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倪文英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内心的觉醒,就是把日常平凡琐碎的工作与我们未来的事业和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每件事情就会有育人的平凡意义。”成长是每个人最重要的生命主题。我园是一所新建园,年轻教师占比达56%。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我园从观察入手,带动教师专业成长。
在组织结构上,我园打破年级组的限制,将12个班分成四个研修小组,每个研修小组确定一个观察方法,作为探究主题,观察不同年龄背景下同一材料、同一情景下幼儿的认知水平、行为表现和情感态度。
图片解读组的教师对幼儿活动照片、幼儿绘画或建构作品进行深层解读,从中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需求、兴趣、爱好等,以便教师从各方面明确幼儿的细微差别;视频实验组教师带有明确目的,凭借录像设备,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研讨;语言描述组的教师在观察中尽量用描述性语言,详尽地记录幼儿行为的细微差别;学习故事组以故事为手段,通过“注意—识别—回应”,记录发生在幼儿身上的游戏、学习、发展过程。记录这些过程所体现的儿童观是“相信幼儿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在选题内容上,我园打破各自为政的散点式研讨,逐步走向回归教育原点的引领式教研,根据课程游戏化的六大支架进行分层研修。
我园先后成立了“课程游戏化”领衔组、环境规划组、课程资源分享组、观察行动组和课程行动组,确定以“支架一”为探究重点,其他支架同步跟进的策略,以点带面,重审课程价值。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起点,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掌握这项专业能力的过程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单纯的观察视频练习不能让教师实现质的突破。我园采取小组讨论、班级交流、年级组研讨、园际展示等多种形式,以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互相交流观察到的幼儿行为,探讨行为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这种相互促进的教研模式和海量式的训练方法,有效利用了骨干教师的经验资源。
为了让教师关注幼儿的生活环节,挖掘生活环节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我园开展了以“你是如何理解幼儿园的生活环节”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教师分享一日活动中的寻常时刻,如床位的安排、插牛奶吸管、分饼干、洗手、值日生、喝水、借阅图书等。教师抓住日常的点点滴滴,将其融合,形成对幼儿具有成长意义的教育环境,把一分一秒累积成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珍贵时刻,共同见证幼儿成长的美好。
在聚焦教师发展中,我园树立这样的理念:读懂幼儿的需要,从“幼儿适应活动”到“活动适应幼儿”;从“执行计划”到“精心为幼儿铺陈成长历程”;从“牵引幼儿学习”到“牵手幼儿共同成长”。教师达成这样的共识:幼儿的生活是真实的,从他们入园的那一刻起,到离园的最后一分钟,在此期间的所有活动都可以成为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在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发挥最大教育价值,是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因为观察,教师看到了不一样的精彩。例如,华华老师的观察案例《绕毛线》:一个顽皮的男孩突然介入两个女孩的绕毛线活动中,教师静观其态,发现男孩的手突然从“抓”毛线变成了“托”毛线,因为“线绕在一起了”。教师庆幸自己的“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观察让教师更能理解幼儿的好奇与善意。
婷婷老师的观察案例《轮胎山》:从幼儿合作搭建轮胎山的过程中,看到中班幼儿在社会性多元化方面的发展,如协商共助、拒绝帮助、独自探究、默默旁观等。观察让教师看到幼儿用多种方式完成各自的内在探索。
静静老师的观察案例《动与不动》:视频是为幼儿如何用多种方式建构道路而拍摄的,没想到在回看视频时,教师被一个在地上躺了五分钟的幼儿所吸引。通过反复回看,教师发现那个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幼儿,当有同伴过来打招呼时,他便点头;当有同伴走来走去,拿玩具时,他就收起脚,不干扰同伴;当老教师要收玩具时,他一骨碌爬起来,开始整理玩具。可见,这名幼儿以他不动的方式陪伴大家。此刻,这名幼儿只需要一个人悠闲地躺着,享受着阳光。
观察中,教师一方面带着预设的目的去观察幼儿;另一方面从“过程观察”中获取资料。教师作为教育者、观察者、照料者,身兼数职,如何寻找其中的平衡点?经过三年的探究,教师意识到,教师作为高能的教育者,应该永远和幼儿站在一起。
在课程游戏化课题实施过程中,有心理学家议论教育,带动思考和批判;有专家、教授解读教育案例,引发联想和触动;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伙伴,展开交流与碰撞。
1.对专业的渴求
课程游戏化探究的不断深入,激发了我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对专业知识的渴求,使教师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
2.对同伴的亲近
教师从不知如何观察,到把观察当成教师之间沟通的重要话题。教师之间经常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如今天幼儿玩了些什么,幼儿玩出什么新花样,发生了什么争执等。教师之间的情感在观察中升级,幼儿更是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感受到成长所需的支持。
3.对言行的思量
在实施课程游戏化过程中,教师围绕“如何强调解读幼儿的需要,弱化教师的自以为是”这一重要话题,常常扪心自问:幼儿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你的观察全面吗?这份觉醒与领悟,带给幼儿安全和满足,带给教师惊喜与成就。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暴露了很多问题:解读片面、回应不准确,方法不恰当。教师深入解读幼儿的行为,其专业自信深深影响着家长的观念与行为。在不断互动中,家长逐渐懂得了“四两拨千斤”,懂得了“润物细无声”,懂得了因势诱导,懂得了共情与尊重……
教师用课程游戏化的视角看待幼儿,幼儿世界的宽广与奇妙,令人震撼。童年的底色是鲜亮而明快的,幼儿的成长有目共睹。例如,华华老师的观察案例《三年》中,记录了一个从被动等待,转变为主动提供帮助、分享发现的幼儿;一个从羞于表达,到可以把自己对古诗《咏鹅》的感受画在纸上的幼儿……一个立体的幼儿在教师心中,跃然而动;一个默默注视,认真倾听、尝试理解他的教师,萦绕在幼儿心中。这份存在和陪伴带着爱的深层链接,是幼儿成长最好的鼓励,是最有力的支持。
在七年时间里,教师浸泡在课程游戏化的阳光里,完成了内在的成长与探索,搭建幼儿成长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