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芳玲 余 林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对谎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发展心理学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谎言展开大量研究 (Feldman et al.,1979;DePaulo et al.,1982;Wimme et al.,1984;Lewis et al.,1989;Sodian,1991)。 但是过去的研究通常将白谎和黑谎混淆起来,认为只要是说谎就是不对的。家长们也时常教导小孩应该诚实,不要撒谎,并用诸如“狼来了”的故事教育小孩子诚实做人, 否则就要承担严重的后果——得不到他人的信任。然而,日常生活中并非所有的谎言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如善意的谎言,也就是白谎,亦会为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
美国学者Bok 于1978 年首先根据说谎的目的将谎言分为了白谎和黑谎: 白谎是为不伤害他人所说的虚假陈述,是利他性谎言;而黑谎是为逃避惩罚所说的虚假陈述,是利己性谎言。Broomfield (2002)将白谎定义为, 说谎者在充分理解说真话会给听话者带来消极反应而说谎话会对听话者带来积极反应的情况下, 为听话者的利益所做出的违背事实的虚假陈述,其核心是从他人利益出发而说的假话。白谎实际上包含三个成分:(1)白谎是违背事实的虚假陈述;(2)白谎的动机是利他性的;(3)说话者可以预测说真话会给听话者带来痛苦情绪,而说谎话则不会。
不可否认的是,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中,文化规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姿态,使得人们在向他人透露信息时学会了敏感和谨慎(Watt,2008)。 为了遵守这种得体和礼貌的规则,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人进行欺骗, 特别是善意的欺骗几乎不可避免(Feldman,2009)。 虽然社会对人们的期望是做人要诚实,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过分的诚实却可能违背除诚实以外的其他社会规范, 同时也可能会被他人视为可疑的或具有欺骗性的(Bond et al.,1992)。 如你的朋友兴致勃勃地问你:“我的新发型怎样呀?”你诚实地回答:“一点也不好看。”这便违背了“友爱”的社交规则,同时也会让朋友怀疑你是出于嫉妒她的美貌而故意说发型不好看。可见,诚实并非在所有的交往情景下都是值得遵守的。Sweetser (1987)认为在礼貌情景下——说真话会给听话者带来消极情绪,诚实表述并非最优选择,而白谎行为却是值得鼓励的, 并且认为白谎不仅能够被社会接受且在大众看来也根本不算谎言, 因为它与社交的一条重要准则即个体应当相互帮助而不是伤害对方的准则相一致。
Tosone(2006)还指出,白谎不仅可以避免伤害,而且可以促进或改善社会功能以及缓解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交尴尬。此外,白谎在其他方面也表现出了积极作用。比如从工作效率来说,有助于帮助人们建立自信,增加动力;从教育角度来说,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格, 增加创造力; 从临床治疗角度来说,有助于帮助医生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加快治疗进程。
但目前国内的白谎研究多为儿童白谎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的视角和对象过于单一,对于白谎的实际应用群体和受白谎影响的人群——成人,缺乏应有的研究。 鉴于此,本文试图对当前成人白谎的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 引发研究者对成人白谎的关注,扩大白谎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白谎与人际关系的关系是当前成人白谎最主要的研究领域。 研究证明,谎言从总体上来看,是损害人际信任、降低好感度(Tyler et al.,2006)和激发报复心(Croson et al.,2003)等带来负面影响的一种行为(Schweitzer et al.,2006)。白谎虽然从定义上来说也属于谎言的一种,但和其他谎言不同的是,白谎的积极作用更突出。 白谎不仅能被大众接受而且能够增强人际信任, 而人际信任又可进一步促进领导效能,加强政治经济稳定性,减少交易花费以及加强合作关系等等 (Levine & Schweitzer,2015)。 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个体为了遵守某种社交规则,在大约20%的社会交往中倾向于选择说谎,其中多为白谎, 因为这种善意的欺骗可以用来维持社会规范和改善人际关系 (DePaulo & Kashy, 1998;Levine& Schweitzer,2014;Levine et al.,2010)。 对于听话者来说,虽然讨厌被欺骗,但在某些社交情景下,个体反而希望被欺骗, 而指导个体在某些情景下表达期望被骗的愿望的规则是: 当诚实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时,个体更愿意被欺骗,此时的欺骗也被认为是合乎道德的(Levine,2017)。 所以那些为了帮助别人而说谎的人, 不管这个谎言对说话者来说是否需要付出代价,都被认为比诚实的人更有道德,人们也更愿意同这类人交往(Levine & Schweitzer,2014)。 善意的谎言在社交上更合适,更容易被接受(Kaplar &Gordon,2004)。
在现有白谎与人际关系的作用研究中, 主要表现在亲子关系、恋爱关系、医患关系和朋辈关系这四个方面, 白谎在每种关系中的表现和效果都不尽相同。
白谎行为被证明是在个体生命早期就已经获得了的社会技能。 父母对孩子说白谎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提高学习积极性,儿童也逐渐理解并能够说出 白 谎 (Broomfield et al.,2002;Heyman &Luu,2009;Talwar et al.,2007)。 有研究证明,90%的大学生坦言父母曾对他们说谎, 但通常是善意的谎言,其目的是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成长,但父母说白谎的频率与亲子关系的满意度和自主性支持呈负相关 (Cargill & Curtis,2017)。 其原因可能和孩子自己的认知有关, 孩子认为父母的白谎行为包含了三层意思:(a)没有善意的意图,(b)说谎侵犯了他们的自主权,(c) 错误地预测了他们的偏好 (Lupoli et al.,2018)。 所以即使孩子因为被骗而获得了最大利益,但他们对父母白谎行为的厌恶仍然存在, 虽然父母可以通过直接传达其善意来减轻部分白谎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无法完全消除(Lupoli et al.,2018)。 有趣的是, 当孩子不是白谎行为的对象且撒谎有利于他人时,孩子们会信任那些撒谎的人,并做出善意的回应(Fu et al.,2015)。
在亲子教育方面, 研究发现家长倾向于对自尊心低的孩子进行夸张的表扬,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夸张的表扬向孩子们传达他们应该继续达到更高标准的信号, 然而这种信号会使自尊心低的孩子不愿接受挑战,从而丧失学习动力,降低学习积极性。 所以夸张的表扬白谎行为,尽管本意是好的,但可能会让低自尊的孩子回避挑战, 进而导致学习动机的不足和自我效能感水平降低。对于高自尊的孩子来说,父母适当夸张的表扬有利于培养孩子较高的学习动机,使其积极接受挑战(Brummelman et al.,2014)。
可见在亲子关系中, 白谎对其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教育应当因材施教。对于低自尊的个体来说,白谎的使用可能会降低亲子关系满意度、让个体回避挑战、丧失学习动力等,因此要谨慎使用白谎,但是对于高自尊和道德推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的个体来说,可以适当地运用白谎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由于自私的谎言会对人际关系造成致命的伤害, 所以在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强调真诚的交往原则,诚实也被认为是个体最重要的特质之一(Anderson,1968)。 且有追踪研究数据表明,与诚实相关的特质始终位于个人特质重要性的前十名(Conolley& Knight,1976)。大多数人认为诚实虽然重要,但并不总是居于个人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位置,有65%的人认为诚实的重要性更多地取决于情境。 如果欺骗可以防止关系的破坏或者可以增加他们伴侣的自尊, 人们更愿意对他们的伴侣撒谎 (Boon &McLeod,2001)。 甚至有时为了避免争吵,恋人间撒谎的次数达到了平均每周5 次(Guthrie & Kunkel,2013)。
在恋爱关系中, 虽然白谎是最容易被接受的欺骗方式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谎言 (Peterson,1996),但其对恋爱关系造成的影响却并不总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良性。 白谎行为与关系幻想和关系满意度呈负相关, 严重者甚至导致关系的破裂(Kaplar,2006)。白谎之所以在恋爱关系中未取得相对积极的影响,是因为恋爱双方说的白谎大多是对方无法接受的谎言,比如为了掩盖不忠或者背叛等而说的谎(Kaplar& Gordon,2004)。
由此可以看出白谎在恋爱关系中的作用偏向于消极一侧: 一方面是伴侣对对方的要求比普通人更加严苛, 当发现自己被骗时倾向于给予对方更高的惩罚; 另一方面是在恋爱关系中的白谎大多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严重过错(背叛、不忠等),这反而会让被欺骗的一方有更多的恶感,进而导致关系的恶化。
白谎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主要是从特殊人群 (老年痴呆症患者)入手去研究的。在这些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们常常讨论当患者询问病情时,以开放与诚实的态度对待他们, 是否会阻碍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治疗进程(Kaduszkiewicz et al.,2008)。因此,有些医生会选择使用验证疗法来对待患者, 即医生在某些方面的看法会试图与患者意见保持一致, 从而达到安抚患者情绪及劝诫患者认真配合治疗的目的。不仅如此, 医生们的职业道德也要求其对患者及其家属遵循关心原则, 如果医生判断病人或家属不愿意听到这个消息,就会推迟披露痴呆症的诊断结果。如当患者询问自己是否患有老年痴呆症时, 医生通常会选择说白谎并表达有初步症状, 而非直接告诉患者“是的,你有这个病症”,从而达到管理病人情绪的目的, 同时告诉病人要积极配合治疗预防症状恶化(Karnieli-Miller et al.,2007)。
在对白谎行为的态度上, 患者及其家属通常表示支持医患关系中的白谎行为。 患者家属认为当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家人不易发现他们在说谎的时候,撒谎(白谎)最符合患者的利益,因为这样可以避免患者因了解真相所带来的痛苦 (Blum, 1994;Hughes et al.,2002)。 患者本人也表示如果欺骗是从听话者最大利益的角度出发, 那么这样的谎言也是可以被接受的(Day et al.,2011)。 同样的,医生们也表示当欺骗对 “护理或药物治疗”有积极影响的时候,此时的欺骗是被允许的(James et al,2006)。研究表明,医生在向病人描述预后的严重程度时,超过55%的医生会以一种超出合理范围的积极态度进行描述,超过10%的医生则明确表达会对病人撒谎 (Iezzoni et al.,2012;Palmieri & Stern,2009)。45%的医生在临床实践中使用了安慰剂,但只有4%的医生会告诉患者自己使用了安慰剂 (Sherman &Hickner,2008)。 这表明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为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保护病人不受情绪困扰而说白谎,而这种白谎有利于改善医患关系,加快治疗进程。
Zeltzer 等人(2003)曾研究过白谎在一位 81 岁患者的疾病治疗方面的作用。 当患者首次提出需要妈妈来接她回家时, 护理人员直接告诉她妈妈死了很久(诚实告知真实情况),患者开始哭泣、情绪波动极大。而第二次患者再次提出要妈妈来接的时候,护理采用验证疗法的原则告诉患者, 她妈妈要过一会儿才来,不如先玩一下卡片游戏。 患者同意了,并且情绪很快稳定下来,投入到游戏当中。该例子证明了白谎行为是一种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有效安抚病人情绪的策略。
综上所述, 白谎有利于医生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断和评估,有利于加快治疗进程,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且白谎在患者及其家属中的接受度颇高。
研究发现,在面对面的社会交往中,白谎有缓解人际关系紧张和社交尴尬的功能, 有利于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Tosone,2006)。白谎的这种效果在虚拟的社交网络(如Facebook)上也是如此。 当用户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是可识别的,社交互动是公开的,他们就会倾向于使用白谎来保持朋友的正面形象,做出积极的评价或友好的回应来促进朋友关系的建立和维持(Spottswood & Hancock,2016)。
对于没有一定情感基础的人群来说, 如初次见面或者简单了解彼此的人群, 人们认为人群中说白谎的人比诚实的人更有道德(Levine & Schweitzer,2014)。 在信任游戏中,观察者把更多的钱分配给了在之前游戏中说过白谎的人, 认为说白谎的人具有亲社会动机和利他性(Levine & Schweitzer,2015)。人们认为说白谎的人更值得被信任, 赋予说白谎的人更积极的评价, 也会更加愿意同这类人交往(Biziou -van -Pol et al.,2015;Kaplar & Gordon,2004)。
研究表明,在礼貌情景中,大脑对不恰当陈述的反应特别强烈,如果个体直白地陈述客观事实,会激发大脑N400 振幅的大幅增加。而N400 振幅的增加通常被认为与语义违背效应有关, 即当个体做出的行为与储存在长期记忆中的知识相冲突时,N400 振幅就会增加。 这意味着在礼貌情景中说真话反而会被大脑认为是不合理的行为, 而说白谎却没有导致N400 振幅的增加,这说明大脑认为说白谎在这种情景下反而是合理的,是积极的预期(Kutas & Federmeier,2011),而直言不讳的真实陈述却会被视为可信但意外的事件(Federmeier et al.,2010;Moreno &Rivera,2014)。
综上,白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态度、处事方法和人际关系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为了避免给他人带来负面情绪,个体在遇到某些问题时会掩盖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善意的谎言, 尽量减少尴尬场景的出现以保持交流正常进行。
虽然国内外学者对白谎展开了大量研究, 但其研究内容和研究领域都还有待加强。 就国内现有白谎研究而言,研究对象多为儿童,研究内容多为白谎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在研究的内容上和年龄范围上存在一定局限。 未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丰富和深化白谎研究,具体如下:
首先是白谎研究内容的扩展。 目前成人白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上, 未来可以扩展到对工作绩效、成就动机、幸福感的影响等方面。同时现有研究也忽略了对白谎内部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之间关系的研究,如同情和诚实。以往的研究着眼于从整体上判断谎言的类型(黑谎或者白谎)及其影响, 并没有从蕴含在白谎内部的利他性与欺骗性的冲突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对于个体何时更看重其利他性, 何时更看重其欺骗性, 现有研究并未给出答案。
其次是白谎研究的年龄范围的扩展。 当前成人白谎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特殊人群(比如情侣、医患中的老年人等)和特殊情境(比如教育情境中的亲子关系),但白谎的作用人群不仅仅是特殊群体和特殊情境,还包括青少年群体、成人群体以及老年群体,同时也包括他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成人及青少年是推进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其白谎行为将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而国内白谎的相关研究尚未涉及该年龄群体,目前仍是空白。
最后是白谎的实际应用探索。 白谎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且广泛,对人们的态度、行为和决策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现有成人白谎的研究可以尝试突破对人际关系研究的限制, 在其他更广泛的领域中进行探索,如学校教育、留守儿童健康人格塑造、孤寡老人临终关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