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县丁家沟镇初级中学 王一帆
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要求在初中数学教育改革中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要方向和目标。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在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以来,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不够合理,作业类型多是以练习题、试卷等为主,这类作业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但对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和其他能力的发展却起不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为此,我国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兴趣和爱好,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为了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作业设计理念进行更新,并通过对作业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提升作业质量。
数学学科知识有着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初中生而言有着一定的学习难度。再加上部分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不当,严重限制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的提升。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在义务教育阶段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使得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弊端日益体现。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形势,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树立起全新的教学观念,构建起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通过对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达到“减量增效”的效果,可以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并有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可以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在课后作业优化设计中,还要求教师根据不同水平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作业练习中得到巩固和能力的提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检测课堂教学效果是课后作业的一大重要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后作业完成的情况,及时了解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教学方案和教学策略的优化调整,保证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在以往的初中作业设计中,由于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存在重复性高、作业量大、作业内容不全面的问题,导致教师无法从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中,准确分析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平。而对课后作业优化设计中,要求教师减轻作业量,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可以从作业中得以体现和提升。如此一来,就可以将课后作业检验课堂教学效果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便于教师对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优化调整,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课后作业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促进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首先,课后作业具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优化课后作业设计,将更多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作业练习中,可以让学生在强化课堂所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保证数学教学效果;其次,课后作业具有反馈、调控等重要功能,通过对课后作业的优化设计,可以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基本学情,为课堂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最后,在课后作业优化设计的过程中,对于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更高效地完成课后作业,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虽然在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背景下,给初中数学作业设计提供了很多全新的思路和方法,但由于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得到及时更新,对于数学作业的认知过于片面,所采取的作业设计方法过于滞后,导致数学作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在传统作业设计理念中,认为只有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并形成固定的解题思维,提升学生解题水平。虽然题海战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但当他们遇到全新的问题时,往往不知所措。另外,这种机械式的作业,与学生的认知特征和发展规律是不符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角度和思维方式会存在较大差异,在这种机械式、重复性的作业中,无法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出来,进而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作业的适切性是指在作业设计中要从整体角度出发,对作业的难度、数量、结构和知识覆盖面等进行综合控量。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结合学生最近发展区,从学生掌握的可能性入手,保证作业难度的合理性,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够到。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注,明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盲目和误区,并选择合适的习题类型,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使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但在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在选择作业内容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随意性,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不符,严重影响到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以往的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多是以试卷、练习册等书面作业为主,实践类、调查类等作业形式较少,导致学生在课后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只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但却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严重影响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所布置的作业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并未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性,没有将作业划分为多种类型的作业,导致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课后作业设计,在“双减”政策中做出了明确规定,即每个学生每天完成数学作业的平均时长不得超过90分钟。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必须要对作业总量进行合理控制,保证学生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为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确作业布置的目标。在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在课堂中表现情况,制定科学的作业目标;二是凸显作业布置的重难点。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提炼出来,并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设置经典例题,让学生在例题完成的过程中,突破学习难点;三是合理把控作业布置能拿到等级。这就要求教师对课后作业进行分层,设置难度不同的作业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学生作业完成的效率和时长进行分析,并对各层次作业的总量、难度进行优化设计,确保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作业,并获得相应的进步和发展。
作业内容的选择是作业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往的作业设计中存在作业内容适切性不足的问题。在“双减”政策下,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作业设计理念,通过对作业内容的精心选择,提升作业的适切性,让学生可以在作业训练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课后作业划分为不同类型,即根据作业难度,将作业划分为基础巩固类、能力提升类和综合拓展类三大类型,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作业类型;二是精选作业内容,不论是何种作业类型,教师都必须要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对教材和教辅资料中的例题、习题进行精选,保证作业的经典性,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可以掌握这一类题型的解决思路,并举一反三,灵活运用到其他题目的解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并且通过习题精选的方式,也可以避免出现大量重复的训练作业,极大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三是教师不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布置超前作业,加重学生作业负担。同时教师还应与家长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增强课后作业,保证学生有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
根据调查显示,多数初中生对于数学课后作业的完成兴趣都不是很高,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与作业量大有关,也与作业形式单一有着很大关系。在“双减”政策中也呼吁各学科教师通过对作业形式的优化创新,让学生乐于去完成作业,并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并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创新作业形式,丰富作业类型,增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除了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设计实践类作业、观察类作业、探究类作业等,让学生在数学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其他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可以得到有效拓展。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等课时的课后作业为例,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除了练习题这类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观察生活中数学现象的观察类和探究类作业。比如,可以让学生将现实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记录下来,并运用课堂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分析为什么会运用这些图形,如果换成其他图形是否可行。通过这样的作业,既可以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利的。
作业指导是课后作业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保证课后作业效果的有效途径。但在以往的初中数学课后作业设计中,多数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课后作业指导严重不足,导致学生作业完成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双减”政策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必须要加强课后作业指导工作。在课后作业指导环节主要包括学生作业批改、学情反馈、作业评价和作业指导等方面的工作。在学生作业批改的过程中,为了减轻作业批改负担,教师可以通过互助小组的方式,让学生按照作业批改的标准,相互批改作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和汇总工作,将学生在作业完成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找出来,并在后续的作业讲解中重点讲解。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进行变式拓展,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而在作业评价和作业辅导环节,教师则需要将分层教学的理念引入到其中,针对学生的个性问题进行单独评价和辅导,并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极大地减轻了中小学生的作业压力,不过与此同时,对于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双减”政策的要求,准确把握双减下的作业设计原则和要求,并树立起全新的作业设计理念,实现对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创新,让学生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内化,同时其他综合能力和素养也可以得以拓展和提升,进而将数学作业的功效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