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 壹 王 禹
新冠疫情改变了家园共育模式,家园共育基础、家园互惠关系、家园互动模式、家园合作质量迎来了挑战。由于严格的防控要求,家园共育活动由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沟通,沟通缺乏深度,导致家园沟通的频率、范围、效果大打折扣。然而,每个幼儿的成长不会因疫情而停滞;每个教师的发展不会因疫情而落后,每个家庭的合作不会因疫情而缺失。因此,教师需要重构疫情背景下“走‘新’更要走‘心’”的家园共育新模式。
疫情期间,电话沟通、微信交流以及接送时的口头短暂交流,是家园互动的主要途径。这些都属于短期、便捷的口头交流,受时空的限制,效果有限。
有的幼儿园举办线上家长会,教师仅限于通过照片、视频、文字记录等分享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部分场景。“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园地”虽发挥着连接家与幼儿园的作用,但依旧不如面对面交流方便、快捷。由于遵循封闭管理、减少出行、不聚集等防控要求,我园难以开展家庭教育沙龙、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以及面谈或约谈。
由此可见,家园双方即便有“心”进一步交流,也因为“新”变化,除了保证基本信息的互通交流,难以进行有效的互动。
从前期家长问卷调查结果的数据来看,疫情后,教师对幼儿“饮食睡眠”“个性与人际交往”“健康状况”的关注,占比最高。通过一线教师的访谈与日常实践,在二次晨检、数据报送以及日常观察中,教师最关注“体温”“咳嗽”“饮食”“睡眠”等身体状态上的情况。
此外,幼儿园强化“非必要不外出”“个人(包括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日报告”等事宜,无形中对家长、教师施加了心理负担。
通过问卷与访谈得知,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态度绝大部分呈积极状态,家长非常愿意参加幼儿园组织安排的家园共育活动,满意度也较高。
但是从合作频率、程度与合作影响数据来看,共育效果不佳。
在合作频率上,每月与教师交流1~3 次的家长,占比最高;其次是与教师交流3~5 次的家长,也有家长表示,从不与教师交流。
在合作程度方面,选择“经常”和“总是”参与的家园共育形式为“与幼儿园电话或微信或书面交流”,均为线上交流形式,无法落实到具体的幼儿学习场域中,合作流于表面。
在合作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方面,选择“一般”和“不满意”参与的家园共育形式为“提高了育儿的有效性,加强了与幼儿园的联系”。联系是合作的基础,确保有效性是坚持家园共育开展的前提。
疫情的存在使得家园联动在频率上、形式上受限,当家园共育的有效性降低、联系发展欠佳,必然会对家园合作的态度、评价以及效果产生消极影响。
疫情背景下各种会议APP 成为教师与家长进行交流、合作的重要媒介。但信息技术在消弭沟通时空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扩大了人的心灵距离。线上沟通模式便捷的同时,缺少针对具体情境的持续观察与有效互动,让幼儿教师只注重自我表达,忽视了家长的参与。此外,双职工家长工作时间长,接送、陪伴幼儿的时间少。虽然家长积极参与家园共育,但由于工作繁忙以及生活中的诸多不便,家长不能及时与教师有效沟通。
与此同时,祖辈家长的养育观念相对陈旧,缺乏使用信息网络技术的经验,也会导致幼儿园的相关家园共育活动在推进的过程中相对滞后。
基于问卷调查,家长认为,幼儿园是教育的主战场,容易忽视家庭无法替代的教育作用。而疫情成为家长拒绝与幼儿园合作的借口,甚至有不少家长认为,只要教师不找家长,幼儿没有受到伤害,家长就不需要和教师去联系。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从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品质习惯、核心能力等角度,思考家园共育的价值。
为此,教师需要引导家长将教育关注点从关注幼儿的身体健康,转变为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将教育支持点从基本安全、显性知识学习,转变为关注幼儿生活、运动、学习、游戏的完整活动;幼儿园需要对接家园互动内容从观点讲述,转变为分析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真正保障家园共育指向幼儿发展,提升课程质量。
教师应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观。教师习惯于安排任务,而很少向家长阐明任务背后的教育价值与发展意义上,容易导致家长无法在思想与行为上达成一致。
与此同时,教师因为学历、教龄、梯队以及信息技术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在灵活运用线上APP,掌握先进教育理念、精准解读幼儿活动、对接教育跟进策略以及与家长智慧沟通等方面存在不足。
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防控使家园共育模式亟待转型,在综合考量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家长的观念与行为,优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的过程中,幼儿园必须以线上共育平台为主要切入点。
目前微信公众号、线上一对N微型家长会以及电子成长档案云盘等,正日益成为幼儿园家园共育关系建设的重要桥梁。
在疫情背景下,园所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在栏目设计、内容选择、更新频率以及互动上,将家园共育中的家长学校、家长参与等内容纳入其中,用幼儿的课程故事、班级的一日动态、家长育儿推荐等板块,帮助家长了解园所课程动态、把握幼儿学习经历、知晓幼儿日常活动、更新育儿理念等。
此外,家长可以在后台留言、评论以及问卷调查中发表个人观点与困惑,方便园所在及时了解家长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展家园互动。直播、录播打破了疫情防控的空间阻隔和时间约束,满足了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生活的需要。同时,教师针对个别幼儿家长以及个别幼儿的需求,和家长单独沟通幼儿的情况,便于快速解决教育问题,保障幼儿的和谐发展。
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通过开展防控演练、邀请专业人员来园指导以及常态化开设家长网络学校,落实幼儿园疫情常态化防控主体责任的前提下,让家长通过参与线上平台,逐步融入园所课程内容的审议、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组织的参与以及课程质量的评估,更新家园共育的认识,提升配合园所的主动意识与积极性,在保持家园教育一致性、家园沟通亲密性、家长合作有效性中,惠及幼儿的真实发展。
疫情期间的家园共育工作对教师而言,是对其专业能力的挑战。教师在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学习经历以及不同家庭背景等因素后,需要通过智慧的沟通技巧、借助适宜的沟通平台,依托持续、全面的观察解读,积淀丰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提供科学性的教育建议,满足家长的育儿需求,从而得到家长的信任,让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其作用。
当前,教师要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用心储备教育理论、更新知识结构、学习运用媒体技术、积累有效支持幼儿学习的教育智慧以及客观全面评估幼儿发展的多元专业内涵,真正成为“受家长尊重、理解与支持”的专业型教师,助力家园互惠关系的有效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