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音乐类型与特点

2022-11-22 20:07张卓然
艺术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和弦作曲家世纪

□张卓然

20 世纪世界多元思想逐渐形成,但一股名为“当代艺术”的文化力量的重生更值得我们关注。德国艺术家安瑟姆·基弗曾说:“艺术总是在遭受危险,但艺术不曾没落。”20 世纪音乐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的音乐都要复杂,随着各种新思潮的传播,也涌现出众多不拘一格的作曲家。他们突破传统的审美方式,不断探索音乐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构成了20 世纪风格独特而丰富的音乐体系。

西方音乐历经数千年的完善和发展,在经历过以祭祀为主的古希腊音乐、以宗教为主的中世纪音乐、以理性为主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和古典时期音乐、注重感性和个人情感的浪漫时期音乐及注重诗意的印象主义时期音乐后,20 世纪音乐以其特立独行的音乐风格成为当今西方音乐中占据主导地位的音乐类型。不难看出,从印象主义音乐开始,西方音乐便朝着全新的方向探索和发展,作曲家放弃了理性的、逻辑的传统曲式结构,取而代之的是自由的、灵感式的宣泄;大小调体系不再占据主导地位,而是出现了全音音阶、五声音阶甚至是无调式音乐;和弦的使用也更加丰富,和声的进行摆脱了传统的功能和声体系的束缚,大量使用色彩和声,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甚至是省略音或附加音的和声,使传统大小调式中的和声体系趋于瓦解。20世纪的作曲家们不再受到传统作曲技法的限制,而是探索出了全新的作曲技法与作曲理念,为20 世纪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一、勋伯格与十二音音乐

从巴洛克时期开始逐渐确立起来的功能和声体系在发展到19 世纪中叶达到了顶峰,实际上从19世纪末期到20 世纪早期,传统功能和声仍然清晰地呈现在以马勒、理查·施特劳斯等人为代表的晚期浪漫主义创作中,但作曲家所用的和弦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各类加音和弦、并置和弦被频繁使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在其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序曲中使用的著名“特里斯坦和弦”,第一次将十二音思维运用在音乐作品中。随着西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20 世纪迅猛发展,这为作曲家在音乐的创作和音色的选择上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 世纪,初欧洲动荡不安,这种动荡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就是表现主义的盛行,表现主义风格具有反传统性,强调作曲家的内心体验并突破传统的束缚,展现自我意识,追求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表现主义音乐风格除了最为明显的无调性外,在音乐形态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作曲家对旋律的依赖性大大降低,作品的配器模式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都是为了与传统音乐表现形式进行割裂。

在1945 年以前,20 世纪音乐主要以1909 年勋伯格创立的无调性作品为主。勋伯格早期作品都带有瓦格纳和勃拉姆斯那样的浪漫主义精神,但在1905 年,他的作品风格第一次有了重大的转变,他的《弦乐四重奏Op.7》充满了活跃而复杂的对位方式;1907—1911 年,他创作的《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和《钢琴曲Op.11》则发生了第二次重大的变化,在复杂对位的基础上,他创作出了无调性音乐。

1923 年开始,勋伯格在创作上严格坚持以十二音技法进行创作,这是他创作手法上的最后一次转变。在十二音体系音乐中,传统功能和声体系中的主—属关系已完全被替代。半音阶中的12 个音有相同的价值,没有主音、属音和调式音的差别,拓展了和声材料和调性关系。除此以外,他在作品上还使用了15 世纪复调音乐中倒影和逆行的手法,勋伯格认为他创新而激进的理念都源自对过去的音乐理念的创新和实践,所以他曾说:“探索!我希望我能全心全意地进行探索!我们的探索是为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发现,这固然是探索的目标,但也容易把努力引向止境。”

在创建十二音音乐体系之前,表现主义音乐是20 世纪欧洲主要的音乐流派之一,它最早形成于绘画、文学等领域,而后扩展到音乐领域。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形成对比,主张艺术应该将思想的本质和内在灵魂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突出强调个人的体验和感受。由于表现主义诞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所以当时的作曲家大多都以抽象、荒诞、夸张而扭曲的创作手法来表现现实,使用大量的二度音程、尖锐的音响和不协和和弦来增强对现实的描绘,这也是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点。

十二音音乐是20 世纪初无调性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十二音体系的创作手法主要是作曲家在创作之前按照任意顺序将一个八度内的全音阶(12 个半音)进行排序,形成一个全新的音阶序列,在一部作品中依次使用原形、逆行、倒影、倒影逆行这四种形式将这个新的音阶创作出来,在每次的进行中都不能重复任何一个音,但每个音出现的音高位置、声部、力度和节奏都不受限制。

十二音音乐体系的创立和发展,在20 世纪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从作曲的角度来看,十二音体系已经超出了西方音乐历史中传统的作曲技法,并且脱离了对传统音乐的认知,但不能否认的是,勋伯格的自由无调性作品也是后世理论家对20 世纪音乐分析的重大理论来源,勋伯格和他的十二音音乐创作体系给20 世纪音乐的发展带来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二、20世纪民族主义音乐

民族主义音乐诞生于19 世纪中叶,但自18 世纪开始,随着欧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不断发展壮大,在欧洲东部和北部的一些国家就陆续产生了特殊的民族风格音乐,并出现了一批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立志于发展本民族传统民间音乐的作曲家,他们就是最初的民族主义音乐作曲家。民族主义音乐作曲家大多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刻的民族自豪感,这些音乐家收集本国家本民族的民间音乐并从中挖掘创作素材,运用传统的民间音调、舞曲的节奏和调式,并以本国的神话传说、历史、自然风光等为体裁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音乐作品。民族主义音乐作曲家不断涌现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在19 世纪出现了众多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旋律、调式、和声及曲式结构。民族主义音乐使西方音乐展现出崭新的创造力和活力,也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则呈现出不同的状况,19世纪末的欧洲动荡分裂,社会矛盾不断加剧,民族主义音乐作曲家们也纷纷陷入了“世纪末”的思潮,这时的作曲家们所创作的音乐内容和风格都有了较大的改变,虽然仍会使用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但他们更多地创作出高于个人主观情感体验的作品,更加关注民间音乐本身的内涵,重视民间音乐特征的全新体现。作品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思想大大减少。社会变革也导致他们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社会和世界悲观绝望的情绪,他们追求音乐戏剧性的表现力,追求音响方面的强烈对比。

20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人物主要有斯克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一生的创作可以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888—1900 年)的作品大多受肖邦、李斯特影响,作品大多为钢琴曲,这些篇幅短小且富有诗意的钢琴曲集体现出西方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特点。第二个时期是20 世纪初,由于当时的俄国社会动荡,众多外来思想如潮水般涌入,斯克里亚宾的创作理念深受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影响,开始信奉“神秘主义”。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斯克里亚宾的创作不再局限于短小的钢琴曲,而是转向交响乐领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第三交响曲(神圣之诗)》《第四交响曲(狂喜之诗)》和《第五交响曲(火之诗)》,这三部交响曲大大冲击了传统的俄国音乐领域,深刻表现了神秘的、主观意志的、哲学的唯心主义思想,在配器手法上,他使用了庞大的交响乐队,并加入了钢琴和无词合唱,还首创了“色彩键盘”(宗教艺术与音乐相结合),将不同的色彩运用在剧院舞台的幕布上,将声音、光色、香气、宗教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神秘主义”风格的音乐类型。俄国革命家普列汉诺夫曾说斯克里亚宾是“无可救药的神秘唯心主义者”。

除了在音乐体裁和配器上的创新,斯克里亚宾还扩大了自己的和声语言,创造性地使用了“神秘和弦”。“神秘和弦”是使用增四度、减四度和纯四度相叠加而构成的和弦,常常出现在他的晚期作品中,这个和弦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斯克里亚宾音乐调式的不确定性。他的作品是时代矛盾的反映,他对无调性音乐和声光色技法的运用了如指掌,他创新的和声及作曲技法无不为俄罗斯现代音乐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其他音乐流派

除了十二音音乐与20 世纪民族主义音乐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音乐迎来了第二次腾飞,在20 世纪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下,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被一一打破,作曲家采用不同的技法与途径来彰显自己的个性。“二战”后更多实验性、偶然性、探索性的新音乐出现了,主要有序列音乐、具体音乐、电子音乐、概率音乐等,作曲家更加大胆创新,使用大量的音块、音群、音串取代和弦;可以用拳头、手掌直接在钢琴上敲击;可以使用特定的工具在钢琴内部的琴弦上演奏;也可以使用特质钢琴以改变演奏音色。

(一)偶然音乐

偶然音乐是相对于十二音音乐和整体序列音乐而诞生的新音乐类型,在美国被称为偶然音乐,在欧洲被称为机遇音乐。十二音音乐强调音高的“序列”,整体序列音乐同时强调音高、音色、时值、力度等,而偶然音乐则主要凸显作曲家在创作中极度的自由、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偶然音乐的代表作曲家约翰·凯奇在1952 年创作出“最极端的”偶然音乐《4 分33 秒》,它也被称为是一首“无声作品”,演出只在开始和结束时做出开关钢琴盖的动作,其余时间都不演奏,依靠音乐厅内的声音和观众发出的声音及钢琴家发出的声音完成整部作品。他也经常通过抛掷骰子或解析抽象图像随机创作音乐,并按照自己的意志决定演奏的顺序和结构。在创作出《4 分33 秒》的10 年后,1962 年,他创作出的《0分00 秒》是“为任何人用任何方式演奏”而设计的,约翰·凯奇在舞台上切菜,把菜放进榨汁机等,他和观众的各种动作都成为《0 分00 秒》这首曲子的一部分,而约翰·凯奇则把这样随机的创作称为“仅仅是认识我们现实的生活。”

(二)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也是20 世纪重要的音乐流派之一,20 世纪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电子音乐一直发展到现在,并呈现出不同的音乐形式。

1948 年,法国音响工程师谢菲尔和作曲家亨利利用录音机录下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声音并将其作为音乐素材,通过磁带循环、倒转、变速等手法使声音变形,最后将其剪辑,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音乐,这种音乐被称为具体音乐。1952 年,艾默特试图创造出一种更加“纯粹”的电子音乐,他使用与具体音乐一样的创作手法,再使用电子振荡器和各种效果器、滤波器等电子设备将声音重新处理,形成了电子音乐。

20 世纪音乐在节奏、和声、旋律和配器方面都展现出新的技法和风格。在旋律方面,作曲家尽量减少了对旋律的控制,而是创造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旋律,乐句乐段结构模糊,同时也出现了无调性的旋律;在节奏方面,作曲家不拘泥于传统的4/4 拍、2/4 拍或是6/8 拍节奏,而是探索7/11 拍、9/11 拍这种以奇数拍为基础的节拍关系;在和声方面,作曲家不再局限于传统功能性和声的使用,而是大量使用四度叠加、平行叠置或是音块和弦,塑造出色彩浓郁的和声形象。

20 世纪音乐在广泛和深远的范围内得到了充分发展,音乐的创作基本脱离了传统意义上的作曲技法,涌现出众多个性十足且极具创造力的作曲家。他们敢于挑战传统的音乐审美,不断探索全新的创作手法及全新的音色,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创作的价值。音乐中的“音乐性”已经不占主导地位,作品各色各异,构成了20 世纪音乐复杂而丰富的面貌。

猜你喜欢
和弦作曲家世纪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常用的六种九和弦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
20世纪50年代的春节都忙啥
长大可当作曲家
My School Life
长影世纪城
世纪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