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 李莉
摘要: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大别山地区所形成的一股精神力量,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其内涵深刻而丰富,其中特别是体现了人民性即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大别山精神的根基,也体现我们党的宗旨和初心,对今天社会也有启示。
关键词:人民性;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条重要山脉,一直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人民军队的故乡之一和共和国将军的摇篮。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新中国诞生这28年,大别山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留有光辉的一页。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大别山精神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都属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革命精神相比,有共性的地方,也有自己所独特的地方,其中人民性尤为突出即依靠人民为人民谋利益,构成大别山精神的坚固根基,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大别山精神的特质之一。
一、鄂豫皖三省在凝练大别山精神的过程中都涉及到初心宗旨人民群众方面具有鲜明的人民性
大别山精神的研究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进行了。1958年以来,中共湖北省委组成宏大的队伍对湖北境内的苏区历史进行大量调研,并汇集和编写了丰富的资料,河南、安徽两省也分别作出努力。十年“文革”,使这项工作按下暂停键,1978年以来研究地方革命史的工作又一次提上日程,当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相关高校编写《鄂豫皖苏区历史简编》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4月出版发行,后来鄂豫皖三省的党史部门牵头协作,又邀约了其他省级部门以及黄冈、孝感、信阳、安庆、六安等地方党史部门分工合作,编写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共四册并公开发行。以后不少军事单位、高校、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根据地历史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出了一批成果,有的成果在党史军史上填补了空白,这对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个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有关省份及部门开始对大别山革命老区精神进行凝练概括工作。1996年初,中共黄冈市委提出“紧跟党走,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无私奉献”4句话16个字。同年9月份,江泽民来黄冈考察给予题词“发扬老区精神,振兴黄冈经济”。2005年,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三级党史部门归纳4句话16字的红安精神即“万众一心、为党为民、扑诚勇毅、不胜不休”。并有概括为“一要三不要”即“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一图两不图”即“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与此同时,大别山所在的河南信阳、安徽六安等地也分别对大别山精神作了研究和概括,如河南信阳方面的大别山精神为“坚定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安徽六安方面概括的大别山精神是“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万总一心、紧跟党走”。后来中央党校的专家将河南方面的题词扩展为32字即“坚定信念、对党忠诚、胸怀全局、甘于奉献、依靠群众、团结奋斗、不畏艰苦、勇当前锋”。新时代湖北黄冈方面概括的大别山精神分别有“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紧跟党走、不胜不休”、“对党忠诚、依靠人民、艰苦奉献、永打头阵”。虽然大别山精神的具体表述目前还有些不一,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宗旨,体现了奉献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体现了团结协作的整体全局观、体现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还体现了马列主义原理与本地工作实际相结合,特别是都不约而同的展示出大别山精神的人民性,反映了当年大别山根据地的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党的初心、宗旨,在联系发动人民群众、宣传启发人民群众、组织团结人民群众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依靠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帮助人们群众、服务人民群众取得最终胜利。大别山地区从党的诞生起,革命烈火熊熊不灭,革命红旗始终不倒。在建党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历史舞台始终没有缺席,无论环境如何,党领导的成规模成建制的革命武装力量始终在那里坚持斗争,特别是党组织一直存在并起领导作用,这些都说明人民群众是大别山革命斗争的坚强靠山,并深深的包涵在大别山精神之中。
二、依靠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是大别山精神最牢固的根基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天就把人民解放民族复兴当作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说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大别山红旗28年不倒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民群众对革命的支持和帮助。在开创与坚守大别山地区的斗争中国,大别山地区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支持革命,全体党政军民同甘共苦,为保证革命战争胜利和红色政权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别山的革命史是共产党组织发动人民群众服务人民,也是大别山人民支持党、帮助党的历史。建党时期先进分子在这里点燃星星之火,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以及后来的武装起义开创根据地,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军事围剿,坚持三年游击战、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原突围、千里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靠的是党政军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同奋斗,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服务人民,走群众路线同心同德的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了大别山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共产党、热爱子弟兵、热爱人民政府,支持革命的无私无畏的高尚品德。
密切联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也是始终保持黨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经验总结。首先,关注民生,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系”。人民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起点,能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显著的标志也直接关系到革命事业的成败。大别山地区的共产党人始终视人民为衣食父母,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如解决当地农民最关注的问题如土地问题,从减租减息到打土豪分田地,实行耕者有其田,从1927年到1929年,各级各级党组织分别制定《土地问题解决方案》、《临时土地政纲》、《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土地政纲实施细则》等文件,这些文件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思想,也符合中国共产党所规定的土地革命路线。土地政策的制定和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为中国共产党在大别山地区争取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创建和巩固革命根据地等都创造了条件。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按合作抗日的政策办事,也尽量搞好减租减息工作,团结广大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者。其次,严格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当时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子弟兵,每到一处,爱护群众利益,做到缸满院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而且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即“吃苦在前,冲锋在前”。正是人民军队的秋毫不犯,党员干部“自带干粮去办公”,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使根据地的人们看到新的希望,从而坚定了跟着中国共产党走的决心。其三,做好群众工作,即关心群众生活。我们的人民军队不管是红军、新四军,还是解放军,平时帮助人民群众搞好生产,为大家排忧解难,如代耕抢收、修桥补路等,战时特别是主力部队转移时,考虑更多的是革命军队家属的保护和基本群众的安危,甚至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自己,体现了一种舍己奉献的精神。
人民群众是党政军坚强有力的靠山,这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私利,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为人民服务。形成一心为了人民群众,一心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的优良作风,大别山人民从这一切看到希望和出路,他们向着共产党,向着红军,认为不跟着共产党走,不革命,大家就没有出路,自觉地把满腔热情倾注到支援革命上来如捐献粮草、筹集经费、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做军鞋,照顾伤病员,支前参军参战。“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就是当时鄂豫皖根据地人民紧跟党走干革命的真实写照。面对敌人的围剿扫荡,真正做到“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人敌”。山歌“村村寨寨铜锣响,山山岭岭红旗扬,家家户户忙打仗,男女老少齐武装”。就是共产党人依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支持革命战争的生动概括,也反映大别山地区党政军民鱼水情深。据史料记载在黄麻起义以来红安有6万多人参加红军,还有6千多人参加新四军和解放军。在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有10万儿女参军参战。1949年5月,四野大军在团风一带渡江时,黄冈县动员了8百多只木船,7只小火轮,2千多名船工,还筹集了大量的粮食、柴草、布匹等物资。为保障大军南下豫东南人民不畏辛劳积极架桥铺路。大别山的优秀儿女们在革命战争年代付出了极大的牺牲。据统计湖北省红安县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有14万之多,其中有名有姓的2万2千人。安徽省金寨县有10万儿女投身革命,他们大部分人牺牲了。河南省新县,一个不足10万人的小县,牺牲的烈士就有5万,被誉为“村村有烈士,户户有红军,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正因为有大别山人民的奉献和牺牲,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鄂豫皖边区发挥了重要的战略支点作用,打击了国内外反动势力和侵略者,创造了28年革命斗争火种不灭红旗不倒的奇迹,这个奇迹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极为罕见。
三、大别山精神的人民性的当代价值
大别山精神所承载的辉煌不革命历史已成为过去,但大别山精神并没有过时。在今天,大别山精神同样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精神财富,弘扬和运用大别山精神这个红色革命基因非常有必要,还要把大别山精神的内涵力量传承其本质又赋予新的内容,特别是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有着极强的当代价值和启示。
弘扬大别山精神,发扬一心为了群众,一心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将其运用到今天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去十分重要。革命离不开人民,建设、改革同样离不开人民,更何况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利益,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与人民心心相应,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不断赢得广大人民的拥护和信任,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和腾飞。当然在和平年代既要在人民群众工作中发扬好传统,同时也要创新和发展。
“人民至上”这一党的执政理念就是诸多红色精神包括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在今天的体验。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不能脱离人民群众,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同志也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人民至上”。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生活幸福,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人民至上”就是紧紧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民心当作最大的政治,用习近平同志的话来讲“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站在最广大人民这一边,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这是我们党初心使命的出发点,是我们党不断前进的动力。过去战争年代,党动员人民组织人民进行人民战争,打败内外敌人,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在今天建设、改革、发展的时候,同样依靠人民,为人民而奋斗,也取得许许多多的成绩。2020年的疫情防控,习近平同志一开始就鲜明的指出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国范围内对疫情地区迅速调配医护人员、结集医用设备物资,全力救治,而且许多志愿者等人员全力支援,使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短短几个月里得到有效遏制,打赢了这场艰苦的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因为我们党人民至上的理念并付诸行动,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拥护,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始终成为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力量。
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在今天的重要一环就是为民担当。我们党从革命党成为执政党要做到天下为公,执政为民。思想上尊重人民群众,感情上贴近人民群众,行动上深入人民群众,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如前些年湖北黄冈方面提出的“红色大别山、绿色大别山、发展大别山、富裕大別山”的“四个大别山”口号就是一幅大别山发展建设的蓝图。今天的大别山是脱贫攻坚的模范先锋,高铁把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真正地连接起来了,并通江通海走向世界。
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根本宗旨、政治特色和人格力量,在大别山这一特定区域的集中反映。是民族精神、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大别山精神中的人民性曾经在革命战争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将其发扬光大,为大别山地区的发展,中部崛起,民族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只是因为种种原因,大别山精神的最终统一慨括还在讨论形成的过程中,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依据红色革命精神的本质及大别山革命斗争的特色,最终归纳概括成科学的、权威的大别山精神,得到党和国家的确认,得到全国人民的认可,得到大别山人民的接受。
参考文献
[1]王立兵.大别山精神凝练的方法论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04)
[2]汪季石,陈军.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综述[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04)
[3]郑兴刚,曾祥明.大别山精神研究现状与思考[J]苏区研究,2019(04)
[4]刘利.大别山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时代价值[J]学习月刊,2017(08)
[5]陈杰.大别山精神的四个特质,腾讯网,202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