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放兰
(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四川 643000)
学术期刊向公众展示研究成果,所载文章以原创研究、综述及书评等为主,这些文章一般属于某特定学科。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成果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具有推进学术研究、促进文化积累、鼓励知识创新的功能。因此,编辑对信息内容的选择与把握,对信息内容的取舍与导向,对社会的认知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编辑学者化”的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依然被热烈讨论。后有学者指出,“‘编辑学者化’的涵义就是编辑要转变成学者”,但是编辑的本质应该是编辑而不是学者,提升学术素养的目的是做好编辑工作。于是,学界出现了“学者型编辑”的说法。杜生权将学者型编辑界定为:从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并在所研究领域拥有一定话语权的编辑。
学术期刊不仅要求编辑要有扎实的编辑功底,是编辑上的能工巧匠,更要是相关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如果对所编文章所属专业一知半解,便不能筛选出优质的文章,也不能从内容上去把控文章的编辑质量,更不能给到作者中肯的修改意见,从而影响期刊的整体质量。
对于学术期刊而言,学者型编辑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创建优质的栏目。出色的学者型编辑清晰掌握学术研究的最新动态,能够及时捕捉到学术前沿与社会热点的契合之处,抓住主题,从而组建优质的栏目。其二,提升稿件学术质量。编辑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分辩出具有研究和创新价值的稿件,退掉有学术泡沫、不具备学术价值的稿件。三,建设和维护高水平作者队伍。在审稿过程中,编辑需要就稿件存在的学术问题及技术问题与作者进行交流,对作者提出可取的建议。作者是期刊发展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作者团队是期刊健康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成为一名学者型编辑可以让你与作者平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建立信誉,吸引高质量的作者和高质量的稿件,带动期刊的长远发展。《盐业史研究》从创刊至今一直践行“尊重每一位作者”的训言,坦诚地与作者交流,互通有无,我们向优秀的作者学习请教,给学术界后起之秀指导研究方向。一路走来,我们见证了多位盐业史研究领域的专家从硕士、博士发展成为教授,并与他们长期保持着友好关系。
由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盐业协会主办的刊物《盐业史研究》属于专业性人文期刊,专门刊发盐业历史文化研究成果。下文将以《盐业史研究》为例,探讨在倡导技术编辑向学者型编辑转变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学科壁垒问题。该编辑部目前共有编辑6 人,其中硕士4 人,本科2 人;又汉语言文学专业3 人,民族学专业1 人,博物馆学专业1 人,翻译学专业1 人。编辑部的编辑都不是历史相关专业,而盐业历史又是历史学科里一个极细的分支,所以新进的编辑人员都需要从零开始学习盐业历史。初出茅庐的编辑没有学术积累很难发现稿件中的学术问题,这就导致遴选出的稿件参差不齐,更糟糕的是会错过优秀的文章而不自知。
2.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编辑在工作中不仅要担任文字润色、加工为主的技术编辑工作,还要处理编辑部的日常行政事务,在工作时间内很难找出时间段来看书。贯穿每个朝代的盐业政策、盐业人物、盐业经济、盐业产地等都有相关的论著,这些都需要编辑潜心学习。对于年轻编辑来讲,他们很难利用业余时间阅读浩如烟海的专业书籍。
3.专业培训不够合理。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表明,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每年累计不少于90 学时,其中,专业科目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三分之二。所认可的学时绝大多数都是出版专业相关的,参加期刊所属学科的培训或专业会议所得的学时并不被认可。主持课题项目所获得的学时也因是否为出版专业而大有不同。这就导致期刊单位意识不到编辑参加学术会议的重要性,而编辑个人也会因此缺乏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职称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现行的编辑系列高级职称评价指标看重编辑在出版专业的学术成果,破格申报条件也是要求编辑获得全国性出版奖项,对非出版专业的论著、项目、奖项不够重视。这些规定一定程度上阻碍编辑成为某一学科专家的发展路径。
1.从宏观层面上讲,出版部门应重视学者型编辑的培养。《申报评审出版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条件》明确规定申报副编审的人员需具有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某学科有较深的研究;申报编审的人员需对某学科有系统的研究和较深的造诣。这表明主管部门原则上是支持编辑往学者型编辑方向发展的,但笔者认为主管部门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具体制度。其一,应该完善编辑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放开对专业培训方面的限制。虽然现在有的地方为了让继续教育中的面授更有针对性,将期刊分为社科类和非社科类进行面授教育,但授课内容依然过于笼统,对急需“营养补给”的新任编辑而言作用甚微,建议主管部门设置更具专业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而不仅仅是泛泛而谈。参加专业的学术讲座或学术研讨会对学者型编辑的养成至关重要,因此建议主管部门以期刊学科分类为依据,将学术期刊、专业学会以及协会组织的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纳入编辑继续教育范围,提高编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二,完善编辑职称考核评价体系。一个人的学术修养很大一部分反映在他的学术论著上,编辑在相关专业上耕耘并有了成果应该被认可,而现行的职称评价仍主要考量编辑出版专业的论文。笔者建议在编辑职称考核中增加反映学术期刊编辑人员学术水平的评价指标,将与之工作相关的专业论文、主持参与的科研项目、相关项目所获得的奖项纳入考核范围。专业相关的学术成果应和出版专业成果一视同仁,这样才能从政策上鼓励编辑在相关学科上深耕,系统地研究并真正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2.从学术期刊单位来看,期刊单位必须转变思路,要重视对学术编辑的培养。首先,要明确学者型编辑的本质,不仅要求其有很强的文字处理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修养。二是提供学术编辑晋升平台,如设立“首席主编”,明确任职资格、薪酬、业绩、奖惩等要求,鼓励普通编辑往学术型编辑发展。三是实行栏目责任制,让编辑负责某固定栏目,这样可以鼓励编辑深钻专业领域的一个分支。此外,还可以鼓励编辑创新栏目设计,追求期刊的创新发展。四是加强与主管部门、省市社科联及专业协会等联系,可以有选择地参与其组织的课题研究,培养学术钻研精神。最后,期刊单位应认识到学者型编辑对期刊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应积极鼓励编辑参加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并且对发表了专业论著的编辑予以奖励。
3.从编辑自身来讲,应该立志成为学者型编辑,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应该像学者那样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做的并不仅仅是稿件的文字、格式处理,更需要利用他们在该领域积累的专业知识来判断作者稿件的质量,比如观点的新颖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论据充足与否,并且需要给作者提出修改意见。其次,学术期刊的编辑需要处理与作者的关系,并与专业人士和学者交朋友。学者型编辑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学术文化素养,才能靠专业能力打动作者,进而与作者进行学术沟通,获得平等对话地位。除了维护好资深作者群体,学者型编辑也有义务去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并提供帮助和指导,扩充期刊的作者队伍,以提高期刊对作者的亲和力和作者对期刊的忠诚度。第三,积极参与学术会议。要成为学术编辑,编辑必须参与专业学科的学术研讨会,获取学术界的热点。在学术研讨会上,与学术大家交流学术观点有助于思想碰撞,也能赢得他们的尊重和认可并主动争取高质量的稿件。第四,努力将所学转化为学术成果。编辑应多关注专业学会及省市社科联的课题信息,不仅要争取出版类的课题也要争取自己专业的课题,撰写学术论著,提升学术修养。
成为学者型编辑的过程是漫长的,普通编辑从刚接触相关专业开始往往需要五六年的积累才能基本做到和作者平行对话,而要真正成为专家则需要十几年甚至一生的不懈努力。《盐业史研究》编辑部的同仁们在平时的编辑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发表了不少优质的盐业史方面的学术论文,出版了备受好评的专业著作。截止目前,编辑部已有2 人获得副高级职称,1 人获得正高级职称,成为了盐业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