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常熟市琴湖小学 顾 烨
新课改逐步推进的环境下,“双减”政策的颁布在平静的教育界掀起了教育革新的波澜。双减政策的实质是在面向学生的立德树人的教育基础上,以影响作业效果为前提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也减少课外培训班对教育的渗透。小学语文由于其理论性特征,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作业设计一直是教师所关注的焦点,在基于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作业设计手段和教学策略,完善语文作业的形式和内容,解放学生的思想和大脑,同时保证作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素质提升的同时,充分满足学生掌握知识的需求,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
尽管教师讲授的内容大同小异,小学生认知程度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各有不同,而不同的知识接受能力会导致学生最终吸收知识和学习效果产生差异,因此学生之间的学习成绩会存在分层性。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优化课堂作业,通过学生平常语文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再针对学生作业的正确和错误之处进行针对性讲解,因人而异进行作业的分层次设计。区分语文作业的内容,不仅能够减少作业的量,还能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满足全体学生对于作业效果的需求。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的教学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三篇古诗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背诵。但是由于古诗相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能力也大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三篇古诗的时候,需要提前了解学生对古诗的掌握程度和背诵能力,可以在课前进行相关古诗知识点的小测试,以便于在分层次设计古诗作业的时候有据可凭。通过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作业中充分掌握古诗的相关知识。
理论结合实践是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很多教师和学生经常性的忽视语文作业的实践性,这影响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知识的应用其实随处可见,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语文知识的影子。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内容的时候,应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语文实践性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于理论记忆层面,还能实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改变以往单一的理论作业形式,结合生活的实践化作业形式能够转化学生的语文思维模式,帮助学生更深入掌握语文知识并进行实际运用。
口语表达能力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头表达更侧重于学生生活化的交流。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的教学中,让学生以“我们与环境”为话题进行口头表达,讲述“我”与环境之间的故事,或是批评日常见到的破坏环境的恶劣事件,最终表达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中心思想。在本话题的交流讨论中,就需要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与环境相关事件和现象进行语文口头表达。教师在引入“我们与环境”这个话题的同时,也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和现实环境现象进行指导性教学导入,让学生从教材理论联系到自身生活实际,更好地了解本章的教学内容,同时也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基于自身兴趣进行实际联想,能够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和提高语文知识运用能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导师,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倾向于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同时由于语文学习相对来说较为枯燥,很多学生对于理论学习并没有太大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挖掘学生的兴趣所在,基于语文教材的内容主体进行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强作业内容的趣味性,并切合学生的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作业的乐趣,意识到作业设计的价值,帮助学生自主完成语文作业任务。
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草船借箭》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完全可以添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可以讲述《草船借箭》的相关典故,不局限于课文本身,能够让学生联系名著《三国演义》中的其他著名典故,在课堂上播放相关影视作品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后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在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具有探索性质作业进去,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关知识的探索,让学生基于《草船借箭》的故事对《三国演义》产生兴趣,自主展开典故探索并了解该名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同时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草船借箭》的探索性作业的加入促进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往的语文作业大多是以课后习题或是试卷等形式存在,过于单一的作业形式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审美疲劳,在信息革命的背景下,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双减”政策的具体实施,教师也应该重视作业形式的转变,同时要遵循互动性原则,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以教材内容为主体进行拓展,以学生的交流互动为过程,通过知识点的提炼和重组,借助信息技术从多个维度进行作业设计,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题目布置,让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逐步深入学习。
在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文言文二则中,教师在教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的时候,应当意识到他们与辩论的相关性,除了布置与课堂知识相关的作业之外,教师也可以借此讲解“辩论”的相关规则,同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辩论话题的布置,以辩论形式开展课堂活动。在辩论任务下达之后,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发选举和分组,分为正反两方,主动进行一辩、二辩、三辩和结辩的分工。在进行课后话题资料的搜寻、准备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自我发挥,在辩论交流中探讨知识的真理,在思维碰撞中迸发出新的火花。这样的极具实践性和互动性的作业形式能够帮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深入思考问题并掌握知识。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新教的知识表层,也需重视新知旧识之间的衔接,将以往的知识和新知识进行相关结合,在此基础上也能够进行知识融合,丰富语文作业的内容,减少作业数量并提升作业的质量。新知旧识的衔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知识体系,不至于让学生学了新知识忘记旧知识;多学科的综合性融合,能够丰富作业的深度,促进知识互通,创造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多元知识互动中学习成长。
在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诗》《石灰吟》以及《竹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前面所学古诗的知识,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联系前文进行深入探索。教师结合前面的古诗进行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新古诗时,对前文古诗的知识进行回忆,并借用前面学到的古诗知识深入新古诗古文的学习。比如说联系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两部分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具有极大的相关性却又各有不同,可以让学生探索古诗所表达情感的不同,加深所学古诗的理解。
“双减”政策颁布革新作业形式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小学语文教师基于教材内容针对学生的阶段性特点进行作业内容的优化,遵循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互动性、综合性等原则进行作业设计,革新语文作业内容,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基础上,更好地推进语文学习,落实“双减”政策,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