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琼慧
(咸阳师范学院图书馆 陕西 712000)
文化符号是联结人的精神活动与外在世界之间的桥梁,也是维系社会群体内部聚合关系的重要媒介。中华文化符号则承载着中华民族集体记忆,更是凝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纽带与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人民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1]所以在民族地区宣传、传播中华文化符号,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作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如何在中华文化符号传播中发挥更大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采取措施。
中华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播载体,由于它既是国家层面的文化标记,同时也对外展示着国家形象。对国内民族地区来说,传播中华文化符号以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集体记忆,则为其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所以,在中华文化符号的传播中,民族地区图书馆也必须始终把增强文化认同、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重要任务。做好这方面工作,设立图书专架及典藏文库是重要环节。
首先,针对民族地区高校读者构成及本地区文化传播特点,图书馆在对所涉及图书进行专架排列前,应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组建专家团队,认真筛选、研究需要重点传播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内容,以确保传播效果。如人们公认的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符号无疑是汉语与汉字,图书馆如把介绍汉字发展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的相关资源,析为相关专题予以陈列,则更能方便读者阅览。其他如介绍长城、长江、黄河、兵马俑、故宫、义勇军进行曲、五星红旗、汉服、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中医药技术、中国戏曲、中华武术等书籍,也都可在精心筛选、研究的基础上分类排架。
其次,设立中华文化符号典藏书库也十分必要。图书馆是信息传播主体,正如论者指出,作为传播主体的传播者不但掌握着传播工具和手段,且决定着信息内容取舍选择,同时作为传播过程控制者,也发挥着主动作用。[3]所以图书馆在这方面可尽量发挥自己能动作用。如可将建立纸质版图书专架、典藏文库与建立相关电子文库并行。这个过程中,文献资源的分类,依然可据馆藏资源情况灵活处理。如迄今已为人们所公认的中华文化符号人物如孔子、李白、杜甫、毛泽东、邓小平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传记、录存其代表作品的文献材料等,就属于性质不同的资源,可据所拥有资源情况设立典藏文库。其他又如构成中华文化符号元素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重要遗迹、民俗节日、英雄人物等,论符号本身性质特点,又可分出诸如自然物象符号、实用意义符号、艺术象征符号等不同类型。按照这些文化符号的性质、内容的不同,也可对相关图书建立专用典藏文库,以反映图书馆自身对中华文化符号所代表意义与价值的高度认知及重点传播的意图。
总之,图书馆传播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就是要通过馆藏资源构建完整系统的知识表达体系,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特征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等,通过图书文献的分类陈列集中深刻地表达出来,使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形式。所以,除配置资源、设立专架图书外,图书馆也可在馆内借阅环境的布置上,着力塑造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浓厚氛围。如在保持阅读环境整洁、秩序及美观等前提下,悬挂中华文化符号标识就是一项重要措施。可在图书馆大厅、楼道、走廊,以及图书借阅库、阅读区自习区等处,张贴、悬挂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符号图片、绘画作品,使师生一进入图书馆,就能深深感受到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气象与磅礴氛围。有了这样的环境,读者徜徉其间,被中华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博大精神所打动,心灵也自然得以净化。
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对读者的阅读起着重要引导作用,它所承担的为读者指导阅读方法、解析阅读作品、推荐好书新书,以及设计改造阅读环境、组织策划阅读活动项目等任务,[4]对图书馆传播中华文化符号来说十分有利。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广泛宣传、扩大读者关于中华文化符号的认知范围,提升其认知水平,这个途径应得到高度重视。
首先,图书馆应对担负相关传播任务的阅读推广人做好前期培训,重点指导他们对中华文化符号在本地区传播的类型、价值意义、文献载体等有深入研究与了解。由于中华文化符号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是以增强本地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进民族团结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为目标,所以在阅读推广中对传播内容的筛选,传播对象的分析,传播载体的规划以及传播平台、传播活动的设计,传播效果的验证等,都需要统筹安排,而在这些方面发挥核心作用的,正是阅读推广人。所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通过阅读推广活动传播中华文化符,阅读推广人的培训是开展这项工作的必要环节。
中华文化符号按其不同层次,可分为物质文化符号、制度文化符号、行为文化符号及精神观念层次文化符号等,各个层面的文化符号所指向的对象,在促进民族文化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当代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民族团结的社会活动中,其意义与价值的理解等,这些都是需要在阅读推广人的培训中涉及的重要知识内容。也就是说,在明确了相关传播内容、形式及文化符号的载体特点后,阅读推广人还应熟悉各类文化符号的含义、价值乃至形成过程,尤其是它们在民族文化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今天建设各民族共有家园、凝聚民族心理认同、增进民族共识的意义。另外,阅读推广人还应了解读者群体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等,以便增强阅读推广的针对性。所以,对阅读推广人的培训,其关注点一方面要放在对中华文化符号本身的研究上,另一方面也要关注读者群体的知识短板及其兴趣爱好,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其次,图书馆以阅读推广活动为渠道传播中华文化符号,务必注重方式与方法。一般来说,“润物细无声”式的情感引领与认知渗透,总要比大张旗鼓的思想灌输与言词说教更有感染力。中华文化符号所代表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情感境界,是扎根在各族人民生活中的,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活动并不遥远,所以联系生活实际、想读者所想,在阅读推广中从情感引领与认知提升的角度,潜移默化式传播中华文化符号,其效果会更加深入而持久。如以中华美食为代表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符号,如兰州牛肉面、武汉热干面、北京烤鸭、新疆大盘鸡、湖南臭豆腐、重庆老火锅、广西螺狮粉、云南过桥米线等,在全国各地都十分流行,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如果结合民族学生日常饮食体验,挖掘这些饮食符号的形成轨迹、历史渊源及其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结合对中华美食文化的介绍,引导读者了解各民族饮食文化特色,将健康、绿色的饮食观念培养与对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的自豪与自信相结合,则无疑有益于其他地方民族文化特色典籍、书籍的阅读推广。
又如作为中华文化符号重要门类的传统经典文学作品,如果通过举办展览会的形式,将与原文相关的故事情节展示、人物形象设计及相关文献资料展览等,融为一体,则不仅可增强民族学生对传统典籍相关知识的了解,也可提升他们对作品本身的阅读兴趣及感性认识。如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以其神奇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精美的语言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地位,这就是能够反映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创造成果的典型符号,尤其是该书所表现的主人公为人间降妖伏魔情怀,这在各民族文化传统中都是深得认同的。图书馆如果出于阅读推广目的,举办以“《西游记》文化展”为主题的展览会,将与《西游记》相关的小说文本、研究著作、影视动漫作品、绘画图片及其他相关艺术作品等集中展示,引导学生全景式体验《西游记》这座文学高峰的诞生时代背景、民间流传及作家写定的成书历程,展示其巨大社会文化影响与丰富内涵,则在推广这部文学巨著的同时,也使民族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西游记》跨越时空的恒久艺术魅力。这个过程,无疑也是对以《西游记》为代表的中华民族攻坚克难、坚忍不拔的精神文化符号的直观传播。
网络的普及为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传播中华文化符号提供了便捷途径,但是如何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传播效率则大有文章可做。利用网络途径传播中华文化符号,以下方面的工作应予充分考虑。
首先,应做好对相关数字化资源的在线改造与设计。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电子阅读,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手机完成,手机阅读过程中信息获取形式呈现出来的“碎片化”形态,往往同时也导致阅读过程的“快餐化”缺陷更加突出。阅读篇幅求短、语言求简、难度求浅、标题与版面的设计追求唯美等,已成多数大学生网络阅读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阅读状态下,如果将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大部头经典文献,作为阅读材料向学生直接推送,自然不会有良好效果。相反,如果将有承载中华文化符号功能的精品书籍以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外推送时,据所传播书籍特点,对每期推送材料进行认真编辑、设计,比如在对书籍主要章节内容进行摘录或介绍时勾弦提要,并配以精美图案或精心设计的插图符号,以使推送内容做到简而不浅、短而精粹,则传播效果自会更好。
其次,做好对相关数字化资源的在线归类。图书馆在设立中华文化符号图书专架或典藏书库基础上,对相应纸质版图书进行数字化采集或加工后,可按照网络阅读、传播的特点与规律再进行二次分类,以方便用户检索、查询与阅读。如按照历史事件类文化符号、思想文化类文化符号、文艺创造类文化符号、技术发明类文化符号、政治活动类文化符号等类别,将相关电子资源进行分类存放或推送。在各大类目录下,还可以进行更详细的划分,如针对历史事件类的中华文化符号,就可以按事件发生的时代先后进行划分。如盘庚迁殷、商鞅变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司马迁撰写《史记》等,这都属于可按照朝代划分的具有中华文化符号特质的历史事件。经过这样的分类后,读者在线查询所需要资源或浏览相关内容时,就能感到界面清晰、检索方便,从而提高阅览兴趣与效率。
第三,建立传播中华文化符号的专题网站。建立网站的好处,在于充分调动一切数字化资源为所要实现的传播目的服务。但是图书馆一旦建立以传播中华文化符号为宗旨的网页平台,则传播的受众就不仅仅限于在校师生群体。此正如论者指出的,“对图书馆社会功能的考察不能局限于机构内部,而应从社会更大的背景中看它所处的位置,为社会做了什么,存在的价值在哪里”。所以网页设计,内容编排、组织,不同板块主题确立等,都需要认真研究与斟酌,以满足社会各界学习需要。如以“丝绸之路”文化符号为传播主体的网页板块,就不仅要将涉及此主题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尽量上传以充实版面,而且还应在该主题之下,设立相关话题栏目,以增进民族地区各界读者群体对这一重要中华文化符号的了解,如“丝绸之路”开通的背景意义,“丝绸之路”文化的门类,“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事迹的介绍,与“丝绸之路”相关的申遗项目,“丝绸之路”在民族文化融合中的作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事件等。因为这样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各民族共有的文化记忆,所以它在民族地区的传播,对凝聚民族心理认同、增进民族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无疑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图书馆如果能将这样的专题网站建设好、利用好,这对促进中华文化符号在民族地区的传播来说,势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因为拥有多方面资源优势,在推动中华文化符号在本地区的传播方面,理应率先做出努力。正如论者指出,“所有世界和命运都从无意识中凸显出来,凝结为一个符号,一种品味,一种嗅觉,一种香水,一种姿态”,而作为增进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文化符号,其内在价值通常也是靠记忆过程体现的,记忆意味着“将现在视为缺场的、超验的”方面。[5]136-139所以图书馆在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也就是通过传播中华文化符号,重新唤起人们关于民族文化中共有的器物之美、创造之美、智慧之美的记忆与认知,同时通过让文化符号说话,用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引领人们留存民族集体记忆,并体察中华文化在各族人民心目中血脉相连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肩负的责任与使命是光荣的,也是艰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