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乜成
(乜成/上海市南湖技术职业学院)
自然类纪录片是一种在电视上常见的节目形式。音乐音效在自然类纪录片中是主体因素,可以丰富情感和渲染氛围,对画面和语言起到增进作用。音乐音效的恰当使用可以更好地深化主题、表达情绪、抒发情感。
纪录片的录制应用了电子设备技术,收集生活中的例子及真人真事,通过后期的剪裁对艺术进行展现。通常,纪录片由于技术手段及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电视纪录片与电影纪录片。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纪录片与电影纪录片之间已经没有明确的界限。在录制纪录片的技术上,创作者已经不再拘泥于原本的技术限制,在现在纪录片的内容和题材方面,更多地使用创新技术手段。
纪录片的创作素材主要来源于真实的生活,记录的对象是真人真事,对其进行艺术加工后,展现给观众。真实是纪录片的核心。电视纪录片可以引发观众的思考。
在电视纪录片中,最重要的是画面,即用摄像机镜头所记录下来的图像。在拍摄之后,导演根据自己的思维,对一系列图像进行深层次的艺术加工和组织编排,最终为观众展现出纪录片作品。
音乐、音效、音响也是纪录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音响包含了纪录片在拍摄时期所录入的声音,如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人们说话的声音等,能够通过实时录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音乐主要指的是纪录片在后期进行艺术加工时所添加的背景音乐及音效。镜头、解说词、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是重要的三个部分。音乐音效虽然在功能上没有镜头和解说词那么明显,但作为辅助元素,可以通过渲染气氛、烘托氛围及增进情感等丰富故事内容。
除此以外,电视纪录片中的主要元素还包含解说词。解说词是纪录片制作的重要艺术手段。解说词具备思想特性,通过解说词的运用,可以使其与画面相互配合,将纪录片中画面所不能展现出的意思进行深入解说,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
在纪录片中,声音和画面是完整的一部分,其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像其他电视节目一样,电视纪录片也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展示的。在艺术形式方面,音乐音效自身有其展现能力,能够表现出多方面的、积极的作用。创作者通过对音乐音效进行合理的运用,可以对纪录片中的画面进行烘托、渲染及补充。从综合方面来看,如果画面在表现时受到局限,可以通过场景解说等方式对纪录片中的内容进行补充,从而烘托出纪录片主题更深层次的意义。当然不止是解说,合理恰当地运用音乐、音效,虚实结合,也可以增强艺术效果。音乐音效不仅具有优美动听的特性,还是我们表达感情及交流感情的最好方式。
纪录片主要来源于生活,其在还原真实生活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艺术升华。一部好的纪录片要在真实的基础上,挖掘艺术升华方面的潜力,如剪辑、画面、声音、光影等,从而创作出一部好的艺术作品。纪录片主要是表达创作者的价值判断,创作者可通过纪录片与观众进行情感方面的沟通和交流。音乐音效的合理选择和运用,也是实现此目标的主要方式。在纪录片中,音乐具有创造性特点,其地位不容忽视,可以说,音乐在纪录片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恰当运用音乐音效,可以调动观众情感,引发人们深思和想象。画面和音乐音效的结合,能够为纪录片营造气氛、突出形象、烘托意境美。
对于人们而言,音乐其实是一种文化概念,通常是以一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和情感。音乐可以治愈人们的心灵,给人们带来无限的美好。音效是一个技术概念,也称声效,是指用声音制造出的效果,包含乐音和效果音,是为了增强场景中的真实感而加入的声音或杂音,目的是加强对电视电影或者舞台节目中的声音的处理。
在电视纪录片中,一部分音乐来自画面,属于有声源;另外一部分则来自画面之外,是为了更好地表现纪录片中的内容而制作的主观类型的音乐,作用是更好地表达纪录片中的情绪及渲染氛围,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客观音乐属于有声源的音乐,即在拍摄中所录入的真实音乐。比如,画面中存在电视、广播等发出的声音,或者在拍摄录入时,画面中的人物所说的话,或者其他声音。这种有声源的音乐可以为电视纪录片增加真实性,使观众在观看时有真实感及现场感,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与电视纪录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更好地体现纪录片主题。
所谓主观音乐,主要指的是根据纪录片主要表达内容,在后期制作中加入的与其适配的音乐,主观音乐有很强的主观性。主观音乐并不是来源于真实的世界,而是制作者对画面的一种感受,是在后期通过艺术加工及组织附加进去的。创作者通过对后期音乐音效的运用,补充画面想表达的思想与情感,能提高纪录片的感染力,增强艺术效果。合理恰当地运用主观音乐,能够渲染氛围、表现情绪,表达出客观声音所不能表达出的韵律。在自然类纪录片中使用音乐音效,可以达到概括内容、深化故事主题的目的。对此创作者可以对整体的作品或单组镜头进行刻画,通过音乐的形式,对故事主题、旋律、形象及情感进行分类,以深化主题,丰富作品艺术形式。
在电视纪录片中,由于音乐有一定的规律,能使纪录片产生节奏,为纪录片整体进行艺术增色。音乐音效可以渲染气氛,描绘景物。创作者对音乐中节奏、和声、高音、低音等进行恰当地使用,再通过暗示、比喻象征的手法渲染镜头,可以实现景中带情、情景交融的效果。通常,只依靠画面力量并不能充分表现出内容想要表达的情绪。而音乐却与情感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纪录片中运用音乐,能够深入人物的内心,使纪录片中的角色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声音及语言都无法做到的。即使是表达一般类型的景物,音乐的使用也能够带给观众一种令人陶醉的艺术效果。
从整部片子来看,音乐的运用要和该作品内容中的时代特征、地方风格、人物个性、民族特色、生活风貌相统一。对于片段或者局部,音乐和画面在氛围、情绪上要与内容相统一。比如,在痛苦、悲伤的情境中可以加上低沉的音乐,如果是喜庆的画面则要配上欢快的旋律,总之,一定要重视格调的和谐。只有根据不同的画面选择适配的乐曲,才能够将画面和音乐完美融合。音乐在调式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比如,民族和西洋乐曲、现代和古典乐曲,都有较大差别,如果将其掺杂在同一部纪录片中,很容易使故事脱节,整体不协调。因此,创作者在根据纪录片内容选取音乐音效时一定要谨慎,使其过渡自然,衔接流畅。一般在开始的音乐及音效上,建议采用上行乐句,在结束时,提倡选用下行乐句。如果在一部纪录片中始终使用同一部曲子,缺乏节奏旋律的变化,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听觉疲劳,从而使纪录片显得较为平淡。因此,创作者一定要结合纪录片主题内容合理选用音乐。
对于电视纪录片来说,配乐一般以器乐为主,较少运用声乐作品。因为音乐与解说及音响交错出现时,音乐的声音较为浓重,常常会对声音造成干扰。因此,在纪录片中无论使用什么乐队、旋律、风格,都要求织体不要过密,不要存在太多的声部,多使用开放性的和声,减少密集性和声的使用;要考虑在声音或者音响加入时,不会过于喧宾夺主;同时在纪录片最后的合成阶段,要注意音乐和其他音响的比例,要对作品中的声音进行总体的调控。如果说在纪录片的某个部分有两种及以上的声音同时出现,那么必定以一种声音为主,另一种声音为辅。当有解说或者人物对话时,音乐要以背景声出现。如果想渲染气氛、烘托情境,则要把音乐声调大,充分发挥其作用。
在纪录片中,不同类型的片子具有不同风格。而音乐风格的不同,会对节目产生直接影响,即使是同样的画面,使用不同风格的音乐也会展现出不同的效果。所以在为纪录片主题进行配乐时,创作者应从以下方面注意音乐风格对节目主题的影响。首先,画面具有多义性,但音乐在风格上有确定性,因此音乐对画面起到一种提示的作用,在选择配乐时,创作者一定要使音乐风格与主题相统一。其次,创作者还应重视配器及调试风格的作用,使其大致统一。比如,在一部纪录片中,时而使用民族调式,时而使用西洋调式,时而又应用管弦乐,那么即使整个纪录片在旋律和风格上是大致统一的,但是仍然会给观众一种混乱的感受,最后必定影响节目整体效果。
为了更好地突出纪录片的内容和人物,在选择背景音乐时,我们应有目的、有选择性地使用,而不是为了“灌满”音乐而从头到尾进行填充。音乐的出现应恰到好处,给人的感受是此时只有音乐才可以更好地适配此内容。创作者要从总体的结构上进行设计,使作品中的每个组成部分都有其对应的声部,而不是使音乐游离在作品之外独自存在。这就要求电视导演懂得音乐结构及音乐风格,同时能够体会出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善于运用音乐,合理地运用各种音乐因素,进行最合理恰当的整体设计,创作出符合作品的交响乐。
要想使画面和音乐能够紧密配合,纪录片不仅需要在情绪、内容、节奏及风格上保持一致,同时时长也要适中。主要方法是在画面结束时,不要即刻切断音乐,而是逐渐降低音量,让不完整的音乐有一定时间的缓冲。但此方式不适用于片尾,特别是规模较大的片子,如果片子结尾较为振奋人心,这时使用降低音量的方式,会使其与内容不吻合。因此,创作者应对电视纪录片的结尾给予重视,选用符合纪录片主题的完整音乐,使全篇有稳定终止感。
综上所述,自然类纪录片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态变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主要表现对象是动物、植物的生长过程。由于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主角不能与人类直接进行语言交流,因此,音乐音效在自然类纪录片中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恰当地使用,可以增进纪录片中的情感,更好地表达创作者的情绪。近年来,我国科技飞速发展,自然类纪录片在技术、艺术上不断创新,促进了我国自然类纪录片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