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探讨

2022-11-21 03:07刘乃旺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髌骨入路胫骨

刘乃旺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主要包括Ⅵ型骨折、SchatzkerV骨折,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膝关节创伤性骨折,在全身骨折中的占比为1%[1]。引起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原因为高能量损伤,属于较为典型的关节内骨折。膝关节是全身最为复杂的关节,运动量和负荷较大,胫骨上端的骨质较为薄弱,若发生高能量的碰撞,发生骨折的可能性较大,可造成胫骨平台移位、劈裂、塌陷等,且此种骨折常伴随交叉韧带、周围软组织、关节内半月板等严重损伤。及时修复软组织损伤对改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若骨折复位和内固定效果不满意,可导致膝关节畸形或者是疼痛,且患者后期并发症较多,存在较高的致残风险。目前,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治疗方式较多,包括前外侧单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内外侧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膝关节正中手术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等,手术方式各具有优缺点[2]。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认识更加充分,治疗措施也更多,有效提升了该种骨折的治疗效果。本文实施对照分析,选择本院收治的128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改良双钢板内固定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9 月10 日~2020 年9 月10 日骨科诊疗的128 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以随机综合平衡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64 例。实验组患者男34 例,女30 例;年龄最小28 岁,最大73 岁,平均年龄(50.09±8.49)岁;车祸致伤24 例,高空坠落致伤16 例,重物砸伤9 例,运动致伤12 例,其他原因致伤3 例。参照组患者男33 例,女31 例;年龄最小30 岁,最大71 岁,平均年龄(50.08±7.67)岁;车祸致伤22 例,高空坠落致伤17 例,重物砸伤9 例,运动致伤13 例,其他原因致伤3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均自愿参加本研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CT 检查确诊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实施本研究。排除标准:全身感染性疾病、既往有胫骨平台手术史、麻醉禁忌证、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机制异常、病理性股骨颈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等患者。

1.3 方法

1.3.1 参照组 采取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前选择损伤较为严重的一侧胫骨平台实施复位处理,继而对另外一侧实施复位,复位后保证胫骨轴线正常,对于存在明显塌陷和移位情况的患者实施骨刀开孔,解剖复位软骨下骨,通过克氏针进行固定,经X 线透视下全面观察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复位满意后取自体髂骨实施植骨填塞,选择长度适宜的锁钉加压钢板进行固定,通过拉力螺钉锁定加压钢板远端螺距,对于远端骨折端实施固定,完成以上操作后缝合手术切口,结束手术。

1.3.2 实验组 采取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于膝关节前外侧髌旁做S 形切口,切口距离髌骨上缘约5 cm,沿着髌骨的外侧支持带至髌骨的下缘向内侧绕髌骨下缘转至中线,沿胫骨嵴外侧延伸,尽量避免暴露胫骨内侧,在影像学辅助下置入薄而小的T 形或者是L 形的钢板,掀开皮肤与皮下组织,避免破坏皮肤组织。打开关节囊后向内掀开髌骨,充分暴露出膝关节后依据骨折情况采取巾钳和克氏针进行辅助复位,对于交叉韧带与半月板情况进行观察,一旦发现损伤应及时进行一期修复或者是切除半月板。牵开半月板,观察关节面有无塌陷,若存在塌陷则需要实施撬拨复位,在空腔下填塞植骨,确定植骨量充足且关节面恢复满意后,于外侧安放高尔夫钢板,内侧安放T 形或者是L 形的支撑钢板,首先固定外侧,继而固定内侧,术后放置负压引流,逐层缝合切口,结束手术。

切口愈合后,患者扶双拐进行患肢无负重功能锻炼(期间患肢严禁负重);至术后1 个半月,复查X 线片,若见骨痂生长,则开始部分负重,约体重的1/10;至术后3 个月,再次复查X 线片,若骨折愈合良好,则开始半负重下地行走;至术后6 个月,复查X 线片,若骨折完全愈合,则开始逐渐弃拐患肢全负重下地行走。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围手术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治疗前后TPA、PA。③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感染、皮肤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神经损伤等。④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应用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评分≥90 分;良:评分为80~89 分;可:评分为70~79 分;差:评分≤69 分。优良率=(优+良+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注:与参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TPA、PA 比较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TPA、PA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PA、PA 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PA、PA 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4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可造成内外侧的平台受力不均匀,进而发生骨性关节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情况更为严重,内外侧平台骨折难以进行充分解剖复位,因此治疗的难度较大[3]。造成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原因是高能量的创伤,例如车祸、运动、高空坠落、重物撞击等,多伴随存在胫骨平台劈裂、塌陷等,同时有周围软组织、韧带损伤情况,严重时累及骨干、骺骨等部分[4]。对于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临床常用的入路方式包括后内侧入力、外侧入路、双侧切口入路、前正中入路等,不同入路方式的优势不同,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损伤程度,继而选择合适的入路方式[5]。传统手术方式主要是普通钢板加空心钉内固定,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骨折部位发生再次移位的可能性较大,此极易造成骨折不愈合[6,7]。

传统膝正中切口在暴露内侧平台时需要大面积的剥离胫骨前区,可对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及骨端造成破坏,增加术后感染及皮肤坏死的风险,同时还可造成骨折延迟愈合[8]。以此为基础,通过实施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以S 形切口实施手术,切开至髌骨的下缘同时向下延伸,切口的延长能够向内侧翻起髌骨,以更充分显露出整个胫骨平台以及膝关节[9]。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过程中应用T 形或者是L 形的支撑钢板,不仅具有支撑固定的效果,同时还可促进骨折复位,可最大程度恢复术后膝关节功能,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10]。S 形切口能有效避免传统治疗时正中切口对于胫前区软组织的破坏,降低皮肤坏死、感染风险,治疗效果更为显著[11,12]。

综上所述,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采取改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可缩短手术以及恢复时间,同时还可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具有操作简单、易掌握、固定可靠等优点,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髌骨入路胫骨
全膝置换术中髌骨的处理/HELD M B,GAZGALIS A,SARPONG N O,et al//JBJS Rev,2021,9(9).doi:10.2106/JBJS.RVW.21.00054.
走路膝关节总是发软当心髌骨脱位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住院时间、出院安排、90 d并发症和翻修率:一项比较直接前入路、后外侧入路以及直接上方入路的研究/SILJANDER M P, WHALEY J D, KOUEITER D M,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6):1658-1661.doi: 10.1016/j.arth.2020.01.082. Epub 2020 Feb 5.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不置换髌骨的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去神经化对术后疗效的影响研究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髌骨软化症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