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颂》作品与演唱分析
——邓映易先生译配作品系列研究

2022-11-22 08:35
黄河之声 2022年2期
关键词:欢乐颂交响乐乐章

李 仙

一、《欢乐颂》创作背景介绍

(一)贝多芬与《欢乐颂》

《欢乐颂》这部作品是贝多芬第九交响乐,可以说,这是贝多芬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这部作品浓缩了他全部的思想与情感,堪称顶峰之作。在法国大革命与维也纳体系时代,欧洲民主主义和民族意识兴盛,贝多芬的音乐充满着歌颂英雄与反对封建的色彩,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时代需求,他的音乐反映当时人民群众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广受大众的喜爱,就连我国著名学者丰子恺先生亦称之为:“世间最伟大的杰品”。古典音乐中,交响乐盛行,声乐处于古典派交响乐中的低下地位,然而贝多芬在《欢乐颂》中,将“独唱与合唱”融入其中,让声乐重新确立了在交响乐中的新地位。1824 年春,交响乐《欢乐颂》首演与维也纳,当日盛况无需再过多赘述,这部作品给予人们心灵上的慰藉,至今令人震撼。

(二)邓映易与《欢乐颂》

作为一名声乐教育家,邓映易先生一生兢兢业业,将自己的全部身心都奉献给了歌唱事业,然而在工作之余,邓映易先生也从事着歌曲译配的工作,邓映易先生精通八国语言,这样的翻译工作也是她感兴趣的事业,当然,单纯的翻译是较为简单的,但是要让歌词与音乐进行搭配,是较为不易的,需要从音韵与语言的发音上进行译配,既要有流畅感,有不能失去单词本身所包含的深层含义。1957 年之后,邓映易先生开始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歌曲译配的工作上,她用自己深厚的音乐修养与语言能力,译配出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其中《欢乐颂》就是邓映易先生典型的译配代表作。现如今,《欢乐颂》这不作品已经不仅仅是一首合唱曲目,而且也迎来许多国内有名的歌唱家进行独唱,比如著名歌唱家魏鸣泉、梁美真、魏启娴,可以说邓映易先生让《欢乐颂》这部作品再一次“活起来”,这也正是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音乐碰撞的经典之作。

二、《欢乐颂》作品分析

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第一乐章使用了惯常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是个大型而复杂的复三部曲式,第三乐章是个双主题变奏曲式,第四乐章便是整部交响乐的主题《欢乐颂》。

从写作手法上来分析,作曲家为了更鲜明的呈现主题《欢乐颂》,将前三乐章作为一种从属的地位推出,从第一个乐章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主题“欢乐颂”的旋律,只不过在旋律进行的过程中,将主旋律表现出“若隐若现”的感觉。到第二乐章主旋律相对第一乐章愈加明显,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做出更多的变奏与色彩,便于之后更加清晰的引出主题。到第三乐章中,主题旋律“欢乐颂”的碎片以更完整的上下句材料出现,使整个音乐材料更加的接近第四乐章的主题音乐。由此可以看出,前三个乐章的变奏与处理,均是在为第四乐章服务,坚定而低沉的语言色彩,让整个旋律更加充满力量,让主题旋律更加深入人心,诉说感加强。

从歌词上来说,在整部《欢乐颂》当中歌词是一大亮点,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将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其中有德国诗人毕尔格(Gottfried August Burger,1747-1794)的一篇名为Seufzer Eines Ungeliebten und Gegenliebe 的诗作,以及1785 年由德国诗人席勒所写的诗歌。音乐与诗歌的完美契合使这部作品充满生命力与活力,这部德语作品的翻译者就是著名的译配大师邓映易先生,后来被作为主要的译文被使用。相比直译的译文来说,邓映易先生的译配内容更为贴近旋律和韵律,以咱们耳熟能详的歌词为例“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它的德语歌词为“Freude, schöner Götterfunken,Tochter aus Elysium”,直译译文为“欢乐,天国的火花,极乐世界的仙姬”,从歌唱上来说,直译的译文不便于演唱,再加上旋律上的起伏与变化,译文需要从平仄、语调、音调、韵律等方面相适应,而邓映易先生的“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正是她在译配过程中,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因素,既能够准确地表达德语歌词的含义,又能够让旋律便于传唱,大大增加了歌曲的受众。

从歌唱上来说,“欢乐颂”主题音乐,旋律分明,情绪激昂,并且音高相对较高,对于合唱团来说把握音准是不太容易的事情。一般来说在合唱团与交响乐队合作过程中,合唱属于从属的地位,事实上合唱是在为乐队服务的,或者可以说合唱团有“伴唱”的角色,然而在《欢乐颂》中并非如此,作曲家将合唱团的地位与交响乐队“并驾齐驱”,并且整体的音高都处在较高音上,首先加大的合唱团的难度,其次将合唱团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凸显出来,这也正是响应了在前文说的,作曲家希望能够摆脱声乐在交响乐中的低下地位,这一创作动机在第四乐章的合唱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演唱分析

在《欢乐颂》中,合唱的地位不言而喻,由此可以看出作曲家内心的执着与坚持,在作品的第四乐章,合唱才缓缓流出,主旋律也随之呈现在大众面前,整体旋律给人大气磅礴、开阔明朗的感觉,也展现出了作曲家强大的写作手法与功力。

(一)声部分配

四个声部的领唱与合唱的组合,是整部作品较为出彩的部分。人声部分首先由男低领唱进入,整体旋律表面与欢乐颂“主题旋律”是不一样的,但从和声上来说可以将其看作是主题旋律的“变体”,这一部分男低音的呈现从音色上来说,更能够表明作曲家的意图,低声部铿锵有力的音色让音乐的色彩更加明显。女高领唱部分是跟随合唱团一起进入的,女高领唱包括合唱团的女高声部,是整部作品作为重要的部分,她们跟随着弦乐队一起将“主题旋律”演唱(奏)出来,此时,我们能够第一次听到合唱团恢弘的歌声,这也是“主题旋律”第一次完整的伴随着管弦乐队展示在观众面前,的确令人震撼!在音乐进行中,四位领唱的和声部分也是较为出彩的,他们所演唱的是歌曲欢乐颂的“主题旋律”,在这一部分的演唱中,合唱团没有参与,四个人的和声让音乐听起来更优雅、高贵,这一部分的演唱也是较为困难的,首先歌唱演员之间的配合要默契,四个声部声线要融合才能不显得突兀,其次要与乐队进行紧密的衔接,歌唱的难度不言而喻。

整部作品合唱部分是宏大的,合唱在乐队的配合下更加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让整体的音乐更加人性化,贝多芬在这部作品当中,声部的分配以及和声的编排都堪称典范,作品的精细程度能够从各个方面展现出来。

(二)节奏变化

通过研究总谱,不难看出,如果说前三乐章是循序渐进的走向,那么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就是作曲家想让自己的音乐找到其归宿,总体表现为极具变化的节奏型。一开始的男低音的领唱节奏较为舒缓,使用的是三拍子的节奏型,整体速度较慢,表现出稳重而有力的情绪。之后一部分的旋律整体采用速度较快的4/4 拍,这一部分由四个声部分别演唱主旋律,在不同的音高进行演唱,整体速度呈进行式,可以从旋律上听出来声部与声部的衔接是比较密切的,这一部分总体给人酣畅淋漓的情绪,也能够感受到作曲家想要将自己的热情痛快的表达出来。接下来整体旋律的节奏是较为快速的“双八”节奏型,其实速度相比之前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双八的节奏型从听觉上来说给人速度加快的感觉,并且四声部的旋律线条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总谱的排列上来看,此刻音乐的重点完全交给了合唱团,这一部分的演唱也是极具难度的。在音乐的结束部分,作曲家采用多种节奏型混合的方式,将旋律分层,例如,当女高、女低、男高都使用均匀的大附点节奏型时,男低声部采用“三连音”与“四十六”的节奏型,从创作手法上来说,增加了音乐的复杂性,并且通过这样不同节奏型的搭配,让合唱的难度进一步加深,但同时也展现出高超的创作意图。最后,演唱部分在四个声部的长音上结束,然而在这一结尾,作曲家没有采用普通的全音符作为结束,而是在速度为60 的情况下,采用附点四分音符和附点八分音符与十六分音符的组合来表现结尾,这样复杂的节奏型的使用,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三)音高起伏

欢乐颂中的“主题旋律”传唱至今可以说已经深入人心,他的旋律线条并不复杂,在由邓映易先生译配后传唱度加大,因此,可以说贝多芬为音乐的无国界宣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回到交响乐《欢乐颂》中,合唱部分的难度极高,除了前文说到的声部分配与节奏变化,其最考验合唱团功底的还是高音。通过分析谱例,不难看出,主旋律声部最高音到了high 升C,其实,对于一般的合唱团而言,主要是针对声部之间的音色的融合与和声效果的展现,因此大多数合唱作品音域不会太广或者高音不会太高,而在欢乐颂中女高音声部的音高基本在降B、B、high 左右徘徊,在这样的音高上,要保持持续不断的兴奋的状态是不容易的。除了最高音较高之外,在女低和男低的声部会有连续音阶上行或者下行的旋律线条,这样的旋律线条对音准要求极高,再加上歌曲速度较快,演唱时要努力的通过控制肌肉来调整音准和状态,并且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但是音色又不突兀,这样极高的歌唱能力让这部作品又充满了挑战。

四、人声与交响乐队的融合

正如前文所说,第四乐章的合唱部分,是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执着,他将合唱在交响乐中的附属地位摆脱出来,让人们能够从这部作品当中感受到人声的魅力,感受到器乐所达不到的“人性”,这也展示了贝多芬崇尚人性的自由、追求民族性的高贵品质。伟大的作品需要庞大的交响乐队来演奏,其使用的器乐将近15 种,每一种器乐所代表的音色与情绪都是极具特色的,作曲家为每一种乐器量身定做属于它的音乐语言,是整个乐队的音响效果摄人心玄。合唱是一种合作性较高的歌唱形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要做到高度统一,声部之间旋律的极度和谐,其普及性最强,但是在大型的合唱团中,对每一位成员的歌唱素养要求是极高的。人声是合唱艺术主体,有着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在交响乐队中加入人声,不仅让整个乐队的音色更加丰富,并且也让歌曲更加富有变化性。

在《欢乐颂》中,前三个乐章的乐队演奏给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场,震撼人心的声音让整个声场充满着强大与壮丽,但是第四乐章合唱的融入,让人极具感染力,将听者从高贵的云端拉回现实,人声的坚定与柔和给整个情景赋予生命力,不断的节奏变化,婉转起伏的音高变化,以及合唱团绵延不绝的音色,让音乐重拾人性的光辉。

结 语

无论是交响乐《欢乐颂》还是歌曲《欢乐颂》,在互联网发达的现代已经成为永恒的经典,无论是古典音乐的端庄与神秘,还是现代音乐的华丽与现实,都是音乐史发展千百年来的宝贵财富。如今,在很多默默无闻的音乐家们的努力下,更多的古典音乐作品开始以全新的面呈现在大众面前,特别是向邓映易先生这样从事译配工作的音乐家,虽被后人知之甚少,但是其流传下来的作品已经经历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唱,尤其是歌曲《欢乐颂》的中文版本也让大众所熟知。《欢乐颂》这部作品是诗歌与音乐进行完美融合的典范,在前文中也提到,欢乐颂中的歌词选自诗歌,由此可以看出,文学与音乐的完美融合,也是这部作品能够成功的关键,诗歌所描绘的壮丽景观通过与音乐的融合,用更加艺术化的形式进行加工与打磨,最终形成了这样一部经典而伟大的作品,因此诗人与作曲家之间的默契在这部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欢乐颂交响乐乐章
《魔法交响乐》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谱写肌肤新乐章
集大成的交响乐《英雄》:兼谈怎样听古典音乐
用交响乐构筑艺术与教育的善美天地
《欢乐颂》将拍综艺版打造中国首档“星素合住”真人秀
交响乐演绎经典电影典目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