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亮 张利芳
(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儿童正处于身体发育剧变、思想观念培育和生活习惯养成等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自身体质水平和成人后体质与健康状况[1]。儿童瘦弱体质虽然在我国广泛存在,但是却被社会和自我有意无意地忽视,成为一个社会和学界较少关注的盲点问题。
瘦弱儿童因为其较小的绝对力量和爆发力,在接受体育教育时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因此,可以归为体育弱势群体[2]。王贞虎[3]指出,中国儿童营养面临营养不良和超重肥胖的双重负担。据调查,我国0~6 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为10.6%,严重营养不良患病率为5.36%[4],我国各年龄城市组女生的偏瘦比例均在20%以上。2015年,陈穗[5]报道,中山市高中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0.1%,偏瘦检出率为52.18%,远高于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6%和5.84%)。2014 年,上海某大学学生体测结果显示,肥胖率为2.34%,超重为9.27%,而体重偏轻比率则达到了20.99%[6]。武汉某医学院2014级2301名大一新生体测结果显示,偏瘦比率高达37.5%(肥胖为12.2%),而1499 名女生中,偏瘦比率更是达到55.3%。上述调查表明,瘦弱体质在我国依然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现代社会“以瘦为美”的观点大行其道,受这种观点的影响,瘦弱儿少受到自我、家长和社会的忽视,甚至鼓励。另外,儿少均处于身体的发育期,由于瘦弱而引起的疾病并不常见,瘦弱体质对健康的影响尚处于潜伏状态,因此瘦弱体质对健康的危害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已经有众多研究表明,瘦弱对个体健康水平和身体发育有着深刻影响。已有研究表明,体质瘦弱对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在瘦弱体质可能阻碍儿少表达能力、智力、注意力、推理能力和视空觉能力的发展[7];瘦弱儿少的整体健康水平较低、感染几率较高、完成学业压力大、运动能力受阻,部分出现发育不良、痛经和月经不调等症状[8];同时,瘦弱儿少心理健康也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自我效能感下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缺乏,甚至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9]。
均衡而全面的营养摄入是保证儿少健康生长发育的前提条件。现阶段,对于中国家庭和儿少而言,获得含有足够满足儿少生长发育需要的能量的食物已经不存在物质上的困难,儿少的营养不足主要体现为营养摄入不均衡[10]。我国儿少营养不均衡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钙和维生素D缺乏、锌缺乏引起的厌食症等。颜超[11]调查发现,维吾尔族13~15 岁学生的早餐状况极差,只有部分学生按时进餐,平均热能摄取明显不足。
体力活动时间减少,一方面,会导致儿童肥胖的发生;另一方面,也会因为肌肉得不到相应的锻炼和刺激而使骨骼肌量减少,同样是导致机体瘦弱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质瘦弱儿童的两个重要表现是肌肉力量和质量不足,导致体重和运动能力下降。张曌华等[12]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日均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时间仅为37.66min/d,远低于国家标准,而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r,SB)时间为达539.61min/d,特别是女生的MVPA更低于男生。吕雅杰[13]在中国7 座城市选择了31362 名6~13岁儿童进行流行病学基线调查,发现仅有30.1%的儿童达到国家睡眠指南的要求。
家庭环境和父母的观念可能是影响儿童饮食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儿少的能量摄取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儿少的体形。Maine M[14]发现,父爱缺失可能导致儿少不正确的体形审美、食物恐惧和饮食紊乱等问题。父母节食行为对下一代身体自我评价、饮食习惯、节食行为、厌食症或贪食症有显著影响,尤其对女生影响更为显著[15]。女性相对于男性,更易受父母节食行为和审美评价影响而节食,母亲节食行为对女生的影响更大,这可能是因为女儿更倾向于视同性的妈妈为行为和体形榜样[16]。
首先是改变观念,对儿童瘦弱引起的健康危害和个体发育障碍形成正确认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营养知识缺乏、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如挑食)引起能量摄入不全面以及审美偏差导致的盲目减肥和禁食已经超过单纯能量——蛋白质摄入不足,而成为儿童营养不良的主要诱因。传递正确的健康观和审美观、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保持营养全面均衡,对改变瘦弱儿少的体质状况有重要意义。
其次,研究运动、营养和生活方式相融合的瘦弱儿童个性化干预方案。与肥胖儿童不同,瘦弱儿童应以刺激骨骼肌生长、增加瘦体重、改变体型并提高生理机能为主要的干预目标。有氧练习、抗阻练习以及核心力量训练,可以刺激骨骼肌蛋白质合成、提升糖原储备、增加酶容量、丰富血管网密度,并因此有效增加肌肉围度,同时通过应力作用增强骨密度,达到改善儿少体适能水平的作用,应视为瘦弱儿少增强体质、改变体型的主要手段。
最后,合理的作息时间和饮食行为。瘦弱儿少应该注重蛋白质营养的补充,以提供机体骨骼肌合成的优质蛋白源,特别要避免挑食等不当饮食行为。合理作息,包括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减少SB 时间,增加MVPA时间,以刺激和保证骨骼肌的合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儿童肥胖率不断攀升,因此受到极大关注。但我国儿童中的“豆芽菜”体型,同样广泛存在,瘦弱儿童不仅运动能力低于正常儿童,而且也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正确的健康观念、合理的饮食、足够的睡眠时间和体育锻炼应该是改善儿童瘦弱体质的主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