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 光泽县寨里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 福建光泽 354100
仔猪黄白痢是一种分布广泛、具有传染性、会导致大部分仔猪患病的传染病,也是造成仔猪死亡和成活率低的主要疾病,严重危害生猪生产。现将仔猪黄白痢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总结报道如下。
1.1 仔猪黄痢 黄痢一般发生于出生7日龄以内仔猪,多见于1~3日龄仔猪。发病速度快,若不采取隔离治疗,几小时后大部分仔猪都会感染。该病的病死率很高,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引起整窝死亡。治愈的仔猪,其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造成继发感染。临床表现为排黄色糊状稀便,粪便中含有乳状小片。随着时间推移,腹泻次数增多,病情加重,后期出现四肢无力、嗜睡、不食、精神萎靡、脱水消瘦、屁股黏连粪便,肛门周围及腹股沟等处皮肤呈红色,最终衰竭而亡。
1.2 仔猪白痢 白痢多发生于7~30日龄仔猪,发病迅速,传染性强,但病死率较低。临床表现为排稀粪,粪便呈灰白色糊状有腥臭味。被毛凌乱无光泽,仔猪持续消瘦,拱背走路,多数耐过康复。
2.1 仔猪黄痢 剖检可见胃内有黄色酸臭味的糊状物,胃黏膜不同程度出血斑,胃内容物有大量黏液包裹。判断该病最明显的病理特征是胃肠道黏膜上皮组织变性或坏死;小肠炎症,肠内有比较多的黄色物质和气体,十二指肠膨胀、肠壁变薄、变红,肠内可见黄白色物,有时混有血液。心脏、肝脏、肾脏表现不同程度的变性和小的凝固性坏死灶;脾脏瘀血。
2.2 仔猪白痢 剖检可见胃内有酸臭味灰白色糊状物;肠壁比较薄,黏膜充血,内容物为黄白色带腥臭糊状物。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肾脏苍白。
该病临床上易与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猪痢疾、猪轮状病毒病等相混淆。
3.1 猪流行性腹泻 多发生于冬季,特别是1月和12月最多。患猪病初体温稍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灰黄色水样腹泻,剖检可见小肠壁变薄、膨胀,肠内有黄色水样物,肠系膜淋巴结水肿。7日龄内仔猪常因为腹泻脱水而亡,病死率50%~100%。断乳猪、肥育猪和母猪也会出现持续腹泻4~7 d,而后逐渐恢复正常。
3.2 猪传染性胃肠炎 该病多发生于冬季,10日龄至6周龄小猪最易感。发病迅速,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呕吐,水样腹泻,呕吐物呈乳白色,粪便呈乳白、黄绿色,有强烈腥臭味。剖检发现胃松弛无力,胃黏膜出血,内容物为未消化的乳白色物,小肠膨大、壁变薄,肠黏膜大量出血,病死率80%以上。
3.3 猪痢疾 猪痢疾多发生在60~90日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程长,发病率高,致死率比较低。患病猪排红色带血液稀粪。剖检可见大肠有出血性肠炎,肠黏膜表层坏死等。
4.1 抗菌 临床上可选用安普霉素、硫酸链霉素、环丙沙星、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肌肉注射即可,连用2~3 d。
4.2 止泻 可以用药用碳内服,每头仔猪每次3~5 g。
1)做好消毒工作,每个星期至少消毒1次,如过硫酸氢钾按1∶200稀释消毒。
2)日常管理多观察,发现患猪第一时间隔离观察治疗,把病情控制在最初阶段,减少损失。此外做好保温通风工作,全场施行全进全出。
3)增强母猪抵抗力,合理控制母猪体重,科学合理搭配饲料,做好仔猪三针保健,小猪尽早饲喂教槽料,一般要在5~7日龄完成。小猪应实行提早补料,饲料应营养全面。
4)加强环境温度调控,减少冷热应激。冬季做好防寒保暖,为仔猪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待产母猪进产房前,必须对每个分娩舍彻底消毒;母猪在进产床后应及时清理乳头,擦洗干净的同时挤去一部分乳水。注意猪舍环境卫生,排出污水,及时清扫粪便,注意温湿条件,冬季加强保温。
5)对已发病的个别窝仔猪腹泻严重的母猪,每头母猪分别肌注20 mL恩诺沙星和10 mL痢菌净注射液,连用3~4 d。怀孕母猪产前30 d和15 d分别注射2次大肠杆菌病多价疫苗进行预防。
6.1 早诊断、早治疗 该病的治疗要做到早诊、早治,如诊断不准确或治疗不及时,极易引起继发性感染疾病。
6.2 合理用药 临床上采用抗菌药、磺胺药等治疗,治疗量随仔猪的体重和病程而定。必要时分离大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6.3 预防措施 该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故预防十分重要。在管理上,做好产床消杀工作,定时清理料槽剩料、粪便等,冬春季做好保温与通风,加强人工管理,细心呵护,发现问题及时隔离用药处理。怀孕母猪在产前要采用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进行预防。此外,母猪在分娩前1 d左右注射抗菌药物(如硫酸庆大霉素、土霉素、阿米卡星、硫酸链霉素等)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