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

2022-11-22 08:08高珊
艺术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声部民歌广西

□高珊

(高珊/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中国音乐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产生了不同的类别,民歌便是其中一种。民歌是指各个民族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歌曲,是由劳动人民创造,口口相传的。多声部民歌则是指在民歌的演唱中,有两个及以上的声部参与,它们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在原始时期,多声部民歌已呈现萌芽状态,并在母系社会的后期初具雏形,开始发展。它是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从“多声部”可看出,其参与演唱者人数为两人及以上。多声部民歌的内容取材于人民的社会生活,表达人民的情感,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一类是以爱情婚姻和风俗为主。

一、影响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形成的因素

多声部民歌既然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社会发展环境就必定会对它产生巨大影响。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受地理环境、地域方言、原生态文化等因素影响,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

(一)地理环境

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形成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广西属于沿海地区,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河流众多,地形多样,如石山、山地、丘陵、台地等。正是这样的环境,让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独具特色。广西的壮族由于常年生活在山区,受地理环境影响,他们的部分民歌曲调高,歌声具有穿透力。另外,还有一些民歌对居住环境进行了描写,如《可爱的南宁》中的“扁桃树绿满大街小巷,木菠萝熟了满城果香浓”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南宁的美。

广西地区有12 个世居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多,民歌类型也多,这使广西享有“歌海”的称号。广西地区的少数民族热爱唱歌,聚居在一起时,经常通过对歌来交流,并在此过程中创作出大量的民歌。

(二)地域方言

方言是当地人民在生活中形成的,为当地人所认可和使用的一种语言,是影响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多声部民歌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多声部民歌早期源于人们的口头创作,因此,创作内容多夹杂着地方方言。多声部民歌的传唱性强,因此在传唱过程中,会有其他民族的方言融入其中,使其内容逐渐丰富。

多声部民歌是广西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地域方言影响了音乐的表达,使其形成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多声部民歌的创作内容会受地域方言使用规律的制约;另一方面是不同民族的习俗、地域方言不同,多声部民歌的韵律和节奏也会有所差别,如壮族多声部民歌的音乐风格和广西地区其他民族的就不同。

(三)原生态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各少数民族在此世代居住,形成多种多样的文化。少数民族的原生态文化对多声部民歌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最早关于广西多声部民歌的记载是在2000 多年前的崇左花山岩画上。岩画记载了骆越人民集体唱歌跳舞的情景。在早期,“圩”是各民族进行交易的地方,后逐渐形成了歌圩,即各民族的娱乐场所。人们经常聚集在这里对山歌,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体现了各民族不同的原生态文化。

在原生态文化的影响下,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形成于人们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鲜明的艺术特征。此外,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善于运用民族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如上甲山歌《情歌》。《情歌》应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以歌传情,表现出男方对女方的真挚情感。

二、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分类

以声部为划分依据,广西地区的民歌可分为单声部民歌和多声部民歌,其中多声部民歌又可分为二声部民歌和三声部民歌。

(一)二声部民歌

广西地区的二声部民歌是在对本地区单声部民歌进行改编的基础上形成的,留存数量较多。它大多运用支声复调的方式,在旋律选择上多为五声徵调或者羽调,在演唱方式上以重唱和合唱为主。二声部民歌,顾名思义,主要有两个声部,第一声部为高声部,演唱主要旋律,第二声部辅助第一声部。

嘹啰山歌是广西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二声部山歌,它经过漫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在南宁地区为大量民众所传唱。在“三月三”“五月初五”等传统节日中,演唱嘹啰山歌也成为一种常见的习俗。嘹啰山歌是极为独特的,一般由两三人组成一个演唱团队,有时会有更多的人参与其中。演唱者以对唱的方式展开演唱,开始阶段由一个人起唱“嘹啰”这一衬词,在此之后,大家共同合唱正词部分。作为二声部民歌,嘹啰山歌的主要旋律集中于高声部,第二声部与之形成良好的配合。由纵向方式观测,大都是以一个主旋律为基本条件,略微变化音高,让两个声部之间的音程构建起大二、大三度的关系。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嘹啰山歌的演唱技巧也更加精进,齐唱有时以分开的形式进行,有时以合唱的形式进行,但是合唱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

(二)三声部民歌

广西地区的三声部民歌是在本地区的双声部民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造而形成的,数量较少。它在双声部之外又加了一个声部,称为第三声部。第三声部与前两个以旋律为主的声部不同,它主唱衬词,是一个低音声部。在广西地区中最为人熟知的三声部民歌是马山的“三顿欢”,如《长工歌》。《长工歌》是劳动人民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它通过再现长工们的劳动场景,表现出劳动人民工作的艰苦。此歌的前两个声部主唱旋律,第三个声部唱衬词,使歌曲的层次感更强烈。广西地区的三声部民歌是我国音乐中最具特色的一部分。

三、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特性

(一)集体性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土地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土地是不可移动的,它限制了人们的生活轨迹。以农业为主的民族不可能像游牧民族那样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居住地,他们只能守着土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又一个的聚居地逐渐形成。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一起,从事集体工作,在共同劳动的过程中产生了多声部民歌。同时,也因为多声部民歌是在集体活动中产生的,它的内容多反映集体的劳作生活,表达集体的情感,因此,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广西地区的多声部民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浓厚的民歌学习氛围和对唱习惯,使广西地区的多声部民歌传唱至今仍然充满生机。

(二)传唱性

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具有极强传唱性的原因有三。第一是生活性较强,民歌内容贴近人们生活,能调动人们的情绪,如《时逢好年景》中的歌词“风调又雨顺”是人们共同的期盼。第二是歌词通俗易懂,如《孤苦吟》中的“比如只斑鸠,耶嘿,好比山斑鸠”就朗朗上口,有记忆点,易于传唱。第三是旋律简单,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旋律大多以同一个曲调为基础,然后对其进行再创作。

(三)传承性

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气息厚重。一些多声部民歌的创作是以之前的民歌为基础,汲取灵感,不断创新才形成的。它在节奏上的变换、曲调的创作、装饰音的运用上大多借鉴了单声部民歌。另外,广西地区的小孩子们从小就接触民歌,父辈们口口相传,将民歌传到了他们这一代。民歌融入了他们的生活,贯穿了他们的人生,如果他们要创作民歌,这些传承下来的民歌便是很好的素材。此外,他们学习的民族传统文化也能给他们的民歌创作带来灵感。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所具有的传承性,是它能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即兴性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即兴是指受到眼前的事或景的影响,突然想要进行创作。换言之,就是在创作之前没有丝毫的准备,仅是因为兴之所至。即兴在音乐演唱中的意思则是指在一定规律、程式的基础上,即在先辈们总结的经验上,进行的临时发挥。广西地区的多声部民歌大多具有即兴性,这个性质是多声部民歌充满生机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民歌经久不衰的重要源泉。在传唱多声部民歌的过程中,传唱者会受到环境、事件、他人的思想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产生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并对歌曲进行符合自己想法的改造。另外,即兴在广西多声部民歌的发展过程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首先从整体上看,即兴性为多声部民歌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其次从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上看,即兴性在促进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发生积极变化的同时,使多声部民歌的和声、调性或织体发生了改变。在演唱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过程中,歌手可以调整其节奏,也可以丰富其旋律,进行即兴发挥。

四、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不只是一种优秀的民族艺术,也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字符,所以人们应当对其加以充分的保护,使其得到长远的发展,更好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然而一直以来,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只是停留在口头形式上,表现出十分鲜明的地域性色彩,与其他地区民歌的交流并不频繁。随着社会的变迁,广西地区民歌所处的良好环境正遭受着明显的破坏,传承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所以,相关部门应采取合理的措施促进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一)对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进行收集与保存

相关部门应合理地采集、保存最原始版本的广西多声部民歌,投入更大的力度抢救广西多声部民歌,切实做好保护工作。采风是一种优良的收集、保存广西多声部民歌的方式,工作人员可以亲身前往民风淳朴的广西农村地区,了解广西多声部民歌的历史演变与文化传统,收集并记录广西多声部民歌的民俗特征,并刻录成生动的影像资料。同时在删选广西多声部民歌时,应体现出原有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将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旅游相结合

广西地区风光优美、景色宜人,拥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广西多声部民歌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发展。传承、发展广西多声部民歌应与旅游密切结合,这是一种良好的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方式。相关部门可以旅游为媒介,将广西多声部民歌和自然风景联系起来。同时,广西旅游景区可以推出相关活动,让游客在观赏山水美景的同时,学习广西地区富有特色的多声部民歌。这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广西地区民族文化的活力,对广西多声部民歌保持强烈的热情。

(三)举办各种形式的民俗及文艺活动

广西地区的民间团体或者官方组织可以在节假日举办一些民歌表演活动,对广西多声部民歌进行积极的宣传。此外,高校艺术节与歌唱比赛也是十分良好的宣传广西多声部民歌的平台。这些形式多样的民俗、文化活动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使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得到更加良好的传承与发展。

(四)重视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教学

高校应强化学生对广西地区历史文化的学习,尤其应对广西多声部民歌的教学投入更大的关注,切实提升教学水准,让民间音乐资源得到合理利用。高校音乐教师应收集、整理与改编广西多声部民歌,将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充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培养出更多能力出众的音乐人才,为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广西地区多声部民歌是我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但是如今,由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少数民族的一些年轻人受此影响,大多选择离开家乡去大城市工作,这就使多声部民歌的传承受到极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歌手人数的减少和观众喜爱度的下降。因此,政府要重视多声部民歌的传承与创新,使它符合时代的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

猜你喜欢
声部民歌广西
广西贵港
南闸民歌 留住乡愁
《广西戏曲》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穿花衣 唱民歌
论爵士钢琴教学中的声部技术
广西诗歌五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