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翠莲
(江苏师范大学 江苏 徐州 22113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1]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更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先进分子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勇于实现思想变革,彰显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优势(以下简称“党的思想优势”)的历史。研究党的思想优势,有助于把握党的思想精髓和党的思想的主观能动性特点,有助于深入探讨新时代继承和发挥党的思想优势的路径和切入点。研究党的思想优势,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百年党史中探讨党的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内在逻辑,分析党的思想能动性正确发挥的动力和机制。
《辞海》“思想”一词释义:(1)思考;思虑。《素问·上古天真论》:“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2)想念、思念。曹植《盘石篇》:“仰天长太息,思想怀故邦。”(3)亦称“观念”,思维活动的结果,属于理性认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一旦为群众掌握,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2]由此可以看出,“思想”一词有双重含义:一是指人的动态的思维活动,即思考、思虑、思量,是动态的;二是指人的思维活动的结果,且偏向于理性思维活动结果的呈现,是静态的。思维活动通过观点、观念体系展示出来,是内部动因;观点、观念体系是外显形式。因此,我们在分析党的思想优势时,不仅要注重党的已有的思想理论成果,还要将理论成果还原至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去,注重研究特定历史条件下党的思维活动的动态活动因素,即能动性因素。
《辞海》“优势”释义是指处于较有利的形势或环境。[3]
据上,“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优势”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百年历程中所具有的在思想方面处于有利地位或有利形势的方面和领域,包括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和思想理论成果的优势两方面。这两方面的优势集中反映在党的先进分子通过主观思维活动形成的观点及观念体系中。
党的思想优势的两个维度即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和党的思想的成果优势。二者是“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的关系。
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是指党的思想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优势,是党的思想活动主动思考、思虑、思量,善于运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是党的思想优势的量的积累过程。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考虑,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人的思维是客观存在的映射和反映,并且能够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运用人的思维机能进行加工、重组、重构。这种加工、重组、重构要想有正确的思维活动结果的产出,就必须是在遵循客观规律基础上,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而进行的有效的思维活动。思维对存在的这种反作用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正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动力源泉。这种反作用力的核心是有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即发挥人的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如解决某一问题的迫切性、强烈愿望。
党的思想优势的能动性优势就具有这样的特性,它是党的先进分子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具体问题的不断思考、反复凝练的过程,是党的思维活动的最活跃的阶段,是思维活动中不成熟、碎片化的点状感悟,是各种思想观点的碰撞,为解决问题寻找出路做准备。这个过程还包含着一种或多种思维方法的运用,如归纳演绎、分析综合、逻辑与历史的方法、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创新思维方法等。从这个角度讲,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因其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理论和思维方式而具有先进性。这种先进性转化为巨大的能动性优势。如2014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提到“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战略思维,是邓小平同志一生最恢宏的革命气度,也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应该树立的思维方式”,邓小平同志对于“一国两制的构想”正是体现了党的领导人的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的生动现实应用。
党的思想优势的能动性优势是一个不断的量的积累的过程。这个量的积累的过程是党在客观认识某一历史问题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法,对实际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的过程。这一过程为党的正确理论方针政策的产生提供了必要准备。没有能动性思考量的积累,就没有正确决策的质的产出,党面临的重大问题也没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党的思想的理论成果优势,是指党的理论成果方面的优势,是党发挥思想能动性优势的基础上产生的科学的、用以正确指导实践的观点和观念体系的优势。党的思想的理论成果优势是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量变积累的结果,是党的思想优势质的提升。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分析,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组成要素排列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党的思想的理论成果优势就是党的思想优势中的质变的结果,具体体现在党的阶段性产出的理论成果中。任何一个理论成果的产出都是理性认识的呈现,是在前期对感性材料加工的基础上产生的阶段性的质变成果。
党的思想的理论成果优势是在长期的思想能动性优势的发挥基础上产生的新的理论优势,是一种科学的、从实践中来并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理论优势。这种优势具有科学性、理论性、人民性、实践性、创造性的特点。如改革开放国策、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以“十一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等理论成果,均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领域的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优势的具体载体。这种理论成果优势主要体现在其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并与中国实际情况科学有机结合,体现其先进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党的思想优势,体现为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和理论成果优势两方面,二者是“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的关系,也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二者是相互渗透的。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和理论成果优势也符合量变质变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来讲:第一,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是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优势的必要准备,没有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的不断累积和发展进步,就不可能有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优势的产出。第二,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优势是党的能动性优势的必然结果,并且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优势为新一轮党的思想能动性优势开辟道路。第三,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和党的理论成果优势是相互渗透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引起、产生党的理论成果优势,为新一轮的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的产出提供必要材料。进而,在新的理论成果优势基础上,又开始新的能动性优势的积累、量变,如此周期性循环上升性运动。
新时代、新形势下,继承和发扬党的思想优势,需要我们二者兼顾,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和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优势研究,在实践过程中,注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注重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原理的内化与运用,注重思维活动“量”的积累,并善于合理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达到“质”的提升。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注重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应该放在先行位置,它是关键的第一步,是我们更多、更好地产出新的理论成果优势的前提。
党的思想能动性优势和思想成果优势在百年党史中的各个阶段均有体现,总结起来,党的思想优势主要具有先进性、纯粹性、创新性三个方面的基本特征。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赋予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彰显出世界其他阶级政党无法比拟的优势。[4]
1.蕴藏在党的思想活动的能动性探索、发现过程中
中国共产党思想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思想的引领作用上,动态的思想是内因,是根本动力,占据主要驱动力地位。从百年党史历程来看,思想的能动性的先进性蕴含在先进理论的抉择中、先进道路的创建中、先进制度的建立中、先进文化的探索中,是一个个具体的、动态的探索思维活动的集合。如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红色政权和革命力量处在强大的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革命党人经过大量的思考和不断的实践探索,在总结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及其他地区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基础上,指出:“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将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深入进行土地革命,推翻当地的白色政权,建立红色政权。”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能动性优势一直在发挥作用,经历了认识、思考、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这一思想能动性活动过程同样是科学的,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上升的认识论的逻辑发展过程,体现了革命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主动性、积极性。从根本上讲,正是这种能动性思维活动挽救了当时的中国,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指明了道路。
2.蕴藏在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中
党的思想先进性,蕴藏在党的思想理论成果中,即能动性思维的结果。这一理论成果又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发展的。
如我党对不同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判断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同志在1956年1月召开的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进入、尚未完成的思想,在他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判断。这些著名论断作为党的宝贵思想财富,均是不同时期党的先进分子充分把握当时历史发展阶段性特点、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思考、探索的理论成果。
纯粹性是指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一贯性,是指党坚守无产阶级解放、人类自由发展的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的始终如一性,蕴含在党坚持理想信念、信守诺言、始终自律、不断革新,朝着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的一系列思想活动及理论成果中。
1.蕴含在党坚持理想信念、始终不渝地朝着最高理想奋斗的一系列具体的思想活动的能动性过程中
这些能动性的思想活动,涵盖对具体问题的分析、现实情况的分析,以及基于现实情况运用思维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等过程中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如在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体系中的反腐败问题上,涉及诸多问题:为什么要反腐败?为什么要把反腐败斗争摆在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高度?“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的思想观念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要“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样抉择的意义何在?利弊如何权衡?决策措施如何才能有效地实施下去?对这些问题的答案的寻求过程,无不是党的思想的能动性优势在发挥作用。正是这种思想能动性优势,彰显着党的思想的纯粹性。具体地讲,党的思想的纯粹性就是能够在思想层面从不松懈地对初心和使命的坚守;就是能够在面临问题时不忘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要为谁服务;就是能够在思考问题时,将“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人民情怀一以贯之;就是能够在探寻解决问题的路径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铭记。
2.蕴含在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想理论成果中
如从严治党、自我革新。党从成立以来就注重自身的主观世界改造,深刻认识到党要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从“八七会议”对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的纠正,到遵义会议对“进攻时的冒险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的纠正,从延安“整风运动”,到反腐败斗争取得全面压倒性的胜利,从“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提出,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一批管党治党的法规和制度的颁布,均是我党从思想上深刻剖析自我、决心解决自身问题的重要思想理论成果,是党的思想层面认识的一次次自我反思、自我革命、自我进步的呈现。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党保障自身机体健康、保持纯粹性的重要法宝。如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践行初心的基本信条。从中国共产党成立时的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大众解放而生到人民民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从9800多万人摆脱绝对贫困的脱贫攻坚战到“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也不能少”的共同富裕的战略方针,均蕴含着党对初心和使命的思考和探索。习近平2021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提到: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对党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必须表里如一、知行合一,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这正是党的纯粹性的体现。
百年党史是一部党的思想创新的历史。每当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挑战时,就会发挥党的创新的思想优势,能动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思考,全面分析,深入实践,有效创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和最大思想优势。[5]
1.体现在党强烈的主观创新意愿上,即创新的主观能动性上
为践行初心、完成使命,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创新实践活动从未间断过,创新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发挥,不断创造出一个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奇迹,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思想创新是党的思想能动性的最直接的体现,是任何一种思想保持正确性、先进性的灵魂。创新思维激发所产生的新的正确的思想内容,是推动事物发展、指导人类实践的基础,是符合“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的哲学规律的思维体现。如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和大局意识正是运用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思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真正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由此可以看出,追求创新、实事求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看待世界是我党的优秀品质,是敢于探索、敢为人先、敢于批判、敢于斗争的中国共产党思想创新的内在驱动力。
2.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创新的思想理论成果中
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成果的创新自党诞生以来从未间断过。我国革命和建设时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理论的提出便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理论成果,也是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先辈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贡献之一。“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汉书·河间献王传》,原指根据实证,求索真知,现多用以按照实际情况办事,不夸大不缩小。[6]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层面,实事求是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这是他首次提到和强调在全党运用“实事求是”的思想概念。1941年,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具体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内容,“‘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7]801。1942年,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讲道:“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7]853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实事求是思想的进一步思考、探索和实际运用。“解放思想”的提出,也是早期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形成的。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中便论述了解放思想:“各种东西都是逐步发展,逐步变动的。讲这些,是为了解放思想,把思想活泼一下。脑子一固定,就很危险。”这时毛泽东已经意识到思想固化的危害,提出革命同志要活泼思想、解放思想,实际上就是指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思维和主观偏见的束缚。1978年,邓小平同志结合当时的党内的思想状况,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提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8]他总结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论,并提出这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方法和措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发展观的实际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精髓的中国化发展,是我党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思想理论不断创新,如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重要论述、习近平法治思想等。内涵丰富、系统完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新时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面对新时代提出的“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问题,习近平法治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深刻凝练,全面回答了这一系列问题,具有独创性、原创性。“十一个坚持”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核心、力量源泉、战略地位、基本方略等问题,紧扣新时代中国法治进程现状,把握法治建设核心问题,是符合中国现实情况的法治建设方案。涵盖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内的一系列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均是我党在新时代不断进行思想理论创新的生动体现。
这里所陈述的党的思想优势的地位,是相对于目前国内研究提及较多的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而言的。从党的思想优势、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产生的顺序和逻辑关系的角度来讲,思想优势是处于先导地位的。没有先进思想的驱动,就没有先进队伍,即先进思想的主体的产生,进而就不会有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
建党时期,党的指导思想、组织形式、制度体系都尚未完善,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碎片化到体系化的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总体来说,党的最终指导思想的确立、组织形式的确定、制度的产生,经历了一个从漫长积累到破茧而出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先导地位的正是党的思想体系。从对“什么思想能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思考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中国化运用的思考,从最初由50多名党员组成党组织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初步实践,均能看出思想优势在组织优势、制度优势、政治优势之间的相互关系中的先导性作用,即正是有了对真正适合中国的先进科学思想的探索,才有了信仰这一思想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相聚,才产生了党的最初政治目标和党的组织。思想理论的先进性、科学性、正确性直接决定并影响着组织、制度的先进性、科学性、正确性。从这一意义上说,思想的先进性优势是处于先导地位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过程凸显党的思想优势的先导地位。党成立前期,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致力于救亡图存的实践活动中。在多种尝试失败后,他们意识到没有一个正确的思想的指导,救国就没有方向,也不会成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在探索中接触了马克思主义,并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科学性、先进性。于是,从梁启超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到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从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到陈独秀的《谈政治》,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先进分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在这种先进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人的准备,即队伍的准备。受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潮影响的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促使中国的先进分子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思考新的适应当时中国现状的新理论,如在这种形势下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等。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先进思想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正式建党,确立了党的相关制度。由此看出,思想进步在先,思想优势的发挥是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凸显的源动力,处于先导性的地位。
建党后,不断变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党的思想优势的先导地位亦无处不在。正确、科学的思想引领能够在革命及建设的道路上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能使革命、建设事业少走弯路,使政治站位更清晰,政治体制更健全,政治素质更强硬,使组织目标更明确,组织建构更合理,组织资源配置更优化,使制度建设更完善,制度意识更强烈,制度执行更高效。
1928年前后,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南昌起义失败了,秋收起义失败了,广州起义也失败了……“井冈山能撑下去吗”“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不断出现。面对党内消极形势,毛泽东同志观察形势、总结经验,深入研究思考红色政权理论,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从五个方面回答了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的原因,给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道路,鼓舞了士气,增强了信心,也引导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思想上有了明确的认识,心中便有了必胜的信念,革命的队伍组织便有了坚强的思想支撑,这正是党的先进分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思考,善于把握形势,总结真理,并运用真理成功指导革命实践的典型案例。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
思想优势在党的诸多优势中居于先导性的地位,在本质上是由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决定的。思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活动,人依据客观实际,通过思维活动的作用,在人脑复杂的机制下产生不同的观念、观点、理论,从而支配人的实际行为,指导人的实践活动。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均是由社会主要矛盾推动下的先进人士基于当时历史现实状况,实事求是分析、推理、判断、总结,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先进理论。有了先进理论指导,才能有先进理论指导下的变革行为,才能促进优越的组织体系和制度产生,从而凸显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在此意义上,正是有了党的思想优势的不断创新推动、循环上升,才能不断促成组织优势、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向更高层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