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凤娟
在人们生活压力逐渐增加以及社会节奏逐渐加快的情形下,偏头痛患者发病率显著增加[1]。特别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因为学习压力较大,所有偏头痛疾病发病率明显较高[2]。作为神经血管功能失调性疾病的一种,呈现出发病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反复性强等系列特点,于早期主要呈现出畏光、畏声、恶心、呕吐等系列表现,未经及时干预会导致不适感以及疼痛感增加[3]。偏头痛疾病出现,会对高中生学习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会导致患者呈现出睡眠不足的现象,导致第2 天学习不集中,对学习造成耽误[4]。并且伴随时间延长,患者易出现暴躁等一系列负面情绪,长时间如未获得有效治疗,则会导致治疗信心显著降低。治疗期间,盐酸氟桂利嗪药物获得广泛运用,其能够将患者颅内血管扩张[5]。作为第二代哌嗪类钙拮抗剂的一种,虽然能够将疼痛感进行一定程度缓解,但难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此种情形下,养血清脑颗粒有效应用能够获得显著效果,其能够将脑血管痉挛缓解,使脑组织血液供应获得改善。作为复方纯中药制剂一种,联合药物应用可获得确切治疗效果[6]。本研究选取2016 年1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100 例高中生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和研究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旨在探讨对高中生偏头痛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达到促进高中生偏头痛患者良好预后的目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100 例高中生偏头痛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 例。常规组男30 例、女20 例;年龄16~19 岁,平均年龄(18.12±0.25)岁;病程5~45 个月,平均病程(25.29±2.52)个月。研究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17~19 岁,平均年龄(18.25±0.28)岁;病程6~46 个月,平均病程(25.36±2.5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头痛发作次数>2 次/个月;②患者未表现出本次试验药物过敏现象;③病程≥5 个月;④对于本次研究要求均知晓。
1.3 排除标准 ①呈现出抑郁症等情况;②呈现出肝肾功能异常情况;③呈现出高血压、颅内感染以及癫痫等情况;④以往存在颅脑外伤史。
1.4 终止试验标准 ①患者呈现出系列不良事件,临床医师对事件展开对应判别,需要停止临床试验;②在进行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系列体征以及症状,对疾病治疗产生影响;③试验开展期间呈现出严重偏差现象,无法继续进行本次试验;④患者自身决定终止此次试验。
1.5 脱落标准以及处理原则 ①患者主动要求将知情同意书撤回;②研究人员针对高中生偏头痛患者病情、病因以及脱落情况展开详细、清晰记录,并且对于患者相关数据均保存,创建档案,以供后期数据分析。
1.6 方法
1.6.1 常规组 患者采用盐酸氟桂利嗪[遂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316,规格:5 mg(按C26H26F2N2计算)]治疗,2 粒/次,1 次/d,连续治疗20 d。
1.6.2 研究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60082,规格:4 g)治疗。1 袋/次,3 次/d,连续治疗20 d。
1.7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7.1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显效:患者疼痛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有效减少,程度>2/3;有效:患者疼痛发作次数以及疼痛持续时间获得减少,程度1/2~2/3;无效:未达到上述治疗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2 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感 包括VAS 评分、头痛指数。①VAS 评分主要对机体疼痛感实施评估,0~10 分,分值越高,对应疼痛感越强烈。②头痛指数:1 分:未表现出明显头痛感;2 分:患者头痛感轻微,但是日常生活未因此受到影响;3 分:患者头痛为中度,无需卧床休息,但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4 分: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呈现出重度疼痛情况。
1.7.3 比较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 包括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
1.7.4 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包括胃肠道反应、嗜睡、食欲减退。
1.7.5 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血流速度、用药后起效时间平均血流速度包括MCA 平均血流速度及ACA 平均血流速度。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VAS 评分、头痛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 评分、头痛指数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疼痛感比较(,分)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少于常规组,头痛持续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
表3 两组患者头痛发作情况比较 ()
注: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患者MCA 平均血流速度、ACA 平均血流速度、用药后起效时间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MCA 平均血流速度、ACA 平均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MCA 平均血流速度、ACA 平均血流速度低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用药后起效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MCA 平均血流速度、ACA 平均血流速度、用药后起效时间比较 ()
表5 两组患者MCA 平均血流速度、ACA 平均血流速度、用药后起效时间比较 ()
注:与常规组比较,aP<0.05
偏头痛作为特殊头痛症型的一种,在头痛发作初期会表现出强烈的颅内血管收缩,从而导致5-羟色胺水平升高,使患者呈现出血管痉挛现象,导致钙离子内流,促进血管壁扩张,对大脑大动脉进行作用,呈现出张力性收缩作用消失现象,从而表现出头痛症状[7-9]。对高中生而言,因学习压力较大,所以偏头痛患者发病率显著较高[10-12]。当前对于此种疾病尚未明确具体病因,分析同内分泌、遗传因素、饮食、代谢因素以及精神因素存在相关性。偏头痛患者多存在偏头痛家族史[13-15]。诸多偏头痛患者会表现出ACA 以及MCA 血流速度加快现象。当前治疗中,西医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较为常见。为将机体疼痛感缓解,治疗期间盐酸氟桂利嗪药物应用较为常见,其能够将脑组织血流量增加,使血管平滑肌获得松弛,防止细胞内钙离子超载,针对钙离子内流过量以及5-羟色胺释放进行选择性抑制,属于新型长效非选择性脂溶性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的一种,虽可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难以将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高[16-18]。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头风”为偏头痛疾病归属范畴,主要因聚湿生痰、瘀血阻络、气郁化火、脾失健运、肝阳上亢导致。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对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平肝潜阳、通络止痛、滋阴补血的效果[11]。对中药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包括当归、川芎、钩藤、白芍、熟地、鸡血藤、珍珠母、夏枯草、决明子、延胡索以及细辛。其针对血虚肝旺造成的头痛、心烦易怒、眩晕眼花以及失眠多梦可获得明显治疗效果。处方中川芎、当归、熟地以及白芍属于主药,其中川芎可理气活血,当归可养血活血,熟地可滋阴养肝,白芍可养血柔肝,四种药物联合应用,可获得活血补血养肝治疗效果。延胡索以及鸡血藤应用可活血祛瘀,将主药活血止痛效果明显增强;夏枯草、钩藤、决明子以及珍珠母可获得安神定志、平肝潜阳效果,可将主药清肝泻火治疗效果显著增强[12]。所有药物配合细辛(祛风止痛)进行治疗,既能够通络补血清脑,又能够安神养血清肝。从现代药理学角度进行分析,采用养血清脑颗粒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将体液成分改变以及钙离子内流显著减少,将脑组织针对缺氧缺血表现出的耐受能力提高,使颅内缺氧状况获得改善,将脑血流量增加,使全身血管功能失调获得改善。在偏头痛患者治疗中,可将软脑膜小动脉扩张,使颈内动脉以及椎动脉血流量增加,将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使外周痛觉信号传递以及患者中枢表现出的兴奋性显著减弱,从而对硬脑膜肥大细胞进行稳定[19,20]。
本次研究发现,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常规组7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VAS 评分(1.77±0.26)分、头痛指数(1.39±0.55)分均低于常规组的(2.36±0.89)、(2.21±0.5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头痛发作次数(0.43±0.15)次/周少于常规组的(1.89±0.55)次/周,头痛持续时间(2.43±5.69)h/次短于常规组的(10.41±3.23)h/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低于常规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MCA 平均血流速度(58.13±10.14)cm/s、ACA 平均血流速度(47.52±4.13)cm/s 低于常规组的(75.02±10.25)、(58.13±10.09)cm/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用药后起效时间(2.82±0.05)h短于常规组的(6.11±2.16)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证明采用盐酸氟桂利嗪+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机体缺氧、缺血状态得到纠正,将钙内流而造成的血管扩张有效延缓,对细胞内钙离子水平进行调节,使脑组织血流量增加,对头痛发作进行抑制,针对血小板聚集、脑血管收缩进行有效抑制,使脑组织血液循环获得改善。联合治疗后,可将头痛发作抑制效果提高,将血管痉挛有效缓解,使脑组织提高缺氧耐受性,使软脑膜微循环获得改善,取得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的治疗效果,充分表明采用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对高中生偏头痛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养血清脑颗粒+盐酸氟桂利嗪联合治疗高中生偏头痛,可将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提高,将疼痛感、头痛发作情况减少,并使不良反应减少,减慢MCA 及ACA 平均血流速度,使用药后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促进高中生偏头痛患者的良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