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关于舞蹈鉴赏课程融合育人的探索

2022-11-22 16:44:12潘馨培
山西青年 2022年3期
关键词:舞蹈思政院校

潘馨培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6

在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通过将公共基础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进行有效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自主探究,并对其理解能力的提升形成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推动作用。

一、高职院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作用

(一)利于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重视对学生艺术能力素养的培养,期望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艺术视野和艺术意识。值得强调的是,通常情况高职院校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但他们仍然需要做好充分的艺术教育,诸多院校在教育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使得学生能够深入对舞蹈艺术进行了解和认识,通过开设舞蹈艺术教育,高职学生认识了丰富的舞种,如古典舞、民族舞等,这些舞种的欣赏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艺术意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性作用。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枯燥的教学方法不感兴趣,而通过舞蹈艺术的趣味性、感染和熏陶,这些学生便会从课堂学习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久而久之,学生们的学习创造能力更强,文化知识的学习也会表现得更为主动。由于舞蹈艺术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对传统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样大有裨益[1]。

(二)利于在舞蹈鉴赏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舞蹈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其所鉴赏的舞蹈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不同的舞蹈形式能够对学生的艺术意识起到良好的培养作用,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多种舞蹈种类的欣赏中培养其舞蹈艺术素养。然而,舞蹈鉴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精神,当学生在欣赏舞蹈时能够产生不同的领悟和感受,这与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差异有关,当某个学生的舞蹈能力素养较高时,那么在欣赏舞蹈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形成更为深刻的感悟,如结合舞蹈编排的背景去分析舞蹈文化精髓。此外,舞蹈鉴赏课堂上的作品多数为精挑细选的精品,这些精品舞蹈内容均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内涵,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具极强的创新性,进而开展舞蹈鉴赏艺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强化,使得学生在鉴赏的同时也能全面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如果有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舞蹈基础,甚至能在自身的舞蹈表演实践中融入自己的创新思想。

(三)利于高职学生丰富自身的业余生活

高职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重,这是由其学习专业的内容性质所决定的,职业院校的学生往往理论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其所学习的内容也以专业性、实践性为基础,在校期间的学习过于枯燥,从而影响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此外,还有部分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表现得过于压抑,不乐于参加集体活动和学习实践,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了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素养,同时也对学生心理层面产生了不良影响。而舞蹈鉴赏艺术教育的开展则有效地转变了这一现状,舞蹈鉴赏通过直观灵活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着学生,让学生在鉴赏舞蹈艺术的同时,其自身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迸发。要知道,高职舞蹈鉴赏不仅要学生用眼睛看,同时也要在集体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进行实践,这个过程使得那些平时不乐于运动的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既帮助学生建立了良好的生活兴趣,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

二、舞蹈鉴赏课程在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创新性与教材的适用性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方式缺乏针对性,很多情况下因为教学条件有限,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也相对贫乏。对于高职院校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舞蹈鉴赏课程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认识舞蹈,能感受到舞蹈给予的思想感情,并提高审美意识。使用的教材不能太精,一个种类大篇幅细致的讲述,影响学生自我进行深入探究。教材也不能太广,讲解面太多,这样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现如今鉴赏课程经常采用千篇一律的输出方式,很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教学内容与方式的创新,对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提升有一定影响。教师进行教学时,应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对每节课程进行合理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对学生整体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缺乏教学实践

教师进行教学时,更多情况下鉴赏类课程只注重到对学生理论内容的教学,但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工作的开展而忽视实践,那么便会对学生感悟舞蹈精神产生不良影响,严重阻碍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效果。理论大于实践,这种教学形式,对学生整体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课程思政”的对应无法进行良好的输出,影响学习成果。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学生的鉴赏能力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学生的有效发展。非艺术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缺少艺术学习的基础,另外鉴赏类课程缺少实践体验,所以在学习时很难体会到文化艺术方面的提升,进而降低对思想品质方面的感受。如果只是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并没有尝试到学习舞蹈的艰苦,也没有通过身体去感受各类舞蹈给予自己的自信感,那就没有达到“课程思政”的目的,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三)思政思想渗透较浅

良好的课程思政对舞蹈艺术教育工作的稳定推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而需要广大教师应当在鉴赏课堂的全程进行渗透,最大化地保证舞蹈给予的文化精神渗透和舞蹈鉴赏作用价值的发挥。在高职院校实施舞蹈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舞蹈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在刚刚接触课程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高效地对舞蹈知识进行认知和理解,那么便会影响学习自信心,进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四)缺少信息技术的教学融合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均不能脱离信息技术而独立存在,教育工作同样如此。然而,在我国当前高职院校的舞蹈鉴赏艺术课堂教学中,诸多的教育工作者一般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引导,教学方式单一,无法起到有效作用。而且在当前的教学方式下,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培养,对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意义。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对学生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信息技术,对学生各方面强化培养有着推动性的教学作用。但在当前的课程教学发展中,缺少对高职院校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性教学,无法形成有效的教学推进,对学生综合性的教学管理,无法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应积极利用多元化的信息技术方式,对学生展开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可进行大数据的分析比对,让学生在新形势的教学技术中进行鉴赏。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在有限的形势下,进行全面的发展提升,并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全面地学习发展[2]。

三、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在舞蹈鉴赏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

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能完全达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意理实相结合,在学生进行学习发展的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引导。对于不同内容的学习,教师应从动作、鉴赏方向、发展起源等多方面进行讲解,在以上方面中找寻思政点,贯穿于课程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让学生能在艺术审美的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从而加强舞蹈鉴赏能力。例如,教师对学生进行“民族民间舞蹈”内容鉴赏时,通过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了解民族文化及历史发展,并进行跟学、跟跳。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推动课程学习效率,还让学生了解了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建立可实施的课程学习计划,让学生能够在自我探索的过程中达到目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良好的教学引导作用。根据实际的课程教学情况,教师应从不同的教学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提升,使学生能不断激发自身学习潜能。现代化教学中,对学生采取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在信息化数据帮助下,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而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创新教学方法下的思政教学渗透

舞蹈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结合舞蹈视频对学生进行讲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多进行创新。将有助于课程教学的内容,引入到当前的课堂学习中,对学生的良好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对学生进行中国古典舞——敦煌派的教学欣赏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敦煌派古典舞蹈的起源,并通过视频资源了解该舞蹈与敦煌壁画“飞天”之间的渊源,最终通过古时人们壁画中展示的“飞天”映射出现代“飞天”的伟大成就。从神话故事到舞蹈特点,再到现代科技和伟大战略,在课程思政的融入下,加深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师便可以在教育方法手段上融入信息技术授课形式,信息技术的融入基础上,教师也可让学生在网上进行一些舞蹈剧目的鉴赏学习,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舞蹈艺术产生更透彻的领悟,对后续学生舞蹈艺术素养的全面强化训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舞蹈鉴赏课程主要作用就是给学生美的教育,既能陶冶学生情操,又能让学生了解文化艺术的魅力。课堂思政与艺术结合,在一方面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个人道德素养,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舞蹈情感教育的优势,从而使舞蹈鉴赏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通过制作微视频这种当下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比较热门的一种教学指导方案,将重难点知识进行缩放,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传递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内容,从而全面提升舞蹈鉴赏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帮助学生在新形势教学方式下,更好的学习舞蹈。总而言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路径,使学生能够更了解舞蹈,并以此更加热爱舞蹈。

(三)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学

教师对学生进行舞蹈鉴赏课程的教学时,理实教学相结合的情况下,可适当地开展舞蹈活动,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全面的提升。要知道,在任何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其理论知识都应当落实到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去,这不仅是为了能够对创新模式进行创新,更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对所学习的知识产生更为深刻的感悟,对强化学生艺术能力素养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课程思政”的环境下,教师可组织学生参加舞蹈大赛,这不仅是一种实践活动形式,同时也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展舞蹈鉴赏教育,有助于学生收获更多。例如,通过独舞、群舞等红色舞蹈主题的展示,提高自信。而且,学生在平常的排练中,需要了解舞蹈主题的内容,所表演的民族情怀及思想感情,这样也就再一次回顾了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是一种良好的实践锻炼,也让“课程思政”真正地融入到了教学和校园文化中去。

“课程思政”下的舞蹈鉴赏课程学习,更多的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并将所学习的内容真正转化为强化身心的知识储备。唯有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提升,才能让学生更充分地对所学习的知识点产生更为正确的感悟,在“课程思政”的影响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学指引,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艺术课程的同时,通过“课程思政”更好地、全面地提升民族自信,培养优良的品质。

(四)开发校本教材,提升教学工作创新性

对于一些非舞蹈专业的学生而言,在学习舞蹈鉴赏课程的基础上,其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诉求进行学习。为此,广大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当重视对教材的合理利用,结合学生的心理诉求与舞蹈艺术意识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制,唯有教材中所传授的舞蹈艺术内容与学生的情况能够进行对接,才能发挥出舞蹈鉴赏课教学工作的作用和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在校本舞蹈鉴赏教材的编写中,其应当重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使得学生在独立欣赏的过程中同样能够对其自身的艺术素养起到有效的培养作用。

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进行舞蹈鉴赏教育,教师还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良和创新,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弊端进行深入分析,如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视而忽视实践教育,同时要及时得到完善,这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进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指导中,教师往往单纯将舞蹈欣赏作为理论教育形式推进,学生在荧幕上看完后发出了种种的感叹也得不到教师的回应,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为此,教学工作模式的创新需要教师给予重视,如多与学生对所鉴赏的作品进行交流,及时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样便能够使学生对其舞蹈的认知和理解大大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高职院校的舞蹈鉴赏课程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学,充分融入课程思政,使其能在良好的教学形式下进行纵向与横向共同发展,注重教学内容的思政渗透,从而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教学引导。

猜你喜欢
舞蹈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学舞蹈的男孩子
文苑(2020年8期)2020-09-09 09:30:34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孩子(2019年10期)2019-11-22 08:06:01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我和舞蹈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