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广西桂林 541004)
在信息化时代,各国文化、经济、政治、军事的不断交流和碰撞,使得任何国家的发展都不能局限于所学内容中,“画地为牢”不利于世界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的发展,不利于人类的文明发展。而在这一背景之下,在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文化和落后文化的侵蚀下,极大限度地影响了现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体现出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传承对高校大学生的发展重要性。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时至今日,许多高校追求的升学率、就业率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本应该是大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的读书行为,也成了为求工作的功利性行为。同时,据相关文献的调查统计,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43.2%,传统武术教学仅占22.4%,仅10.1%的高校在传统武术教学中开展了礼仪文化课程。许多高校并不重视传统文化,仅重视学生的文化课内容,导致了我国高校素质教育课程的不平衡发展[1,2]。
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缺失,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缺失。在武术体育教学中,对武术礼仪文化以及对武术理论内容的不重视,致使传统文化中具有优秀教育价值的部分内容缺失。虽然我国努力地开展传统武术传承工作,但是高校教师由于自身对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具有局限性,受到自身教育的影响,导致50.7%的教师在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时,忽视了礼仪文化,教学内容的缺失使得高校教育目标的缺失和偏离。教育目标能够引导教师的教育工作,使教学计划紧紧围绕当前的教学主题,而教育目标缺失,使高校武术教学缺乏了计划发展的方向。另外,教师在进行传统武术教学时,不能针对大学生文化学习特点、习惯和需求布置教育内容,导致大学生对学校的学习课程不认可、不支持,阻碍教学工作的开展[3,4]。
教学目标体现着高校不同阶段的教学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从教学实际出发,始终围绕一个教育的主题,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具体要求。在传统武术礼仪内容在教学课程中呈现的过程中,需要寻找武术特点和传统礼仪文化特点的结合点,进一步发挥传统礼仪文化的教育价值,以突破传统课堂对人的发展的限制。通常,教学目标按照领域目标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5,6]。
2.1.1 一般目标
教学的一般目标是广义上的一般目标,由于内容的不同,所包括的范围也不相同。优秀民族武术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代表,能够体现出中华民族独特表示的文化内容,沉淀着中华民族深刻的价值追求,而礼仪文化正是传统武术文化中重要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目标的制定必须考虑到以下3个重要因素。
(1)与学生实际发展需求相结合
对于大学生而言,读书与学习通常是一种利益驱使的行为,功利性是其主要特点。因此,在武术教学中布置传统礼仪文化学习目标,需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工作的根本目的为依据,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2)要适应文明社会发展的要求
促进社会文明发展是人类知识文化传承和学习的普遍愿望,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高校作为承担社会建设人才培养任务的教育阵地,需要结合社会发展对建设人才的需求,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高校制定传统礼仪文化教学目标,需要结合现时期社会发展的人才要求。
(3)适应武术文化的特点和功能
武术礼仪文化作为武术的内涵,是价值和功能的多元文化载体,承载着武术竞技内涵、德育内容、美育内容和世界观,既要明确武术的技击功能和审美功能,又要体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弘扬优秀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
综上所述,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教学目标为培养学生自我约束、坚定意志、民族精神、敬畏自然、仁爱谦让、诚信文明的高贵品质,即“克己复礼”和“尚武精神”。
2.1.2 具体目标
没有具体目标而只有一般目标,一般目标就如同空中楼阁,失去依托;而没有一般目标,只有具体目标,就无法把握具体目标的发展方向,无法做到教育结果的有效转化。具体目标是细小的教育目标,针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可以分为认知目标、行为目标和情意目标。
(1)认知目标
高校武术与礼仪文化教学的认知目标包括两方面。首先,高校学生在进行武术文化和武术礼仪学习时,通常是基于功利思考,因此知识获取是学生学习的行为目标。其次,文化知识能够帮助人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学习武术文化与武术礼仪,有利于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获得个体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发展智慧也是认知目标中的重要内容。
(2)行为目标
高校的武术教学和礼仪文化渗透,其根本目的是传授学生处世智慧,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具有自我约束和符合道德标准的优秀行为习惯,用于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3)情意目标
情意目标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树立积极的学习情绪,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完善自身的学习动机,坚定学习意志,在主观上不排斥进行文化学习。在武术礼仪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文化本身的学习价值,做到文化深度阐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愿,如抱拳礼中的“四育”内容,强调勇不滋乱、武不犯禁、止戈为武的和解习武态度,学习谦虚团结、以武会友的谦贵品质[7]。
武术源于中国,但是本身属于世界。武术在与世界文化交融的过程中出现过很多次文化碰撞,演变出多样的武术理念和内容,其中不缺乏武术礼仪文化内容,它既属于武术体系,又与我国传统民族体育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丰富武术礼仪文化,扩展高校武术教学内容,首先,要深刻认识武术礼仪文化的内涵;其次,要对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进行识别;最后,促使不同文化进行融合创新。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受教育目标的制约,发挥高效教育的各项服务功能,实现教育结果的有效转化,而教学内容又制约着教学过程,因此,教学模式、组织形式、学习方式的选择也要契合教学内容的特点。
2.2.1 对武术礼仪文化的深刻解读
武术礼仪文化方面的教学存在局限性和随意性,教师对于礼仪的解读不够透彻,对动作的完成度没有进行标准规范,导致学生对武术礼仪存在一定的局限认识。同时,武术礼仪文化需要从动作、着装、态度、语言等4 个方面进行规范,而广大武术教师在进行礼仪文化的教育时,通常只从动作的一个方面进行阐述,无法做到系统性学习,不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以抱拳礼为例,抱拳礼即有自身的文化内涵,如左掌表德、智、体、美和象征高尚情操,右拳表勇猛习武,左掌盖在右拳表示德在武上、勇不滋乱。同时,抱拳礼又有自己的技击功能,当对方面对自己,对方同侧手抓住己方同侧手腕时,抱拳礼的提肘、翻腕、前推,能够挣扎出对方的控制,警告且不伤害对方,乃是习武之人的博大胸襟。另外,在使用抱拳礼的过程中,需要根据辈分的高低,配合不同的礼仪动作,如与长辈见面,抱拳礼配合鞠躬礼,且不同鞠躬的角度表示不同的意思。通常,鞠躬15°,表示尊重或致谢;鞠躬30°,表示诚恳或歉意;鞠躬90°,表示忏悔或谢罪。
2.2.2 在武术礼仪文化上进行扩展
一种民族文化的发展,需要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内容,从而创新出种类更加丰富、内涵更加深刻的文化内容,进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随着现代武术文化的发展以及各国武术技术的交融,不同国家的武术礼仪之间也在不断碰撞,而学生在学习传统武术文化以后,还需要学习其他格斗种类的技术,或与之交流。因此,在传统武术礼仪文化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扩展,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学习需求。
高校大学生学习传统武术礼仪文化要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还应该扩展自己的学习视野,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储备,丰富生活经验。除制定学生发展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创新外,高校还应该重视教师团队建设,完善教师的晋升机制、培训机制和评价机制,帮助教师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制定有效的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方法,继而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高校教育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