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古诗词歌曲《临江仙·送王缄》的创作和演唱

2022-11-22 11:18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傩戏织体梅山

成 莹

一、创作缘由

“唱太公”仪式属于梅山傩戏,在梅山老百姓家里,每年至少有一次傩戏表演,就是杀年猪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请傩艺人举行一次祭祖仪式,这种仪式在梅山叫“唱太公”。2010年,梅山傩戏被评为“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这意味着梅山傩戏体系内的所有东西都具有国宝级的价值。如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音乐表演工作者,应多做田野调查,记录并挖掘更多的音乐素材,整理并创新,用当代人喜欢的艺术形式传承下去。这首古诗词歌曲《临江仙·送王缄》的音乐创作素材来源于此。笔者希望梅山傩戏中的一些好听的旋律能像江苏民歌“茉莉花”一样,能让全世界人知晓,达到传承湖湘音乐文化的目的。近些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得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青睐。就在前不久,武汉音乐学院余惠承教授演唱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还搬上了韩国研究生的课堂。可见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魅力之大,这也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声乐打开了一扇窗户。基于这种有利的传播趋势,故创作了古诗词艺术歌曲《临江仙·送王缄》。歌曲中的词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此词讲述的是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作者,勾起了作者对亡妻和故乡的深切思念,想到自己宦游漂泊的羁旅生涯,不禁悲从中来。送别时的愁苦心情,作者借酒消愁意在排遣内心的离情别恨,渗透着浓重的无奈和感伤。将词填入曲中,更能表达出融离情别恨、悼念亡妻、仕途失意、乡愁故思为一体发自肺腑的情感。

二、歌曲《临江仙·送王缄》的艺术构思

歌曲《临江仙·送王缄》的结构是一个对比无再现的两段体,4/4拍,柔板的速度,总体力度为p,开始三小节采用柱式琶音和弦引出四小节的高音震音,再通过琶音下行上行慢慢推入到第一句的开始,采用的节奏是自由的柔板,给人一种缥缈的感觉引入主题。第一段采用倚音进行装饰,采用柱式和弦以及分解琶音织体伴奏,束腰采用锯齿型,冠音型旋律,旋律起伏不大主要在中音区,力度较弱,与歌词相照应,体现出词人送别的惆怅之痛的情绪,第一段最后一句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再次强调悲凉的情绪。在和声上采用民族和声体系,更加映衬歌词也更能突出情绪。第二段通过八小节的连接引出对比性材料,与第一段相比,织体更加密集,力度增强,情绪更加强烈,采用了一些七度八度的跳进,和声变化不大。在33小节推向全曲的高潮,与歌词照应,突出离愁的情绪。在最后力度减弱,采用变化重复的手法,织体变宽不再是密集分布,渐渐推入尾声。最后三小节的尾声照映开头三小节的引子,通过琶音柱式和弦结束。

整首曲子结构合理,采用大量倚音,柱式琶音织体伴奏贯穿全曲,柔版以及力度与歌词的情绪相照应,音区的起伏不大,也照应了全曲情绪的基调起伏不大,主要是一种悲凉的情感贯穿此曲,不仅在歌词上,在旋律以及结构上也做到了首尾呼应。

三、歌曲《临江仙·送王缄》的演唱

这首歌曲旋律虽然是民族风格,笔者认为演唱此曲,民族、美声、通俗唱法都可以,最关键的是要唱出古曲韵味。古诗词歌曲作品,如同山水画一般,大部分表达的是含蓄、柔美、深沉、内在的情感,并有一定的留白,也就是意境之美。清朝徐大椿撰写的《乐府传声》,著中论述了歌唱中“声”和“气”的关系,提出了“正字音、审口法、别宫调、重曲情、放松喉咙”的歌唱原则。①这也是当今中国艺术歌曲应遵从的歌唱原则。

这首作品速度非常的缓慢,需要有好的呼吸支持。只有第二段的一处地方“殷勤且更尽离殇”尽字后偷换一口气,其他换气口在诗词的逗号和句号处。引子部分的两个“呜”字,颤音由慢渐快,高音音量不可强,气息需保持。在第二个呜字后做一个下滑音,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这首作品中要用到两个呼吸技巧:快吸慢呼,如“因君未免思量”后快吸唱这小节第四拍的“凭”字。慢吸慢呼,如引子部分的两个“呜”。建议采用鼻口同时吸气的完全式呼吸。全曲采用半声,更像是吟诵的感觉,演唱这首作品喉咙不需要开的很大,高位置并且音色要明亮而柔和。很多大连线的句子连中带断,如同古琴揉弦弹奏,呈现出古诗词古朴的意境,用这样的声音增强韵律感。歌唱中没有突出的重音。每句旋律的走向是从高到低,在演唱时要注意声音的渐弱处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最后一句重复的诗句,我们可以用最弱的声音演唱,表现出作者自言自语的叹息和内心的悲凉之情。■

注释:

①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2.

猜你喜欢
傩戏织体梅山
处方分析在中药房药学服务中的应用
中国戏曲活化石千年“非遗”傩戏
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
如何把拉班舞谱运用到黔北仡佬族傩戏中
钢琴伴奏织体在不同作品中的运用
钢琴曲《乌苏里船歌》的民族性解读
威尼斯水乡诗画——肖邦《升F大调船歌》的音乐语言分析
高校在辰州傩戏传承教学及地方产业建构研究的思考
论梅山道教文化中的“巫”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