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天河中学猎德实验学校 李楚欣
针对小学阶段教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有助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育其实践应用能力。伴随新课改政策的推进,人们对学生综合素质逐渐重视起来,在小学阶段增设实践课程,有利于全面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为小学教育变革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要求教师根据具体状况为学生构建优秀的学习氛围,确保教学内容能够同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会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解决相关问题,切实达到教学目标。
小学生认知水平相对有限,在小学时期,有关的综合实践课程通常是为了丰富学生的成长经验,根据小学生认知条件及心理特征,把日常生活同社会实践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实践活动时,可以提升对事物的认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事物感知、认知及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课具有较强的体验性,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将生活化的教育理念融合进去,不但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还能满足现阶段小学教育变革的需要,是教育活动开展的大势所趋。基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在其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理念,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对自然事物的热爱,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真实的生活情感,有利于其人文素养及学习素养的提升,从而实现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新课标中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了规定,要求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但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知识内容,还应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加强知识同生活之间的联系,保证学生可以对课程开展综合运用。
综合实践课通常是通过小组形式完成的,在这一过程中,应强化各组成员的配合,一起努力,积极探索,把力量集中于一处,最大限度地发挥成员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探究,包括语言及思维的碰撞,还有小组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具体开展实践活动时,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全面发挥学生的创造意识。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有利于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其思想进一步升华。通过学生全面参与的方式,还能有效增强其综合能力,基于各个视角及各种思想观念的作用,不但可以使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还能让学生从活动中获得一定的乐趣。
基于特定的时间,让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但可以对小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培育,还能促使学生掌握丰富的知识,培育其社会责任意识。如9月18号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可让学生前往有关的纪念馆参观,加深他们对纪念馆中英雄的认识,明白他们为目前和平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基于教师的科学引导,掌握我国的历史发展,还有抗日英雄的光辉事迹,促使学生明白民族自豪感及荣誉感应得到人们的共同维护,培育其社会责任感,为其明确科学的价值观。
在小学阶段组织综合实践教学,想要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就应充分融入生活化的特点,借助针对性的对策,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全面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有效渗透生活化理念,增加信息素材,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及探索,从而将课程教学推向新篇章,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
基于综合实践课的设置,想要确保生活化教学的顺利进行,需将课本内容同实践生活有机联系起来。通常情况下,传统的课程教学比较强调课程的设置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强调知识记忆力和知识转换力的提升,在学生情感方面的培育以及对事物感知力的培育,则缺乏一定的重视,这会导致学生在进行动手实践活动时,很难具备情感认知及体验。相关的实践活动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却无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情感认知,这会进一步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有效增强课程教学效果,在开展生活化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注重其情感交互能力的锻炼,为他们构建丰富的情感,科学选取活动课题,进一步增加他们对实践活动的兴趣及热情,进而在实践过程中收获优异的情感体验。
小学阶段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目的,是对课堂活动进行创新,通过生活化实践活动,积极探索知识,并进行相关的思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综合实践课来说,在开展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贯彻新的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教学的局限,把课堂实践教学拓展至课外、家庭及社会生活中,基于真实的生活,全面培育学生的思考能力及自主探究能力。小学生对大部分事物都无法有效理解,并且对新鲜事物一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理,这要求教师合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实际进行教学实践活动时,对相关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以现代网络教学手段为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科学使用网络资源,同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科学的网络教育体系,借助实践案例及生活场景的模拟等,促使学生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及感悟。如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有关的课程实践,把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然后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并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在生活中寻找学习的快乐。
以“以家乡的名胜”为例,在开展相关的学习时,要求教师对学生开展正确引导,加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并同实际生活加以联系。基于教师及家长的有效引导,让各个小组前往乡村名胜开展考察,充分感受家乡的人文情怀,利用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实践活动,使其切实体验到生活及学习的乐趣。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要想有效增强生活化教学效果,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应保证教学方式的科学化及合理化,并满足现阶段小学生学习的需要。在实际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状况,有机融合生活化教学内容及综合实践课程,避免由于内容片面而同课程实践出现相悖的情况,促使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实践,切实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要求教学内容应同学生的日常密切结合,全面激发他们的兴趣及热情,充实其实践生活。基于此,教师需持续优化其教学手段,根据课题内容,选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开展生活化教学,同时也应定期开展社会调查,培育优秀的习惯,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主动去思考问题,从而获得相应的解决办法。
社会生活是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关键场所。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状况,进一步促进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培育生活化成长理念。与此同时,教师可在社会生活中寻找原型,组织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利用生活原型将相对抽象的理论生动地体现出来,进而丰富教学的立体性,全面增强学生的认识,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并从中获得一定的启发。
例如,在开展“小区环境问题”主题活动时,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然后让他们针对该小区的环境问题开展调查,并对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进行相应的探讨,这样一来,不但可以有效培育学生实践探究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水平,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处理问题的思维,从而达到基本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根据现阶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调查显示,目前的小学课程生活化应获得学校及教师的支持,具体开展备课工作时,要求教师进一步强化自身的思想及认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及理念进行革新,根据有关的教材及课程标准,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并且也应同实际生活资源进行关联,让课程脱离教科书的束缚,逐渐走出课堂,促使其同实际生活情境相接近。
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强化有关教学资源的运用,可借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容,促使其多元化发展,全面调动课堂的活力,推动课程的有序进行。学校有关部门还应购买先进的教学设备,补充相应的教学资源,从而全面优化教学环境,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基于技术的进步、教育的普及发展,学校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这就需要强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求教师应科学使用多媒体资源,促使综合实践课程朝着科技化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加强学生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构建关联平台,促使学生掌握有关的实践知识,以促进实践课程标准化,提升知识的趣味性。
例如,在对“我们周围的环境”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首先要求学生去搜集有关环境变化的信息,掌握家乡近些年的变化,若只是结合家中的照片,以及从家长口中了解,还远远不够,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搜集有关的资料,并从网络上下载有关的环境变化照片,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小学实践课程主要是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对此,教师应强化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构建满足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内容。由于小学生都有自身的认知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科学构建相关的实践课程内容。在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可构建同劳作手工有关的内容。这样的实践内容不但能全面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育其热爱劳动的品质,形成良好的动手习惯,还能利用这些实践内容,促使小学生明白父母为家庭做出的努力,让他们明白感恩。不同的实践内容中,小学生能够获得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设置综合实践课程的过程中,也应保证内容的多样性,全面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需要,以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综合发展。
实践教学内容需立足于小学生,将小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构建多元化实践教学内容,推动学生更好地成长。生活化实践教学中涉及的内容是非常多的,如在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演讲活动,对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行培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在正式进行演讲比赛时,需要先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文稿加以整理,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文字表达能力,延伸他们的认知视野。
此外,还可组织小组实践活动,将小组当作评价单位,强调学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另外,小组实践活动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全面调动他们的活动兴趣,促使其积极开展动手操作,以达到开心学习的目的。实践教学生活化不但要在生活常识中渗透实践内容,还要求实践课程内容应同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征紧密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促进实践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课程是非常关键的课程。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时,应将理论知识当作基础,强化生活化教学方式、内容及实践的思考及探究,借助丰富的教学策略,将教学理论同实际的社会生活进行有机融合,切实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生活情感,增强他们对自然、社会及生活的认知及感知能力,端正其价值观及人生观,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