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望华钢琴创作的审美理想

2022-11-22 11:18
黄河之声 2022年6期
关键词:作曲音乐创作作曲家

陶 琦

引 言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世界各国作曲家的青睐,大凡在音乐史上留名的作曲家都有其经典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正是那些浩如烟海的钢琴音乐作品的代代相传得以将不同作曲家性格各异的音乐审美理想通过钢琴音乐作品得以表达,也正是作曲家不同的音乐审美理想成就了风格各异的钢琴音乐作品,让今天的钢琴演奏家、钢琴音乐学习者以及研究者可以通过钢琴音乐作品感受到贝多芬的“热情”和“悲怆”,感受到肖邦犹如“鲜花丛中的大炮”,感受到李斯特行云流水般的“钟”。钢琴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从最初的原样照搬到后来的移植与改编,再到探索钢琴音乐创作的“本土化”,直到当下逐步形成的钢琴音乐创作的“中国风格”,离不开中国作曲家的群体努力。储望华先生作为致力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本土化”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创作了大量蕴含其音乐审美理想的钢琴音乐作品。

一、储望华及其主要钢琴作品

(一)储望华个人生平

1941年储望华先生出生于湖南蓝田,幼年即显示出过人的音乐天赋,11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主修钢琴。14岁时创作了二胡独奏曲《村歌》在全国音乐周公演被《人民日报》在报道中称之为“带红领巾的作曲者”。15岁转入理论作曲专业,师从于黄翔鹏、何振京、徐振民等人。17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后因家庭出身原因转入钢琴系,师从于易开基教授,课余时间自学作曲。22岁毕业后留校担任指挥系钢琴伴奏,后转入钢琴系专职钢琴作品创作。40岁跟随江定仙进修作曲。41岁赴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学习现代作曲,师从于彼得·陶尔顿并继续深造钢琴演奏技巧。44岁获音乐硕士学位。46岁获澳大利亚“迈基”作曲比赛大奖,并成为澳大利亚音乐中心终身常任代表。

(二)储望华钢琴音乐创作分期与作品概述

储望华先生的钢琴音乐创作在其22岁留校任教前可谓几多波折,然而正是因为一波三折的个人经历使得储望华对钢琴音乐创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以致于求学阶段不能专心学习作曲技法时他依然坚持自学也不放弃其钢琴音乐创作的理想。纵观储望华先生的钢琴音乐创作过程,可以将其分为非专业创作期、专业创作初期、专业创作发展期和专业创作成熟期四个阶段。

1、非专业创作期及其作品

非专业创作期主要指储望华先生求学阶段到留校任教早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众所周知,储望华先生幼年时期就显示出了音乐创作才能,虽然他从小学习钢琴演奏,但是他的音乐创作却不拘泥于钢琴音乐创作,如15岁时创作的二胡独奏曲《村歌》即是很好的佐证。求学阶段的储望华除了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了专业的音乐创作理论知识和演奏技能外,还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学习民间音乐和钢琴作品文献,对民间音乐和钢琴音乐创作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尝试用装饰音模仿民间乐器的演奏音效,试图通过长琶音织体的使用模拟出民族音乐的韵味。值得一提的是,储望华先生钢琴音乐创作中持续的“民族风格”在这个非专业创作的萌芽阶段就已经形成雏形,以致于他即使是在学习西洋作曲技法和西方钢琴文献的时候,就常常进行将民族风格的音乐或元素融入其简单的钢琴音乐创作中,成为其贯穿始终的钢琴音乐创作审美理想。这一时期的储望华先生没有传世的钢琴音乐作品,但是为其后续创作出大量饱含其审美理想的钢琴音乐作品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2、专业创作初期及其作品

专业创作初期主要指储望华先生经过最初进入工作岗位的磨炼后到文革时期的钢琴音乐创作时期。这一时期的储望华先生无论是在作曲技法的理论知识掌握上,还是在对民族风格音乐材料的使用上都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一创作时期中,储望华先生主动顺应当时空的时代要求创作出了很多以中国传统音乐、地方民歌、戏曲为主题的钢琴移植曲和改编曲,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如《中国民歌七首》、《解放区的天》、《二泉映月》、《浏阳河》、《刘海砍樵》、《一条大河》、《在那遥远的地方》等。

除了上述的钢琴移植曲和改编曲以外,储望华先生还创作了《海淀是个好地方》、《江南情景组曲》等一系列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作品。在这些作品的创作中,作曲家着力寻找在西洋作曲技法中融入中国民族风格的表现手法,如尽可能地扩展乐曲的篇幅,通过对比、扩充、变奏等技法使乐曲在听觉上更为饱满,织体与和声更为缜密、流畅。作品在主题选择上无不透露出作曲家对民族风格的炽热追求。

3、专业创作发展期及其作品

储望华先生的专业创作发展期大致从文革后期到其出国前夕这一阶段。经历了其专业创作初期的时间与作品两方面的沉淀以后,处于专业创作发展期的储望华先生无论是在创作理念、创作手法还是在创作题材与创作体裁上都较之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一时期的储望华先生创作了很多既能代表当时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典范又能彰显其创作理念与审美倾向的作品,如《陕北组曲》、《码头工人歌》、《十面埋伏》、《南海儿女》、《猜调》、《新疆随想曲》、《春江舟影》等。从以上例举的钢琴作品来看,这一时期的储望华先生在进行钢琴音乐创作时依然喜欢从乐曲名到和声、曲式再到主题意蕴都无一例外地使用中国风格,不难看出,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持续探索中国风格是融入储望华先生骨血的文化认同。另外,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储望华先生钢琴音乐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一首传世作品,即钢琴协奏曲《黄河》,这是他与其他钢琴音乐作曲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一首钢琴改编曲,可以说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里程碑式的作品,显示出储望华先生不仅在独立创作作品时有独到的个人风格,而且在作曲家之间的协作共赢上也有很好的建树,作品的成功不止透露出作曲家娴熟的作曲技法,更投射出作曲家为人处世上谦恭、务实的品行。

4、专业创作成熟期及其作品

专业创作成熟期主要指储望华先生赴澳留学并定居澳大利亚至今,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储望华先生不惑之年依然没有放弃对钢琴演奏与钢琴作曲造诣的追求。旅居国外期间,研究西方钢琴作曲技法的便利条件使储望华先生对钢琴音乐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一时期的储望华先生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五声调式的运用上,还是西方传统作曲技法的探索上,又或是在现代流行元素与现代钢琴和声理论的创造性运用上都有着高深的专业造诣,在钢琴作品的表现上通常遵循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原则,运用多个段落去诠释音乐,并且在段落之间有很好的情感衔接,使得他所创作的作品具有很强的层次感。储望华先生在这一阶段的创作已然达到了钢琴音乐创作的融会贯通,也很好地展现了其创作的新颖、意味深长。这一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品有随想组曲《灵隐之声》、《太阳出来喜洋洋》、《正月新春》、《一条大河》、《茉莉花幻想曲》、《翻身的日子》、《中外通俗名曲18首》等。

二、储望华钢琴创作的审美理想

(一)代表性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

储望华先生在他近70年的音乐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这其中又有相当多的作品在作品诞生之时直至今日仍然可以被奉为经典佳作,这些钢琴音乐作品大多以中国元素命名,且不管是在音乐主题、创作思维、创作手法还是在艺术特征等方面都蕴含着作曲家充沛的“中国风格”音乐审美理想。

1、钢琴作品《二泉映月》的艺术特色

《二泉映月》是我国经典的二胡独奏曲,由民国时期的盲艺人阿炳创作而成,被民族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推广开来后,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二胡曲。《二泉映月》之所以能成为雅俗共赏的经典佳作是因为作品不仅在演奏风格上大朴若拙、挥洒苍劲,更是在主题上蕴含了旧社会中国底层艺人虽然饱尝着社会苦难生活却依然通过坚强不屈的性格与命运抗争,并对美好生活充满憧憬与向往的复杂心情。二胡苍劲深邃的音色和时而出现的下行音阶式犹如一声声叹息很容易引发听众对乐曲情境的共鸣。

《二泉映月》同名钢琴曲的创作源于当时民族乐曲改编钢琴曲的热潮,作曲家在创作钢琴作品时不约而同地向民间音乐寻找素材,储望华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对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旋律和意境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在他对乐曲进行改编时对乐曲进行了重新编排,除引子部分与原曲相同外,对乐曲的主题都通过音区、伴奏、和声、装饰音、速度、力度等因素进行了变奏处理,增强了乐曲的情感宣泄,使乐曲更能与听众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2、钢琴作品《筝箫吟》的艺术特色

《筝箫吟》是储望华先生在1961年创作的一首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前奏曲”,这首作品可以说是融合了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典范之作。作品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元素依次表现在:作品名称上,“筝”与“箫”皆为中国传统乐器,是古代文人雅士喜爱的乐器,从曲名的字面意思不难看出作曲家是想以文人雅士喜欢的音乐风格来诠释作曲家静谧、虚无、高远的音乐意境;作品音响上,中国民族五声调式具有的平和音程关系使作品在听觉上形成过渡自然、一气呵成的效果,符合中国传统美学的统一性原则;作品音色上,极力使用钢琴模仿筝与箫的音色与演奏技法,整个作品听上去既有筝的浑厚与流畅,又有箫的柔美与空灵,作品还有大量的长倚音和前倚音模仿古筝刮奏的手法,营造出“筝”“箫”对话的音效。作品的西洋作曲技法使用上,首先作品采用了前奏曲这一体裁表现筝与箫的音乐形象以及两者对话的意境;其次使用了纯四度、纯五度和纯八度的音程叠置关系在音效上形成协和、空灵的效果;此外在速度、力度和节奏上都富于变化,力度上弱-强-弱的对比以及速度上慢-快-慢的对比既符合乐曲的中国传统美学意境又遵循了西洋作曲技法中的强弱、快慢规律的循环往复。

3、钢琴作品《一条大河》的艺术特色

“钢琴改编曲《一条大河》又名《幻想即兴曲‘一条大河’》,是我在2001年7月7日‘澳大利亚声援北京2008年申奥晚会’上,在应主持人和现场观众的热情邀请,临时即兴演奏的。并在2001年10月返回澳大利亚墨尔本后整理记谱。”《一条大河》的乐曲名源自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我的祖国》中的第一句歌词,使人看到乐曲名就会自然联想到歌词的意蕴以及电影中动人的故事情节。作曲技法上,作曲家紧扣《我的祖国》的歌曲旋律,在音响效果上模仿古筝的“轮指”和“扫指”增加音乐的厚度,时乐曲进行在纵向上有恢弘宽大的气势,在横向上有延绵不断的音效。乐曲虽然采用西洋作曲技法带有即兴性质的一气呵成,但是熟悉的旋律以及对旋律的变奏与加花,处处都透露着民族音乐的风采。这首作品是储望华先生在即兴状态下边创作边演奏而成的作品,更是反映出融入作曲家骨血的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也只有带有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钢琴作品才能得到在场观众的深度共鸣。

(二)储望华的审美理想

纵观储望华线上的钢琴音乐创作,几乎所有的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中国传统音乐的元素。受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作曲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有着根深蒂固的信念,那就是不断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世界音乐之林中独树一帜的风格与地位。钢琴作为外来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受到国人的喜爱,更是中国风格音乐走向世界的载体,储望华先生正是不断通过创作具有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与世界其他国家的音乐对话,向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推介我们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

储望华先生的个人经历和所处的年代使他在音乐创作时特别注重作品鲜明的时代性和厚重的民族性特征,这可以说是他个人在钢琴音乐创作上的重要审美趋向之一。从储望华先生众多的移植、改编的钢琴独奏曲不难看出他致力于将鲜明的时代性和厚重的民族性融于一体的审美理想,不管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还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储望华先生的这些作品都称得上是“标签化”“模板式”的集大成者,他的钢琴作品中蕴含着他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韵味的思考、解释与实践,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国传统乐器的音乐的钢琴化表达等都注入了极大的心血,使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流行于世,为钢琴音乐的本土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作曲音乐创作作曲家
“身必由己”的艺术家——旅美中国作曲家梁雷的艺术人生阅读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钢琴性能对音乐创作风格的影响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的音乐创作技法分析
逐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音乐创作骨干培训班”圆满结课
AI作曲的诺亚方舟将去往何处?
长大可当作曲家
伍光辉作曲三首
我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