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炼 吴文华
脓毒血症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的疾病,主要是因细菌、病毒等病原菌进入到人体血液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液扩散至宿体其他组织或是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所引起的一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对于脓毒血症患儿,疾病发生后可表现为发热、寒战、心慌、呼吸急促、精神状态改变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不及时采取有效且正确的治疗措施,可直接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2]。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挽救患儿的生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在治疗脓毒血症患儿时以纠正供氧失衡为主,连续血液净化作为临床常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其可以将患儿体内的各种毒性物质、炎性介质等清除,以此维持患儿的生理功能平衡,改善患儿的病症[3]。鉴于此,本文主要将本院收治的27 例重症脓毒血症患儿作为实验对象,探析连续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21 年2 月本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7 例脓毒血症患儿作为实验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16 例)和观察组(11 例)。对照组患儿男8 例(50.00%),女8 例(50.00%);年龄最小4 个月,最大11 岁,平均年龄(6.25±2.34)岁;体重3.9~34.0 kg,平均体重(17.28±6.65)kg。观察组患儿男9 例(81.82%),女2 例(18.18%);年龄最小3 个月,最大11 岁,平均年龄(6.22±2.36)岁;体重3.6~35.0 kg,平均体重(17.31±6.64)kg。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n(%),]
注:两组对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家长均对本研究知情,签订同意书;②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③临床资料完整者;④均符合脓毒血症相关诊断标准者[4]。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②无法随访者;③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④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即给予重症监护、呼吸机辅助通气、抗感染、扩容及改善循环、对症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以及空心纤维透析器过滤器进行治疗,治疗模式为血液透析滤过,血流量为3~5 ml(kg·min),置换液为20~35 ml(kg·h),治疗过程中交换总量控制在0.5~0.8 L/d,治疗时间控制在6~12 h/d。净化液为改良后的Port 配方,电解质浓度分别为:钾(K+)4.0 mmol/L、钠(Na+)140 mmol/L、氯(Cl-)18.6 mmol/L,且置换液中不一定加入碳酸氢钠,治疗时间为21 d。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存活率、死亡率,存活患儿血清PCT 水平、PCT 峰值下降时间及炎症因子水平。抽取两组存活患儿治疗后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液(2 ml)作为标本,抽取后静置于室温条件下,然后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0 min,分离血清后放置在温度为-70℃的冰箱中保存。血清PCT 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炎症因子IL-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存活率与死亡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存活率72.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5%,死亡率2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存活率与死亡率对比[n(%)]
2.2 两组存活患儿血清PCT 水平与PCT 峰值下降时间对比 观察组存活患儿PCT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CT 峰值下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存活患儿血清PCT 水平与PCT 峰值下降时间对比 ()
表3 两组存活患儿血清PCT 水平与PCT 峰值下降时间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2.3 两组存活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观察组存活患儿IL-6 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存活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对比(,pg/ml)
表4 两组存活患儿炎症因子水平对比(,pg/ml)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脓毒血症是由感染所导致的全身严重炎症反应,属于一种综合性疾病,具有病情凶险、发展速度快等特点。该疾病发生后可对患儿机体的多个重要组织造成损伤,若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则可直接危及到患儿的生命安全。对于重症监护室脓毒血症患儿而言,导致其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脓毒性休克,诱发脓毒血症的因素较多,如:非感染因素、感染、抵抗感染能力较差等。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6],近些年来中国脓毒血症患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以2.0%的速率增长。由此可看出,脓毒血症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对于脓毒血症患儿临床治疗时主要为快速稳定、改善患儿机体的内环境。以往临床主要采用液体复苏、抗凝、抗感染、糖皮质激素以及血管活性药等对症治疗,虽然能够取得一定的疗效,起到改善患儿临床症状的作用,但是获得的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尤其是重症脓毒血症患儿,效果甚微[7]。因此,临床需继续探析一种效果更佳、安全系数更高的方式治疗脓毒血症。
连续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其临床疗效获得了临床医师的普遍认可。该技术作为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手段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特点[8]。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儿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杨森等[9]的研究中,将74 例重症脓毒血症患儿作为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n=37,采用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37,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其原因分析可能为:脓毒血症患儿在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时不仅能循环清除患儿体内的毒素和中分子炎症物质,稳定患儿的血流动力,还能根据患儿的机体需求提供营养及药物治疗,可为脓毒血症患儿提供非常重要与赖以生存的稳定内环境[10]。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PCT 与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原因分析可能为:连续血液净化可连续和缓慢清除水分和溶质,对于脓毒血症患儿而言,疾病发生后患儿的肾脏功能会下降,所以此时需要外来替代手段帮助其排出体内的代谢物,以此促使患儿病情恢复[11]。而连续血液净化则能有效清除患儿体内的炎性介质,减少患儿血液中毒素含量,阻滞患儿机体炎症因子反应失控情况,帮助患儿机体内环境维持平衡,有利于器官功能恢复[12]。
综上所述,采用连续血液净化治疗脓毒血症患儿,不仅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儿的PCT 与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促使患儿加快康复,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