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浚龙 赵 岩 艾 军 李相玲
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伤寒论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2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广西 南宁 530200
本科生教育已逐渐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核心,尤其对于创建“双一流”的高校而言,本科生教育质量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而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生素质和高校教育能力的基本依据之一[1]。对于本校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分析并结合他校的相关研究,可以发现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有持续下滑的趋势[2]。本文主要基于对药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讨论来探索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改革路径。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其四年本科学生生涯中对所学药学知识、基础理论理解、实验操作等综合运用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1981年我国实行的学位制度中规定:凡申请学位者都要提交学位论文[3],所以毕业论文也是学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必要考核环节之一。各高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一般要求本科毕业论文8000字,查重不能超过30%。虽然各高校对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详细的规定,但随着扩招人数的增加,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参差不齐。为此,教育部下发《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指导和加强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严格保证论文的质量。
药学专业本科生需要3年进行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的学习,用1学年进行毕业实习及岗位实习,毕业论文通常在第四年的毕业实习和岗位实习中完成的。大部分药学毕业生的论文是以实际岗位工作为选题核心,在毕业论文中着眼解决实际问题。而药学本科生实习地点一般是药店、医院、保健品店等;药品相关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检验、质量控制、临床监察、生产、研发、信息网络等工作[2];不同的实习地点对于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设计,论文的质量影响比较大。本文基于药学本科生实习方向以及在实习中应用能力的培养方式,讨论如何在实习中不断地提升本科生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并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体现出来,以不断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药学毕业论文本科生写作困难及质量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撰写时间缺乏计划,精力不足。由于药学毕业论文大都在第四年开始撰写,学生面临实习、找工作、毕业考以及各种等级考证等各方面的压力,尤其如果实现对毕业时将要面对的压力没有充分的了解的学生,其各种事务的时间缺乏计划时,其时间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第二,论文撰写技巧不足,选题局限。时间和精力有限,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往往力不从心,加上对于论文的撰写缺乏系统的技能培训,所以常出现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局限、设计不合理、实验数据少、语言逻辑混乱以及论文不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
第三,学生本身科研基础知识不足,基础较弱。一般本科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很少接触科研训练,题多由带教老师选定研究方向,而大部分的药学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都是关于药理、药化、分析、生物等方面与实验相关的课题。这一方面,药学本科生自身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知识的运用就显得格外重要[4]。
第四,带教老师精力和能力不足,方向不准。多数带教老师教学任务繁重,带的学生数量较多,客观上没有足够时间按质按量地完成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同时,带教老师的专长方向和带教能力差别较大,有些适合课堂授课,有些擅长科研实验,有些专研制药工艺等等;另外,即使带教老师有时间,学生毕业论文内容以实验性论文为主,实验所需化学试剂、仪器设备和分析检测所产生的实验成本主要由指导老师的科研经费承担,但大部分教师的科研经费有限,导致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缺乏保障[5]。
以上几个主要问题,是目前影响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治疗的主要因素,不管是从学生角度、教师角度还是学校管理角度,如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时间和知识有限的情况下,争取实习过程中将毕业论文保质保量地完成是非常必要的,这个过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的协调和联动。
药学专业本科生通常有三年的时间在校园中,一年在实习岗位,学生实习岗位的选择与毕业论文的选题,以及其毕业后的职业规划存在密切的联系,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本科生为例:实习点是学校教研室的学生毕业选择读研的比例很高,读研未成也是选择机构的实验室进行药理研究等相关实验工作;实习点在医院药房或者药店进行的同学,基本会选择留在医院或者药店进行相关工作;实习期在药厂的学生,多数选择在医药生产或者市场销售岗位就业。
如果在实习期之前,能对药学专业的本科生进行相应的应用能力培养,并在其实习过程和论文撰写过程中保持指导,这对于药学本科生高质量完成毕业论文是非常重要的,经过分析和讨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
由于药学专业是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6],在药学专业本科生第一年和第二年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专业知识应用的重要性,打好各课程专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应把知识的应用与所教课程的理论密切结合,并有目的地与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相结合,而不是单纯地照本宣科进行理论宣讲。比如要进医院或者药店工作的同学,需要进行职业药师或者医院的职称考试,那么在学习相关的药理、药化、药品法律法规等相关课程的时候,就需要结合执业药师考试的内容进行授课,让学生能意识到这些知识学了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这也就避免了学生去实习时,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节的问题[6]。在学生去实习的时候,所学即为所用,突出自身知识的应用性,同时也让学生习惯了时间规划,避免毕业论文撰写时手忙脚乱精力不足的情况。
比如要考研究生的同学,选择的专业在进行考试的时候,专业课知识的应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考研的同学在动手能力方面,科研能力方面也是有比较高的要求,那这就需要在第1年到第3年的知识学习过程中就要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在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论文撰写方面,就需要比较强的能力。这一类学生在平时的培养过程中就应该多从科研角度去引导。同时,在实验室中,尤其是高校相关的科研机构也应开放给本科生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加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也可以促进学生的科研兴趣,并能为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打好基础。
如果要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需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老师,使指导教师更具有特异性,这里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强化:
1.在3年级专业课后期以及在实习前,就对学生的未来方向和职业规划进行统计和分组。
2.针对不同职业规划和分组,选择该方面有专长的教师或者聘用具有不同工作经历的指导老师,如准备考研或者在科研上有追求的学生,可以配置带研究生或者课题实验比较有经验的老师来指导。
3.目前高校药学教师很多是药学专业或者相关专业毕业后就进入高校进行教学工作,缺乏丰富的职业经历,其本身对课程的认知也往往局限于教师课程理论本身,很难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指导,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对高校药学老师的培养中,要改变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方式,对于教师科研、制药、临床甚至开发和市场能力的培养不断投入。
目前毕业论文与职业能力需求脱节的现象是比较严重的。有研究对法学专业论文抽样调查发现,其论文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未来职业需求严重脱节,理论的应用能力远不能应付岗位的需求,而论文涉及的理论又在日后工作中也极少用到[7]。所以,在学生实习阶段将课题设计好,并且在实习阶段按照课题设计进行完成,为后续职业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如药店实习的学生,应该熟悉常用药物商品归类以及各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在患者购药时给予购药推荐和指导,甚至药店的经营也可以作为课题内容纳入,如经营资质、执业药师考试、药店管理等,此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就不应该以药理理论和临床试验为主,而应该以常用药物商品的应用、药店管理等方面的调研性论文入手进行设计。同样,意向在科研部门,或者想要继续深造的同学,则可以科研型论文为主,根据实验室原有研究基础或者导师的课题进行立项,指导教师可以在实验涉及、仪器使用、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较多的关注,为后续学生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由于不同实习场所,其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实施等条件有所不同,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差别很大,目前药学本科毕业论文中多数是以实验研究为主,如药物提取或加工工艺研究,生药学特征、药效及机理、药物安全性等研究,大约占了65.15%。以调研和理论研究的综述类论文占34.85%,主要是药品销售情况或医院使用情况调查、荟萃分析等[8]。而多数情况下,综述类论文的评分得分都是比较低的[9]。虽然综述类论文实施的成本一般较低,相对实验类论文比较容易撰写,但是多数同学会在时间比较紧张的情况下,仍然选择实验类论文,多数与考评标准,担心论文不合格有关。真正能在后续学习和就业中利用到论文中涉及的实验能力的同学很少,这也导致大多数学生缺乏撰写高质量论文的热情,间接造成了论文质量差的结果。
所以,针对不同的毕业论文要有不同的考评标准,要进行多元化的考评,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质量,从毕业论文管理上,需要对药学毕业的论文考评标准进行优化,将不同的论文进行不同类别的考评,让学生能更好地结合自己的实习,进行论文的设计和开展。
毕业论文是药学专业培养中的重要环节,由于毕业面临实习、撰写论文、找工作等各项事项,所以留给学生做论文的时间比较少,期望最后一个学期一蹴而就一篇高质量毕业论文是不现实的。提高论文质量是毕业论文改革必须注意的关键,药学专业是应用型专业,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本科生毕业论文,学校需要通过改革不断提升本科生的应用能力,并将应用能力在实习期间充分体现出来;教师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各项能力,能够为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并帮助学生完成课题设计并执行;学生也必须充分利用实习期间丰富的应用机会,合理安排好时间和选好课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规范要求完成论文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