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慧
(内蒙古医科大学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目前,根据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体制分析,可以得知,其存在一定问题,同时医学生本身素质也存在一定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学发展较为缓慢,医学人才的培养进程明显减缓。而为了推动医学发展,对于医学人才给予高度关注和重视是必须的,并且需求也是非常大的。想要成为合格医师,需要牢固掌握相关医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基于科学发展观之下,需要更为注重素质教育,即需要将更多的目光放在医德教育方面。通过医德教育,能够培育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医学生有效规范和约束自身的言行。为此,在进行医学生的培养时,需要认真梳理思路,并从多角度出发,促使其未来真正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医学人才。
根据对传统医学教育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其更倾向于知识灌输。在这样的情况下,医学生会出现知识固化,不利于后续的医德知识学习和人文精神的培养[1]。同时,对于医学生医德水平的增强也有一定的阻碍。开展医学教育,致力于培养合格医师。而作为合格医师,不仅需要拥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也需要具备足够的实践能力,更需要具备足够的医德水平。想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重点针对教学观念进行彻底的改变和有效改革。基于全新的教学观念之下,需要明确医学生的地位,加强其主体性特征,促使医学生能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医学活动,形成独立意识。而作为教师,也需要把握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做好指导工作,重视对医学生人文精神的不断培养,促使医学生在学习和掌握医德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懂得尊重他人,懂得“以患者为先”,并且懂得尊重生命,真正地做到“想患者所想”。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可知,和国外医德教育相比,我国起步较晚,加之资源有限,使得医德教育质量始终不高[2]。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医德教育中涵盖着诸多学科的内容,不仅涵盖医学伦理学科内容,也涵盖临床伦理学方面的内容,还涵盖公共卫生政策方面的内容。进行医德教育,需要以完善的医德教育体系作为辅助。为此,可以选择借鉴国外优秀的医德教育体系,并有效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探索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医德教育模式。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课程设置,并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说,可以针对伦理教学的课时进行适当增加。以往的医德教育中更多的是必修课,经过改革,可以增加一定的选修课,增加医德知识内容的丰富性。同时,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形式,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具体可以组织讲座,也可以开展研讨会[3]。
然后,需要更新课程考查方式。以往的课程考查方式存在着较为单一的情况,基本上是以闭卷考试为主,书面形式的考试缺乏灵活性,而且无法实现对学生道德水平以及人文精神的全面考查。为此,需要不断丰富课程考查方式。具体可以采取论文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检验,也可以采用报告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检验,可以采用演讲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检验,还可以通过伦理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有效检验,并且更加直观的让医学生了解医德教育的核心,帮助医学生更好地理解医德的含义和意义。此外,可以通过读书报告会的方式,对医学生进行有效检验。这样能够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对医学生的道德水平以及人文精神进行有效检验,也能够更好、更准确地认知医学生对于医德问题的实际理解程度。
其次,对于实际的医德教育内容,需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在医学教育中,更多关注的是医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而对于人文素养的培育是较为忽视的。进行医德教育,主要是帮助医学生获得情感。当前的医德教育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生硬的,缺少情感温度。将相关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并融入更多的情感温度,才能够真正地避免医患纠纷[4]。
最后,需要有效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达到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培养的目的。单独进行医德教育,获得的教育效果始终不高。究其原因,是与其他课程的融合度不够,使得医学生难以解决实际的医德问题。为此,教师可以在讲解临床实际病例时,融入相应的伦理问题,并引导医学生深入分析,通过教师的适时指导,有效解决伦理问题。
除了课堂授课以外,作为教师,还可以从校外实践活动的角度出发,引导医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活动的良好开展。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校外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检验医学生的思辨能力,也能够了解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不断关注和加强重视校外实践活动,并以此作为重要基础,对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持续不断的培养,促进医学生医德水平的增强。
在临床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医学生进行自我提升的重要阶段。教师需要重视,并促使学生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并进行相互讨论。临床实际伦理问题,可以为锻炼医学生思辨能力提供有效助力。在医学教育中,除了需要开展医德教育以外,也开展医学伦理教学,并且需要促使二者相融合,防止教育脱节[5]。
校外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在高等医学院校中,临床专业的医学生均会有相应的见习期,也会有一定的实习期,而且具体的见习时间和实习时间都不会很短。为此,需要重点关注这一阶段,积极开展医德教育。医学生在遇到各种临床问题时,或者是遇到各种困惑时,是开展医德教育的最佳时机。高等医学院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相应的网络平台,引导医学生提出自己的困惑,并且为了激发医学生讨论,可以结合学分制,鼓励医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激烈讨论以后,作为专业教师,可以收集相关观点,并进行一一阐述,由此总结出正确的导向观点,促进医德教育质量的不断增强。
对历届实习生遇到的问题进行不断积累和有效整理,挑选其中的典型案例,引导应届医学生进行认真分析和相互探讨。典型案例具有巨大价值,通过典型案例,实施医德教育,能够更好的发挥出医德教育的作用,促使医学生建立防范意识,避免相关问题的再次发生[6]。与此同时,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医务工作者,全面讲述亲身经历,并将整个从医过程进行叙述,同时将遇到较为典型的案例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如何解决相关问题的。此外,可以组织义工活动,以“关爱生命”为主题,引导医学生为老人做一些护理工作,比如擦拭身体等。通过医学生的亲身参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医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同时不断增强其道德素养。
高等医学院校更多关注的是医学人才的有效培养,从而不断推动医学教育发展。其中,需要不断加强对医德教育的重视。为了更好的加强医德教育质量,需要重点关注评价和管理部分。针对管理部分来说,具体需要通过建立健全医学生医德档案,实现医德管理质量的持续提升。想要体现出医学生医德档案的价值与优点,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整理,不然无法体现出医学生医德内容的历史节点与关联性,会干扰医学生医德档案的应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医学生医德档案会体现出历史性、系统性、关联性以及真实性等,这说明医学生医德档案不是独立的内容,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归纳,完成与其他方面的关联,从而让医学生医德档案信息具有一定价值[7]。
针对评价部分来说,以往更多情况下是由教师对医学生进行评价,而现在还应该促使医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并且增加小组评价方式,由此促使医学生更为全面、准确地了解自身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此外,还需要在校内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促使带教医师加入,由此对医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真正的实现考核评价的全面性和多元性。对于具体的医德评价标准,需要有效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需要注重实习期间的医学生表现,结合科学、合理的医德医风评价情况,进行相应的奖励,促使医学生具有更多的动力进行自我提升。在评价标准内,需要纳入医学生的具体道德行为,也需要对医学生的道德观进行评价,还需要对医学生的社会观进行评价,同时需要对医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评价,对于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需要给予评价,此外,还需要对医学生的奉献精神进行评价。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过程,还是实习过程,亦或是生活过程,都会或多或少地体现出医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是否自私,又是否懒散,都可以看得出来[8]。
开展医德教育,教师具有关键作用。作为引导者,想要促使医学生真正形成良好的医德意识,并且能够掌握足够的实践能力,对教师本身具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思想品德过关,并且拥有优秀的师德修养,才能够更好地实施医德教育与实践教育,并为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基础。作为教师,需要充分体现自身的示范性特征,并加强自身的启发性,从而不断地对医学生产生良性影响。对于医学生来说,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熟,价值观还在不断完善中。同时,其具有一定的模仿性,会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模仿。无论是教师的思想品德,还是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医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点,并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师德修养的不断培养和增强,为医学生树立榜样。具体来说,教师需要有效掌握教育艺术,秉承着严谨的教育态度,保持高尚的道德修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由此充分发挥出“率先垂范”的作用。教师需要让医学生明白,一名合格医师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否则有再高超的专业技能,也无法成为一名合格医师。教师需要始终坚持正面教育,同时在医德教育过程中,不断收集和整理关于医德问题导致的医疗纠纷案件,结合具体讲解,促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意识[9]。
针对医学专业来说,进行医德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悉心指导,也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培养,同时还需要不断地加强医德教育。高等医学院校需要明确教师的重要作用,并针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具体来说,高等医学院校方面需要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并通过讲座等形式,促使教师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以及整体教学水平的显著提高。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促使教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和经验分享,由此碰撞出更多的新思想,实现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高等医学院校方面还需要针对教师进行定期考核,了解教师的实际道德水平。根据考核的实际结果,促使教师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进行积极改正和有效解决[10]。
总而言之,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高等医学院校需要加强对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评价与管理,并且需要加强师资素质建设力度。同时,需要树立新型教育思想观念,建立健全医德教育模式,加强医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校外实践活动可以成为医学生的踏板,通过积极参与,对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不断培养,并对医学生的医德意识进行有效激发。同时,也能够有效培养医学生的医德水平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