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

2022-11-22 04:29白天罡张兴海
现代交际 2022年3期
关键词: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群众

□白天罡 张兴海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 长春 13011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此之前的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在视察时与老百姓的交谈中,习近平总书记都明确提到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一重要论述。《荀子·哀公》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充分阐释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也说明了人民群众的决定性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等重要思想,体现了一切理论与实践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中心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提出的“十个坚持”中的“坚持人民至上”,更是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坚持人民至上”比“以人民为中心”更前进了一步。

一、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历史

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而历史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历史进程的最终决定性力量,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理论品格。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

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邓小平进一步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并把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党的各项工作的标准。”江泽民结合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实践指出,我们的改革和建设,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顺利推进,并提出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锦涛结合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指出,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始终把“人民”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观,明确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并进一步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地位的认识,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重要论断。这一论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党性原则,宣誓了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信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担当,是对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深化,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

二、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继承和完善“民本思想”的历史

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人民至上理论的提出同样也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亲民、重民、爱民、富民等思想,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不断发展,虽然其本质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稳固政权的工具,但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性”这一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相结合,提出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代表着中国共产党坚定立场与深刻情感、精神追求与价值取向的理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对人民的重要性就进行了阐释。孔子提出“仁政”思想,仁者爱人便是希望通过推行仁政,维护人民的利益,并提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思想,主张君主的富足是来源于人民的富足,而人民如果穷困那么君王也不会富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政理念,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样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老子提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主张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体察人民的真实需求。“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充分说明了人民是立国之根本,政权的稳固需要依靠人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等重要论述,不仅是在理论上的发展与创新,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扬与传承。坚持人民至上等重要思想,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自我反思、自我革命、自我总结,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摒弃了传统民本思想中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与利益、变相剥削与压迫人民的局限性,真正做到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一切为了人民”的历史

翻开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历史,不难发现以下事实:我们党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游击战争的硝烟中艰难走来,到抗日战争时深入敌后发展壮大,再到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摧枯拉朽的打击,这些事实告诉我们,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甩不掉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打不破日寇的铁壁合围,消灭不了号称八百万的国民党军队。这些都在说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取得人民的拥护,是我们党由弱到强的基础,是我们党战胜敌人的有力武器。173年前,《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告:“无产阶级运动是多数人参加、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96年后的1944年,毛泽东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提到了“党的唯一宗旨”的高度,并写进了党章。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是一部站在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历史。

2013年3月17日,当选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辜负各位代表和全国各族人民的信任和重托。”[2]这是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向全国人民做出的承诺,也是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做出的承诺。

一切为了人民,党才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众者得国,失众者失国。”只有始终代表人民、扎根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执政地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是先进生产力代替落后生产力的主体力量和决定因素。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为己任,实现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指导原则,一以贯之地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从群众中吸取智慧,凝聚力量。

一切为了人民,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在奋斗发展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克服了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迎接过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党始终坚守一个不变的信念——立足和坚持人民立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因此才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也不管环境条件、形势任务怎样变化,我们党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对党的根本宗旨的再强调、真坚持、新诠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自己的执政理念时说的那样,“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3]。他特别强调,“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

一切为了人民,让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牢记使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13亿人的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4]要时刻倾听群众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发展改革成果公正地惠及全体人民,稳步实现共同富裕。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为他们圆梦。

四、百年党史就是一部“紧紧依靠人民”的历史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的根本遵循,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推进改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就要把群众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把人民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成败的根本标准。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没有人民的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缺少群众拥护和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推进任何一项重大改革,都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都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

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为人民服务以及接受人民的监督是党应尽的义务。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掌握着治理国家的权力,然而这种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必然也应该反过来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5]人民是全面从严治党得以实现的重要现实力量,能够帮助党战胜任何困难和挑战,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全面从严治党与人民监督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党与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党的建设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联,更能体现出人民的根本利益。顺应人民的需要,是党的一切工作和党的建设的根本。全面从严治党能否达到理想效果,与人民这一评判主体紧密相连,应积极鼓励人民参与到对党的工作监督中来。任何脱离人民的工作,都无法顺利开展。人民群众实践中所得到的经验,能够起到检验全面从严治党效果的作用。因此,着重挖掘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将党的建设与人民团结起来,必然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现中国梦,必须依靠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人民群众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获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过上幸福生活,是中国梦的最终价值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的价值取向。

五、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尊重人民”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途径是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脚踏实地工作,领导干部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

尊重人民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6]4“我们要随时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7]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升,人民的生活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人民创造更多物质利益;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为了保障人民在政治上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为人民获得真实利益提供政治方面的保驾护航;文化体制改革,就是为了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高水平的文化产品,打造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使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和愉悦;社会体制改革,就是为了保障群众享有平等受教育和就业创业的机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生活在天蓝水净、空气清新的环境下;惩治和预防腐败,就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让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自觉拜师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要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8]对于人民群众创造性的劳动,要积极引导、扶持和帮助。

六、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坚持为人民造福”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任务,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确保了我国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我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这是一个百年大党为攻克世界性减贫难题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全球众多国家与政党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宗旨。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现在的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6]4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没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就难以落实,党的执政基础就会被削弱。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巩固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通过探索坚持人民至上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的核心使命,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党依然践行马克思主义,依然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依然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决心。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有着坚持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与担当,才使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过去一百年我们党向人民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如今正站在下一个一百年的时间节点,更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自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断努力,接续奋斗。

猜你喜欢
依靠人民中国共产党群众
纪念建军95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多让群众咧嘴笑
试论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
枫桥经验的法治内涵
人民性: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