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萍,胡嘉航,彭 霞,张春霞,杨伟振
(1.牡丹江医学院;2.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放射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性肝癌中发生率最高的病理类型,是最常见恶性肿瘤致死病因之一。现如今关于此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术后发生复发及转移的机率仍很高。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导致HCC患者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于临床医生选择治疗方案、评估复发及转移风险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目前主要通过术后病理学检查来诊断MVI,而多项研究表明,术前影像学检查及血清学检查等对预测MVI也有一定的意义。本文针对术前预测MVI的方法进行概述。
恶性肿瘤可转移侵犯血管形成癌栓,当侵入微血管后,在显微镜下,于癌旁门静脉分支等血管腔内见到癌细胞巢团存在于内皮细胞,即形成MVI,目前主要的确诊方法是术后病理学检查,还根据MVI的个数及位置,对其进行病理分级,分为3组:无MVI;低危组(近癌旁1 cm内肝组织见5个以内MVI);高危组(5个以上MVI,或远癌旁1 cm外肝组织见MVI)[2]。MVI可进一步发展,继而导致肿瘤出现复发和转移,从而影响HCC患者生存率。有证据[3-4]表明经肝切除术、肝移植术后的患者,若合并MVI阳性者更易发生复发,总生存率及肝癌特异生存率均会减低,且MVI高危组的患者复发几率会更加明显增高,提示MVI是HCC更具有侵袭性的特征之一。因此,如果能够在术前尽早诊断MVI,临床医生就可以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2.1 炎症相关因子炎症反应能够破坏正常稳态,改变血流信息,破坏机体免疫,影响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学者研究发现当HCC患者合并MVI时,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等一些参数也会发生改变。车宇等[5]研究发现NLR>3.75是预测MVI危险的独立因子,PLR作为预测MVI危险的截断值为>116.08,且将PLR和NLR参数结合时诊断效能会更好。另外一项研究[6]则发现HCC患者的PLR≥140.67和肿瘤直径≥5.35 cm与MVI的发生相关,是诊断MVI的危险因素,同时还发现两者结合能更有效的预测MVI。参数比值的变化反映了参数的相对变化,会较单纯参数变化更能有意义,未来可进行大样本研究来验证其可信性并寻找通用的截断数值。
2.2 肿瘤标记物(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AFP是诊断HCC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可用来评价HCC的侵袭能力,目前有多项研究发现AFP水平也可预测MVI的发生,Wang等[7]研究HCC患者,发现当AFP>400 ng/mL,可以预测MVI的发生,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虽然目前研究尚没有通过一的截断值,但高水平AFP对MVI发生的预测价值是存在的,未来需进一步研究。(2)凝血酶原前体蛋白Ⅱ(Protein Induced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II,PIVKA-Ⅱ):又称为脱-γ-羧基凝血酶原,是诊断HCC的另一重要指标,许多学者研究了其与MVI发生的相关性,提示二者存在相关性,认为血清PIVKA-Ⅱ水平可作为 MVI 的预测因子,但最佳截断值尚不统一。姚岚清等[8]研究发现PIVKA-Ⅱ≥516 mAU/mL是HCC患者发生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联合中心粒细胞计数、肿瘤直径建立了诊断模型,该模型用于诊断MVI的特异度为83%。(3)血浆游离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cro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于辅助HCC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其与MVI发生也有关系,研究[9]发现血清miR-125b水平减低可以作为独立因子,用于在术前预测HCC患者合并MVI,并且血清miR-125b与肿瘤大小、AFP水平结合可以更好的预测MVI的存在。
3.1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因其操作简便、无辐射、无创等特点,常用于早期筛查HCC,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近年来,关于超声诊断MVI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有研究发现[10]发现超声检查肿瘤边缘不光滑、瘤周强化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来预测HCC发生MVI。HCC病变多以肝动脉供血为主,HCC发生MVI时,微血管循环也会发生变化,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可提示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赵盛发等[11]通过研究HCC肿瘤合并MVI时的强化模式,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延长至门静脉期、延迟期时,肿瘤的强化程度降低明显,CEUS呈快速廓清的状态,在预测MVI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机器不统一,且超声检查存在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客观的判断标准。
3.2 CT检查动态增强CT常用于HCC的诊断以及分期,研究发现也可将其用于术前预测MVI发生。既往研究[12]发现肿瘤边缘不光滑、晕征、肿瘤包膜不存在、门静脉期CT值增高是HCC合并MVI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还将四者联合,发现其预测MVI的价值高于单独诊断。何涛等[13]通过研究患者术前CT图像,不仅证实了增强CT下包膜不完整或缺失可以预测HCC发生MVI,同时还发现血清DCP高水平、肿瘤直径大与增强CT联合能提高预测能力,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但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的诊断规则。
3.3 MRI检查MRI具有无辐射、软组织识别能力好等优点,因此在评估是否侵犯血管以及周围转移方面有更好的优势。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能反映组织内水分子的扩散情况,当肝癌病变发生MVI时,组织水分子的扩散会发生变化,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也会发生改变。Rao等[14]的研究发现伴有MVI的HCC病变ADC值会低于MVI阴性病变,且前者T1弛豫时间的降低率更低,该值低于44.9%结合ADC值低于1 553.5 s/mm2可较好预测HCC发生MVI。
3.4 PET检查PET在诊断HCC以及评价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复发、转移等信息。通常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的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来反映肿瘤代谢情况,SUV值与肿瘤恶性程度成正比,因此有学者研究[15]发现SUVMAX可预测HCC患者MVI阳性,TLR即肿瘤SUV最大值SUVMAX与正常肝脏SUV均值SUVmean比值,研究还发现TLR是预测HCC存在MVI风险的独立因素,最佳断值为1.3,并且将TLR值与AFP值、肿瘤直径联合建立预测模型,发现其预测效能更好。目前有关于PET预测MVI方面的研究还不多,并且研究的样本量也较小,未来可以进行更多的研究。
3.5 影像组学影像组学[16]是指从影像(超声、CT、MR和PET)图像内自动提取出大量人眼无法观察到的纹理特征信息,进一步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筛选,得出真正反映病变信息的因素,最终建立诊断模型,用于疾病的诊断及评价预后等。Hu等[17]建立并验证了一种基于超声的影像组学评分模型,且该模型是MVI的独立预测因子,将其与AFP、肿瘤大小相结合建立列线图,并发现该列线图能提高预测效果。Zhang等[18]基于增强CT分析HCC肿瘤图像纹理特征来评估MVI的价值,并建立了一种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模型,用于在术前预测HCC的MVI存在及危险度,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基于MRI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HCC的MVI方面的研究也有一定进展。Nebbia[19]等研究发现从肿瘤区域提取特征效果最好,在T2序列提取特征预测MVI的AUC为0.81,在门静脉序列提取特征预测MVI的AUC为0.79,二者结合预测MVI的AUC为0.87,提示在MRI影像组学预测MVI具有意义。Yang等[20]开发并验证了一种列线图在术前预测肝细胞癌MVI,该研究基于术前钆酸增强MRI,对影像组学特征进行选择,发现较高AFP水平、肿瘤边缘不光滑、动脉期瘤周强化以及肝胆期T1序列影像组学特征是MVI的独立危险因素,整合呈列线图可以更好的预测HCC发生MVI风险。
影像组学是一种新兴领域,目前在多种疾病的诊断、分级、评估预后生存等方面都有研究,这种方法具有无创、便捷等特点,无需增加多余的检查,在已有的影像学图像上即可进行分析,应用在术前诊断MVI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以广泛并深入的研究。
MVI对肝癌患者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寻找术前、无创、高质的评估方法是目前研究的重点。近年来有关于MVI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可通过某些血清学因素、影像学检查等在术前对MVI进行预测,但研究数量仍不够大,某些因素预测MVI的临界值上存在着差异;多数研究发现多因素联合诊断的效能更好,但各个研究联合的因素也各不相同,诊断效能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未来还需要大量大样本、多因素、多次数研究来提高可信度,从而构建出统一、标准、高效的最佳术前预测MVI模型,便于HCC患者术前选择更适宜的治疗方案,进而改善术后的预后及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