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仁雪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观,在学前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应该融入生活。面对幼儿园教育,教师应注重生活与教育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幼儿从生活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习不仅是在学校获取知识的学习,还应该衍生到生活中。在幼儿园,幼儿每次洗手时,都能搓出许多泡泡,总是对此充满好奇。红红问我:“老师,为什么会出现泡泡呀?”航航也紧跟着问:“老师,为什么我的泡泡比他人的小?”针对幼儿的疑惑,我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引导他们:“宝贝们,想知道为什么会有泡泡吗?我们来做个小游戏,自己尝试一下。好不好?”“好!”幼儿纷纷响应,对泡泡的来源充满好奇。于是,“神奇的泡泡”主题活动生发了,旨在让幼儿使用各种洗涤产品和吹泡泡工具制作泡泡,激发他们对溶解现象的探索。我让幼儿从家中带来一些洗涤用品,如洗洁精、洗手液、洗发水、沐浴露等。
“宝贝们,你们觉得哪些洗涤用品能吹出泡泡?”我话音刚落,航航就告诉我:“我们每天洗手时,都能够搓出泡沫。我觉得把肥皂放在水里,就能吹出泡泡。”晨晨说:“我在班中看见其他老师洗水杯时,在水里放入了洗涤灵,能产生很多泡泡。我觉得把洗涤灵倒在水里,能够吹出好多泡泡。”幼儿还说出了许多其他制作泡泡的方法。我没有急着证实他们的观点,而是引导他们动手实践。幼儿逐步把自己觉得可能产生泡泡的溶剂倒入水中。实践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倒进水里为什么没有溶解?幼儿疑惑时,畅畅从班中找到很多的小木棍:“你们用这个小木棍把水搅拌搅拌,这样溶剂就溶解了。”幼儿采用这一方法后,洗涤剂迅速溶解到水里。“畅畅,你真厉害!原来这些洗涤剂需要搅拌,才能出现泡泡。”大家纷纷夸奖畅畅。其实,教师直接告诉幼儿的知识,幼儿反而难以理解。只有通过一步步实践,才能获得直观的感受。幼儿将泡泡水放入泡泡机中,又发现了问题。“老师,为什么还是没有泡泡?”“我的泡泡为什么那么小?”这时,能吹出泡泡的苒苒说道:“你们放的洗涤灵和洗衣粉太少了,当然吹不出泡泡了。我放了很多的洗涤剂,这样就更容易吹出泡泡了。”幼儿按照苒苒的方法再次尝试,都吹出了泡泡。“老师,我的泡泡水还加入了颜料,能吹出五彩的泡泡!”这时,我问幼儿:“宝贝们,你们除了学会制作泡泡水,还有什么收获吗?”畅畅大声抢答:“老师,我觉得自己动手,知识就会不知不觉进入脑子里了。”“对啊!今天好像不用老师讲,就明白了。”苒苒附和。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和幼儿收获颇多。
自从制作泡泡后,幼儿出现可喜的进步。遇到问题,他们都会先思考一下,再动手实践,实在找不出答案了,才会向教师求助。例如,在一次绘画课上,班上的绿色彩笔没有了。我正打算给他们拿,婷婷突然大喊:“我知道怎么做绿色,用白色加黄色和蓝色就是绿色,然后用红色加黄色就是橙色,还有用白色加红色再加蓝色就是紫色!”幼儿纷纷效仿。这让我始料未及。这就是生活化自主小游戏带来的收获。教师从接触生活化科学自主游戏教育以来,渐渐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方式,从之前赶鸭子上架式的“填充”教育,到现在遵循幼儿的意愿,循循善诱,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
对幼儿来说,亲身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要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学会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