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圆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机遇期。社会环境的变化、科技发展对高校发展、高校评价体系、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才培养工作是推进教育强国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通过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安排课程内容、调度优秀教师等来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务管理人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了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和层次。
强调因此新时代对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新要求。对于高校教育教务管理人员而言,面临着专业素养提升的新课题。高校的教务管理岗位是综合性非常强的岗位,需要联系沟通学生和教师,安排课程内容和课程日程,还要安排各种考试和实践活动,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
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任务,必须常抓不懈。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围绕着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教学安排工作进行,必须在工作中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在提高思想政治意识方面做出表率。只有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教务管理人员,才能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妥善地贯彻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当中。近年来高等教育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内外社会环境,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也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工作至关重要。尤其是一些高校,教师师德失德、行为失范的事件屡次发生,严重影响到了高校的教学秩序和人才培养,同时也影响到了高校的社会声誉。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敲响了警钟。在内外部环境异常复杂的当下,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势在必行。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在教学管理与组织方面要担负起责任来。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首先就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站位,具有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才能够在工作中把思想政治观念严格贯彻下去、贯穿于其中。要在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组织和管理当中注重思想政治意识,真正把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优秀教师安排合理,同时也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去关注失范的行为,和教学工作中的歪风邪气作斗争。
高校的教务管理是一个综合性非常强的岗位。对于教务管理人员来说,处理好各种事务涉及方方面面,对个人的能力素质也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务教学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由谁来干都行,而是必须由专业的人、有责任心的人负责,需要能长期在这个岗位上不断奉献、不断自我提升的人来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务管理中各种事务处理的能力。
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非常具体、琐碎,是一项专门性的工作。但是教务管理人员却不是专门学教务管理专业出身,事实上我国的高校专业设置中也并没有这样的一个专业。大家只能是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摸索、总结工作的规律,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形成自己的专业能力。随着各种情况的不断发展变化,高效教务管理人员还应该继续提高事务处理的能力。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提高沟通协调能力。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决定了他们和教师、学生的沟通交流非常频繁、普遍,在工作中需要经常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现实需求,在汲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学教务工作,为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支持,最终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2]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务管理人员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非常重要,只有形成良性的互动,才能把能真正行之有效地推动工作的意见建议搜集回来,才能真正贯彻、落实学校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等。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教务管理人员的许多对外沟通与联系,都要依靠各种公文进行。大到课程体系的变动,小到任课教师的调整,事无巨细,离不开各类公文。对于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来说,公文就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近年来,各地的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因在公文写作方面显露出短板而频频出现各种公共舆论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在教务管理中如果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势必会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因此,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该把自己的看家本领——公文写作能力当作一项重要的内容常抓不懈,不断提高。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提高执行力。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的具体事务,在制定了各种计划、各种目标,规定了各种要求、各种指标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在全校或者某个二级学院庞大的教学体系之下科学运行,最终达到计划中的各种规划指标。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强有力的执行力推动这些工作的合理运转,其中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也是分为层级体系的,在学校的教务处,由处长带领学校的教务管理人员来做顶层设计;在各二级学院,由分管领导和负责教务工作的教务员具体完成这些工作。在这样的一个体系中,如何保证教学教务工作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如何保证这些规划、设计能够在各二级学院(或者其他二级单位)有效地布置下去、有序地执行下去。都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把执行力提高到新的高度。
要从全局性的高度认识教务管理工作,由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而得到教务管理人员的认同感。只有提升了对本职工作的认同感,才能够在工作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脚踏实地地为提升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奉献智慧和力量。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本质上是服务型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面对各种纷繁复杂的事务,工作人员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学校的教务工作运转得更好,工作当中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教师和学生。所以从事一段时间教务管理工作之后,可能会带来严重的职业倦怠感。[3]因为教务部门的工作一年又一年周期性地周而复始,而提升、轮岗的机会有限。反观自己服务的对象,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离开了校园,奔赴美好的事业和生活;教师也在逐步的教学过程中发表了科研成果,申请到各级课题,晋升了教学职称。但是对于教务管理人员来说,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他们年复一年依旧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这样的工作环境势必会带来职业的倦怠感,甚至有部分教务管理人员提出调换岗位。对于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来说,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这样的情绪也是正常的。
在新时代的高校教务管理工作中,应该尽力克服这种职业倦怠,努力提升职业认同感。教务工作虽然是一种相对枯燥、琐碎的工作,但是教务部门属于高校教学工作的“中枢”。一个几千甚至上万人的高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都必须依靠教务管理人员的科学安排。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并不仅仅是一种服务性工作,也是一种基础性和保障性的工作,没教务管理的科学有序就没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在这个方面教务管理人员的贡献很大,理应受到重视和尊重。
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提高职业认同感的落脚点,就是增强责任意识。教务管理工作本质上是为他人、为学校服务的工作,牵涉的面很广。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在工作中造成疏漏,甚至带来巨大的损失。具有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就能够在工作中拥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带着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就能够在工作中提高效率、提升水平,减少错误,更好地提升教务管理工作服务高校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工作。“教务管理人员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在熟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能够运用业务技巧,以任务为导向,合理调度教学和实验资源,有序开展教学、考试和学籍等工作,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各样活动提供有力保障。”[4]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不断地向前迈进,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工作也提出了各种新的要求,高校的课程设置、内部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要求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务管理工作是为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服务的,当服务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教务管理工作也需要根据这种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就不能总是用老眼光、旧经验来对待日新月异的工作环境、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而是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用创新的思维对待工作,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工作。是否能够创新,已经成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否能够适应时代新发展、新要求,提升档次、再上台阶的关键因素。“创新意识强烈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际工作中教务教学管理方法与模式的设计与改进效果,能否与本校实情相适应,对于推动本校教务教学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有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4]
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能力。现在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决定了高等教育工作存在着各种新的发展和变化,高校教务管理人员要想在工作中不被淘汰,永远跟上改革的步伐,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去学习、再学习。只要从事教务管理工作,学习就贯穿始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够在工作中勇于进取、不断进步。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从点点滴滴学起,从涉及教务工作的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通过提升学习能力,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快速的提高。创新能力是在对自己的工作全方位掌握、对自己的不足有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逐步养成的。通过学习,带动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不断创新,使高校教务管理的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拓展,各单位办公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内容繁杂,通过合理化使用网络和计算机,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能够为教务管理带来颠覆性的变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使用计算机处理各项事务的能力并不高,许多人员因为年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问题,还停留在打打字、画画表格的水平,网络和计算机的优势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事实上,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计算机在统计、分类、自动识别、远距离传输等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功能,完全可以应用到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当中。因此,“教务人员必须对教务工作中的相关业务以及管理制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能够对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知识加以熟练应用。”[5]而且,做一些简单的统计和分类等也仅仅是对于网络、计算机功能的浅层次使用,未来随着教务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的提升,网络和计算机还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务管理人员在熟练使用网络和计算的基础上,还要在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方面下功夫。“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功能明确、操作便捷的教务管理信息平台,使教务管理行为不断走向规范。”[6]信息化管理对于高校的教务管理工作有很大的积极作用。首先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同时也能保证教务管理工作的保密性、安全性,还能够使教务管理工作提高准确率和精确性。通过信息化管理,教务管理工作就建立了一种多元的智能网络,许多在之前看起来孤立、单一的工作都联系在了一起,很好地做到了资源共享,也解决了教务管理工作中的不规范、不及时等问题,大大提升了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水平。
面对纷繁负责的工作局面,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教务管理工作,并非是可有可无的“打杂”工作,而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中心工作。要在思想上树立教务管理重要、教务管理必要的意识,而后才能真正感受到提升高校教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的重要意义。同时,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是一种联通四面八方、沟通上上下下的工作,需要教务管理人员具有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就是教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因此,教务管理人员应该在工作中从点点滴滴做起,从日常管理抓起,事无巨细地开动创新思维,寻求提升和突破的方法。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对于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教务管理人员提升专业素养必然是一个长期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