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嵌顿疝患者的效果研究

2022-11-21 03:07魏洪吉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魏洪吉

腹股沟嵌顿疝是一种血液循环障碍疾病,发病原因是腹腔脏器经过腹壁缺损的部位进入疝囊后,由于狭窄的外环使其不能自行进行复位,然后停留在疝囊内,该病较为凶险,若不能及时得到治疗,会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者可能出现死亡[1,2]。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操作较为简单,但是容易出现较强的应激反应,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效果不理想。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可将手术视野引入到腹膜层次前,在腹膜外操作可将疝环及疝内容物的约束及时解除,并对腹壁的缺损部位进行修补,明显改善患者病情,且具有较小的手术切口,有助于患者康复[3]。本研究对2019 年8 月~2021 年7 月收治的80 例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对临床指标、疼痛程度、应激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8 月~2021 年7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27~73 岁,平均年龄(59.71±8.84)岁。对照组中男29 例、女11 例;年龄28~74 岁,平均年龄(59.63±8.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成人腹股沟疝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年版)》[4]诊断标准;②经X 射线检查确诊;③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者;②认知障碍、精神疾病者;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前排空尿液、禁食禁饮,取平卧位,硬膜外进行麻醉,在腹股沟韧带平行的上方做一个长约3~5 cm 的开放式切口,将腹外斜肌腱膜逐层进行分离,下方的腹内斜肌、腹股沟韧带及联合腱均暴露出来,对疝囊的位置进行确认,若较小的疝囊可剥离,较大的疝囊需要将其纳入腹腔,并在颈部进行高位结扎并横断。将填充式网塞放置在疝环内,使网塞外缘和腹横筋膜保持平行,进行缝合、固定,将精索提起并在后面放置补片,将腹股沟管后壁用其进行覆盖,连同周围腹横筋膜用编织线缝合并在疝环上固定,最后将切口缝合。

1.3.2 观察组 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术前准备与对照组相同,取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在脐孔穿刺,建立二氧化碳气腹[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在脐部10~12 mm 套管放置30°腹腔镜,作为观察孔,分别置入5 mm 套管于患侧腹直肌外侧平脐、对侧腹直肌外侧脐下水平,作为操作孔,探查腹腔,观察疝的情况,切开腹膜,分离腹腔膜间隙,将外侧腹膜瓣向下游离至髂腰肌中部水平,充分显露疝的外侧缘,分离内侧间隙,将内侧腹膜瓣向内侧、向下分离,然后对疝囊进行分离,较小的疝囊剥离,较大的疝囊在明确没有其他疝内容物后对其进行近端结扎并横断,将补片直接覆盖在腹膜前间隙的分离范围,随后进行远端边缘止血,在腹膜前间隙防止疝囊解剖补片,保证完全覆盖,可采用连续缝合将切口关闭。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指标、疼痛评分、手术前后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①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定,分值范围为0~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6 分为中度疼痛,7~10 分为重度疼痛,评分越高则说明疼痛程度越严重。③应激指标:手术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3000 r/min 进行15 min 离心处理,提取血清,对Cor、β-EP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NE 应用改良荧光法检测。④并发症:尿潴留、切口血清肿、阴囊水肿。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术前,两组Cor、β-EP、N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r、β-EP、NE 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手术前后应激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比较,b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疝气是指人体脏器或组织和正常部位脱离,人体产生阴囊部肿块或腹股沟,使患者出现剧烈疼痛的疾病[5]。腹股沟嵌顿疝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发病率为0.3%~2.9%,且以男性患者居多,发病原因是高强度劳动增加腹腔内压力,疝内容强行将囊颈扩张从而进入疝囊,被囊颈弹性收缩时卡住且不能进行自行还纳,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呕吐、腹部绞痛及便血等,若不能将嵌顿及时解除,可引发绞窄性疝,使疝内容物出现坏死、缺血等严重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6,7]。因此,寻求一种科学有效的术式对该病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腹股沟嵌顿疝患者常采用的治疗术式,对临床症状可进行有效缓解,但是有较大的手术切口,患者疼痛感明显,引发多种并发症,对预后造成影响[8]。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膜外的间隙操作,可防止对腹腔进行干扰,且在腹腔镜的辅助下,操作者能够拥有较好的手术视野,对腹腔内脏器、组织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对腹壁和疝环下动脉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将补片更好地置入,降低因补片位置不当对术后疝复发造成的影响[9,10]。李会齐等[11]研究发现,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嵌顿疝进行治疗,总并发症发生率22.22%明显低于常规无张力疝修补术5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本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嵌顿疝治疗中可有效避免粗暴的分离操作,且减少患处暴露时间,防止细菌感染,使其炎症反应尽量减轻,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12]。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22.37±6.12)h、首次排气时间(10.21±2.27)h 及住院时间(3.57±1.13)d均短于对照组的(46.27±9.86)h、(16.07±3.74)h、(6.27±2.59)d,术中出血量(19.23±4.27)ml 少于对照组的(46.09±6.19)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切口较小,但具有较佳的手术操作空间,易于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治疗效果较理想,降低腹膜损伤风险,使患者的恢复加速,缩短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13,14]。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的疼痛评分分别为(3.08±0.90)、(2.56±0.76)、(2.15±0.70)、(2.01±0.6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37±1.02)、(3.81±1.03)、(3.26±0.93)、(3.09±0.8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不用进行大面积的解剖,在手术中可将腹股沟嵌顿疝的位置观察清楚,避免损伤患者的健康组织,并通过腹腔镜对患者的血管及神经进行观察,有利于补片正确放置,加速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15,16]。在本研究中,术前,两组Cor、β-EP、N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or、β-EP、NE 均明显高于术前,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的创口较小,可防止患者的正常组织受到损伤,对患者的机体影响更小,可有效缓解强烈的应激反应[17]。

综上所述,腹股沟嵌顿疝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前腹股沟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可以促进临床指标的改善,使疼痛程度降低,使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应激反应较小,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疝囊修补术腹股沟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和TEP手术对疗效对比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疝囊处理的研究进展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拍拍腹股沟预防妇科病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日间手术模式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
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