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老年慢性鼻窦炎的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11-21 03:07孙贵虎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局麻鼻窦炎全麻

孙贵虎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多发疾病,疾病发作后常表现为头痛、鼻塞、嗅觉下降[1,2]。目前,临床关于疾病常见的治疗措施为手术治疗,其中鼻内镜手术应用较为广泛,该措施具有损伤小、清除病变彻底、手术视野清晰等优点,对疾病治疗及预后均具促进作用[3,4]。但由于手术部位较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阻碍疾病治疗及恢复。本文主要是对100 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分析,表明不同麻醉方式下患者应激指标、疼痛状况均具显著差异,临床需结合患者实际状况选择科学的麻醉方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慢性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每组50 例。局麻组男30 例、女20 例;单侧发病28 例、双侧发病22 例;年龄60~80 岁,平均年龄(68.49±1.59)岁。全麻组男31 例、女19 例;单侧发病26 例、双侧发病24 例;年龄61~79 岁,平均年龄(68.50±1.6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100 例患者均确诊慢性鼻窦炎,且符合鼻内镜手术相关指征;②患者以及家属均对本次研究试验的方法和目的知情;③年龄≥60 岁,临床资料完整,自愿配合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鼻内翻性乳头状瘤;②心肝肾等脏器功能障碍;③恶性肿瘤疾病;④依从性差;⑤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⑥前额底病变(脑膜脑膨出、动脉瘤样骨囊肿等);⑦中途退出本次研究;⑧鼻腔结构畸形。

1.2 方法 局麻组采用1%丁卡因 20 ml+1%肾上腺素 4 ml 混合液,用无菌棉片浸泡,每5 分钟注入鼻中隔黏膜、鼻顶、全鼻道、下鼻道、嗅裂各1 次,共3 次。表面麻醉后,将20 ml 1%利多卡因、8 滴相同浓度的肾上腺素注入钩突切口周围、上颌窦开口、鼻丘黏膜下、息肉、中鼻甲后内侧缘和中鼻道后段。

全麻组采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吸入麻醉。术前0.5 h 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麻醉诱导:1.5 mg/kg 丙泊酚+0.1 mg/kg 维库溴铵+0.03 g/kg 芬太尼+0.1 mg/kg咪唑安定。持续吸入2%~3%七氟醚。麻醉维持:微量泵静脉输注0.2 μg/(kg·min)芬太尼+5 mg/(kg·h)异丙酚。术前3 次,鼻腔填塞物为20 ml 生理盐水和4 ml 肾上腺素混合溶液棉片,浓度为0.1%。每次间隔5 min,填塞位置与局麻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应激指标(Cor、NE、E)水平以及麻醉效果。分析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主要分析指标包括麻醉前、麻醉结束时、术后2 h,总分设置为10 分,分数与患者的疼痛程度呈正相关;对两组术前、术后2 h 应激指标状况进行评估:包括Cor、NE、E;采用医师客观评价法,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将其分为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麻醉失败。上述指标分别表示为患者自觉无疼痛、轻微疼痛、有明显痛感;在耐受范围的剧烈疼痛;超过承受范围,影响手术进程。麻醉总有效率=(麻醉完全+麻醉良好+麻醉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比较 麻醉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结束时、术后2 h 全麻组VAS 评分均低于局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VA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局麻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 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Cor、NE、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全麻组Cor、NE、E 均高于局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 应激指标比较 ()

表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 h 应激指标比较 ()

注:与局麻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 全麻组麻醉总有效率与局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比较[n(%)]

3 讨论

慢性鼻窦炎包括多组鼻窦炎、单组鼻窦炎、全组鼻窦炎。慢性鼻窦炎的症状包括分泌物和脓性鼻腔、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源性头痛、伴有嗅觉缺失。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鼻窦炎患者可能同时合并鼻息肉或变应性鼻炎。若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和药物治疗后,症状仍然没有改善,临床需及时建议患者接受手术治理。大部分的鼻窦炎手术效果很好,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能有鼻窦炎复发的倾向,需要长期的术后药物治疗,如长期鼻腔喷激素等。慢性鼻窦炎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对患者生活质量、机体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威胁[5,6]。主要发病原因为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多发群体为低龄、年老体弱者,患者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头痛、慢性咽炎、脓涕、鼻塞等症状[7,8]。患者出现以上疾病表现后需及时入院接受检查与治疗,防止疾病恶化增加治疗难度。鼻内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是鼻窦炎患者首选的手术方法。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鼻内窥镜技术,不仅可以解除鼻道和开口复合体的阻塞,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鼻窦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从而既可以清除病灶,又可以保证鼻腔的生理功能。相关研究表示,多数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是在局麻下进行的,会有感觉,但疼痛不大,大多数患者都能忍受,患者行该手术措施后需要在相关医嘱指导下积极配合药物治疗,坚持鼻腔冲洗、定期复查等方法,进而减少复发。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鼻内镜手术逐渐广泛应用至临床,并发症少、治愈率高,但关于麻醉方式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手术部位较深,疼痛明显,容易引起应激反应,增加并发症发生率[9,10]。因此,临床需从疼痛、应激反应方面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的实际临床应用价值。全麻容易导致早期并发症无法被及时发现,与局麻相比,其对全身重要器官及系统的影响较大[11,12]。除此之外,全麻患者术后VAS 评分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患者疼痛。相关研究表示,鼻内镜手术进程慢,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与手术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大,导致术野清晰度不佳。经过有效的麻醉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内镜手术中出血量。有学者表示,给予患者全麻后其出血量显著多于局麻,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局麻过程中肾上腺素的配合使用,导致鼻黏膜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手术出血量。除此之外,局麻时肌肉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出血量的效果。除此之外,术后出血量大与手术时间之间存在直接关系,全麻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局麻患者。除此之外,有学者表示,局麻患者在术后早期有意识,临床在对患者进行疾病治疗时可以通过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对手术深度进行控制,提升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有效抑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相关学者在对局麻与全麻疗效分析时表示,前者效果低于后者,但随着临床麻醉技术和手术技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手术需求,患者可以有效适应术中疼痛感,进而导致局麻患者术后VAS 评分低于全麻患者。除此之外,全麻患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长期处于无痛状态,当麻醉药品的疗效在术后逐渐下降时,其对疼痛的感知增加,进而导致患者很难突然接受疼痛刺激,进一步增加患者疼痛感。

综上所述,鼻内镜手术治疗中,局麻与全麻效果相当,二者各具优势,临床需对患者实际状况进行评估后,选择最佳麻醉措施,进而保障患者提升手术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局麻鼻窦炎全麻
局麻剑突下单切口胸腔镜双侧交感神经阻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张赞臣的鼻窦炎神方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药物保守治疗一例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护理路径在局麻下PCLN健康宣教中的应用研究
腹股沟斜疝在局麻下行无张力修补术后疗效观察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