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策略研究

2022-11-21 21:24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庄文龙
亚太教育 2022年6期
关键词:幻想小女孩童话

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实验小学 庄文龙

童话故事以其通俗的语言、曲折离奇且引人入胜的情节得到读者的青睐。童话是儿童文学中重要的一种体裁,它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拟人、夸张等手法展现出让儿童欣赏的故事。在小学的学习生涯中,学生会接触到大量的童话,童话向学生传递了温暖、真诚、感恩等美好的情感,在学生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童话因为趣味性、幻想性等特点,让学生对其十分感兴趣,这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大有裨益。

一、语文童话的编排意义

(一)体现文体意识,加强文学教育

小学是学生思想启蒙的阶段,加强学生文学教育、传授学生文学常识、熏陶学生思想情感十分必要。部编版语文教材重视文体意识,选编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其中童话故事占了一定的比例。通过童话故事教学,指导学生了解童话文体的特点,引导学生感知童话的本质内容,体会童话的语言美,带领学生放飞想象,感受童话的深刻内涵,领悟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树立目标意识,促进螺旋上升

童话教学以三个维度为依据,统筹兼顾了工具性与人文性,意味着童话教学的目标不仅要着眼于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编版教材凸显语文素养,采用“双线并进”的形式进行编写。在童话故事的编排中,从识别语言符号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童话语言,感受童话语言的浅显易懂、生动有趣,体会童话文体特征;抓住文本中表现的文学形象,鼓励学生边想象边领略童话意境;还要善于在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感受童话中的美好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价值观的引领,促进学生能力的螺旋式上升。

(三)增强阅读意识,推动内外衔接

与传统教材相比,部编版教材的阅读量有所增加。在童话故事的编排上,低年段主要是篇幅短、音律感强的童话,中年段慢慢过渡到篇幅较长、趣味性强的童话,高年段则初步接触到长篇小说,意在分段增强学生的读书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教材中还设置了增加课外阅读的专栏,“和大人一起读”的专栏设置体现亲子阅读、全民阅读的理念;“快乐读书吧”的专栏设置推进课外与课内的融合;课后的“资料袋”栏目设置促进课外与课内的衔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增强阅读意识,推动课内外知识点的衔接。

二、童话故事的特点分析

(一)语言简洁活泼

童话的主要受众是儿童,所以其语言一般简洁易懂,符合儿童的阅读需求;但是又不显得枯燥,其语言一般生动活泼,让儿童一看便有读下去的意愿,如此更贴合儿童的特性,更具备吸引力,更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

(二)表现手法多样

童话的表现手法多样,多采用拟人、夸张、对照等表现手法,对童话中出现的形象赋予人的思想感情,使之人格化,将形象与情节夸张化,使之富有感染力。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来描绘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展现一个个意味深长的道理。多样的表现手法使童话独具特色,更具吸引力。

(三)形象鲜明生动

为了更好地反映现实生活,童话中所塑造的形象鲜明生动,都很好地体现出了故事中的形象,使幻想的故事就如现实中所发生的事情一样,更加鲜明地反映出故事所要展现的哲理。

(四)幻想丰富奇特

童话就是将现实逻辑中不会发生的事情,根据“幻想逻辑”编写而成,所以幻想是童话的主体与核心。但是,幻想又是基于现实的,幻想与现实紧密相连,幻想是现实生活的反映,童话里幻想的形象、情节无论是多么离奇、多么不可思议,都可以寻到现实中的一些痕迹。

(五)情节完整曲折

童话中的幻想是无拘无束的,是自由的,是与现实紧密相连的。因其幻想性与夸张性,童话故事情节显得曲折离奇、完整动人、引人入胜,让读者阅读起来陶醉其中,深深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又“迷途知返”,阅读之后总会得到一些道理。

三、小学童话教学的误区

(一)教化僭越审美

优秀的童话能够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让儿童在阅读和欣赏童话时,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道德方面的启发与教育。“凡物皆有可观”,童话也总是具备“对话情节”,用美感来驱动“知识情节”的饱满,让学生在关注文本表达顺序中陶冶情操,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教学中,童话的教育作用与审美作用是相辅相成的。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更注重童话的教化作用,一味追求学生在阅读童话之后所得到的道理,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与审美体验,将形美、意美、音美的童话作品当成了简单、枯燥的词句段篇进行教学。

(二)认知大于感知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部分教师又急于让学生了解故事,便将一篇童话故事分解成生字、词、句进行教学。又或者担心学生理解不了童话蕴含的寓意,便代替学生的感知,直接把整篇童话故事讲给学生听,并将故事的道理直接讲出来。虽然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也可能没有办法完全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但也不能用教师的解释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更不能将整篇故事肢解得支离破碎。如此一来,学生在学习童话故事时,并没有充分去感知童话里的形象、情节,更别说从中悟出人生哲理了。

(三)剖析剥夺体验

学生在欣赏童话故事时,对童话作品中的形象、情节的感知,以及在感知时所产生的想象往往是大人无法企及的。儿童在阅读作品时,常常会有代入感,与作品中所喜爱的人物产生共鸣,产生同爱同恨的情感,甚至还很乐于抒发自己在阅读作品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常常以剖析作品为主,用一些暗示性的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想象,从而剥夺了想的阅读体验,限制了学生在想象的田野上驰骋的机会。

(四)牵引制约参加

童话因其鲜明生动的形象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受到广大儿童读者的喜爱,儿童在阅读与欣赏童话作品时,对其形象与情节能够产生独特的体验。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的童话教学课堂上缺乏轻松愉悦的欣赏氛围,更注重对作品的直接解释,重视对学生的牵引,以一些限制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这样的课堂缺乏生成性,忽视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减少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四、小学童话教学的对策

(一)品析语言,感受情趣性

每一篇童话故事都是作者的匠心之作,作者将思想感情倾注在作品中,用语言文字呈现出来。童话故事的语言简洁活泼,生动质朴,具有情趣性,通过对语言的品析,能够切实感受童话中的形象,体会童话中的情节,以达到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效。在欣赏语言的同时亦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每一篇童话故事,认真品析童话中的语言,尽情揣摩童话中的语言,用心体会童话中的语言,感受童话语言的情趣性,领悟童话语言的审美性,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

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上册《小蜗牛》一文,以图文相配的形式呈现,目的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自主欣赏。为了带领学生体会文中语言的有趣性,教师先是为学生扫清了阅读障碍,让学生能够顺利地读懂文章;接着,教师指导学生认真朗读文本,仔细观察图画,理解文章的大意;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分析文本语言;最后,又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将语言的情趣性读出来。

(二)聚焦特质,审视幻想性

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幻想是极其可贵的品质”,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那么创造力无从谈起,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显得尤为重要。幻想是童话作品的核心与主体,是童话作品所拥有的特质。在童话教学中,应该聚焦于这一特质,以审视学生的幻想性。统编版教材中的童话作品,一般是图文并茂的。教师在课堂上可利用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童话文本时,结合图片,边读边想,将童话中的情节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如此一来,童话中的故事好像尽在眼前,对故事中的形象之感悟、对情节之理解便水到渠成。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作者运用对比的表达方式,将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的幻想进行强烈的对比,来突出小女孩的悲惨命运。教师在教学此文时,要重点引导学生对小女孩四次点燃火柴的情境进行品读。比如在读到“小女孩第一次点燃火柴,看到了香喷喷的烤鹅”的片段时,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用心走进这幅画面,想想此时小女孩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又如在读到“小女孩第二次点燃火柴,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的片段时,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揣摩小女孩的心理活动。在读到“小女孩第三次点燃火柴,看到了慈祥的奶奶”的片段时,教师让学生思考,当时小女孩会对奶奶说什么,奶奶又会对小女孩说什么,激励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去想小女孩之所想,去感受小女孩之悲,去领悟作者的真情实感。

(三)提炼特色,抓住童真感

“童真是人心里的珍珠,亦是人生命的亮点”,童真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儿童的内心是单纯而又明净的,儿童看待世界的眼光总是那么纯净,那么稚嫩,儿童的世界总是那么简单而又美好。作为符合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其特色就是富有纯真美。童话故事用简洁、朴素的表达风格,体现了纯真质朴的内涵。在童话教学中,要提炼童话中的纯真美,引导学生进入纯净的童话世界,充分感受童话中的纯真。

例如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文章语言浅显生动,叙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教师在教授此文时,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将自己想象成一只小蝌蚪,边读边寻找自己的妈妈。学生的内心是非常纯洁的,在将自己想象成一只蝌蚪时,便开始了“找妈妈之旅”,并且在这趟“找妈妈之旅”中,收获了许多快乐与知识。

(四)尝试续写,融入奇特感

“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原则,指导学生将听、说、读、写有效结合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条件。在童话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童话故事,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的内涵,感受童话故事的奇特感,可指导学生在熟读童话文本、理解童话文本后,根据文本中的补白材料,跨越时空改变环境,挖掘童话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并拓展、延伸、升华主题,对童话进行续写或改写,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一文中,描述了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作者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水的变化及其利与害。教师在教授此文时,指导学生将自己想象成千变万化的水,乘着阳光在空中飘浮便是云;遇冷凝结便为雨、雹、雪;落于地面,在池子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想水与我们的关系,想想生活中的水还出现在哪里,成为什么。思考过后,沿着原文的思路,对原文进行续写。如此一来,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鼓励表演,增强体验感

童话故事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形象个性鲜明,语言丰富多彩。学生在欣赏富于音乐美的童话故事时,身临其境理解角色心理,催发了情感体验。教师如果将角色表演植入童话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可视化的动作、神情等,鼓励学生在读中演,在演中悟,那么学生的兴趣就很容易被激发。在表演的同时,还能内化和积累生动的语言,感受鲜明有趣的形象,理解深刻的意蕴。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品读,并让学生上台扮演蜘蛛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蜘蛛为河马织口罩的艰辛,感受蜘蛛为长颈鹿织围巾的辛劳,领悟蜘蛛要为蜈蚣织袜子的恐惧。通过表演,学生懂得了蜘蛛在创业路上的不容易。而此时,教师便对学生进行引导:遇到困难就放弃,那不就永远不可能成功了吗?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遇到什么挫折,都不应该轻言放弃,要相信总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要坚信“拨云见日终有时”。

童话是在现实的基础上,以符合学生童真、想象力的情节,采用多种表现手法编织而成的幻想故事。部编版教材中所选取的童话故事,篇篇文质兼美、图文并茂,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完整离奇的情节吸引了大量读者的注意。小学语文教师要提升童话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猜你喜欢
幻想小女孩童话
爱掐人的小女孩
卖火柴的小女孩
可爱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午夜童话镇
锁不住的幻想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