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较为落后,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无法相比,但这里也有其他地区不具备的优势——以敦煌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产近年来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无论发展旅游业还是其他产业,均有广阔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重建“陆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体而言,甘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保护该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诸多战略的基础,必须予以重视。

猜你喜欢
甘肃文化遗产物质
The Italian's prosperous career in China
甘肃:“三年行动”超进度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致敬甘肃
Task 3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甘肃:新年舞社火,经久不息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