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格局下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定位与实现路径
杨刚要、阙明坤在《教育与职业》2021年第19期撰文指出,民办高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力量。建成教育强国,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需要民办高校的高质量发展。当前,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民办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民办教育政策衔接协同不足、民办高校整体办学层次不高等瓶颈。新发展格局下,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和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及法规制度体系,启动国家一流民办高校建设工程。
影响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因素分析
刘绪在《复旦教育论坛》2021年第6期撰文指出,影响民办高校治理模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学校发展的不同阶段、举办者的特征和学校领导的专业素质。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三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探讨影响学校内部治理模式的因素。基于同一外部政策体系下三所民办高校内部治理模式发展变化的分析,提出如下建议,以期为民办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提供参考:加大党组织建设力度,突出公益导向;完善章程的内涵和功能,提升依法治校水平;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建设,规范决策程序;强化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增强内部治理能力。
民办高校退出法律机制研究
杨彬权、宋世娟在《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年第11期撰文指出,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増长点。近年来,受少子化、竞争加剧、高成本经营和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民办高校经营不善、难以为继,面临破产和退出。民办高校的退出不仅关乎举办者和投资者的利益得失,也关乎教职工和学生合法权益的保障,有必要建构一套科学完善的民办高校退出法律机制。建议围绕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管控机制、建立经营预警机制、强化合并诱因机制、确立重整再生机制、构建清算与接管机制、完善利益相关者权益保障机制等内容进行重点规制,从而有效预防民办高校退出、确保民办高校安全退出。
独立学院政策变迁的历史制度主义分析
魏训鹏、吴荣军、阙明坤在《高教探索》2021年第10期撰文指出,1998年以来独立学院政策经历了诱致性、强制性与断裂性更替的变迁形态。从变迁路径看,教育逻辑对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社会文化逻辑过度依赖的初始制度安排,使得独立学院始终未能形成稳定的制度模式。公有制多样化的实现形式、学生群体事件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成为独立学院政策变迁的三大关键点。从政策变迁的动力看,多元力量博弈转向政府的强制推动,外源性动力转向内生发展动力,混合型体制转向市场竞争机制。今后,民办高等教育要合法化构建、多样化发展,既追求效率,又超越效率,推动民办高校进入合法化轨道、高效率运行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