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 艳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北集中心幼儿园 江苏 涟水 223400)
幼儿教育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融入,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幼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提升幼儿的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水平,为幼儿创建一个充满文化氛围的生活场所,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接受思想道德的培养,提升幼儿的传统文化知识水平。
1.1 促进文化素养的提升。在在幼儿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推动幼儿文化素养的不断提升。但是,就是的教学开展情况上看,部分幼儿园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当中,只是将精力放在了对幼儿能力的培养当中,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渗透。长期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对幼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开展幼儿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同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生下,还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使幼儿能够在文化素养方面得到真正的提升。比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典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懂得努力学习、珍爱生命、珍惜学习机会等,以此来促进幼儿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提升。
1.2 推动全面发展。在新教学改革全面推动的背景下,幼儿教育在开展的过程当中,也需要不断地加强对幼儿的核心素养培养,将幼儿全面发展的推动设定为幼儿园教育的最终目标。所以,在幼儿教师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适当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讲授。比如: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传统节日的渗透。这样既有利于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又能够使幼儿获取到更加综合的发展。同时,这样的课程讲授还可以使幼儿对我国的文化历史产生更加深刻的了解,能够推动幼儿品质、人格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1.3 丰富教学资源。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学资源而言,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普通的教学方式。在进行教学时,通过传授其中的重难点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但是,在这一过程之中,出现诸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也对幼儿接触传统文化的机会造成了直接的影响。因此,目前大部分幼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不深刻。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重视,并且将传统文化用于日常教学当中,以此来丰富教学资源。
1.4 促进传统文化发展。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背景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已经逐渐被社会大众所接受。但是,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发展的推动,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比如: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如何将传统文化的内容与教学重点进行结合。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集合后的知识点进行讲授等。就目前实际的幼儿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的幼儿还是很喜欢传统文化内容的。但是教师的实际教学并未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在幼儿教学中添加进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2.1 利于奠定文化底蕴。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因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传统文化的流失。所以,为了让幼儿从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应该像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并结合目前的科技手段,让幼儿更加容易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比如:教师可以使用新媒体教学手段,让幼儿通过丰富的图画、视频等接触到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以此来提高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让幼儿更加有效的接受传统文化教育。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流失情况进行有效遏制,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基础幼儿教育当中,以此来对传统文化流失进行挽回。如此,能加深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学习,为幼儿建立中国的传统文化自信,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
2.2 利于民族精神弘扬与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与传承需要依靠于传统文化教育,而且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将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是最好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方法。因为,传统文化是通过世代相传而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当传统文化与传统的幼儿教育相结合时,能够起到提升幼儿文化素养的作用,这样的教育方式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能够减少我国历史底蕴的流失,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此外。教师可以对信息技术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对传统文化进行广泛传播,将传统文化产物变为富有趣味的动画、视频等,让幼儿可以在快乐学习的氛围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在幼儿园教育中,借助传统文化开展幼儿的早期教育,将传统文化深深的印在幼儿的脑海中,有利于幼儿综合素养的提升,为传统文化寻找更多的接班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
2.3 利于培养幼儿优秀品质。传统文化教学还能提升幼儿的思想道德品质,让幼儿在传统文化的学习中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促进优秀学习品质的形成。因为,传统文化具有千年历史,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典故语成语故事,这些素材都能够作为幼儿的早期教育内容,传播思想道德知识,幼儿教师可以使用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成语故事等,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让学生在有趣的故事中意识到优秀品质的可贵。比如:我国有许多历史典故和成语故事都是围绕着孝道、勤劳节俭、诚实守信等方面讲述的。当教师发现幼儿有道德品质教育缺陷时可以使用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在有趣的典故中学习优秀品质的养成,帮助学生养成谦虚礼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除此之外,优良品质的培养,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指导,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传统文化故事进行融入,家长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道德品质,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使用榜样教育的方法培养幼儿形成优秀品质。
2.4 利于提升幼儿记忆力。长久以来,民族文化的传播在幼儿园教育中,一直规律、持续的进行传播。幼儿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也有效锻炼了其记忆能力。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唐诗、宋词、神话、童谣、数学计算、天文地理等,这些传统文化精髓早已深入浅出的被幼儿进行背诵、记忆。但是,在这其中大多数幼儿还没有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真正意义。随着幼儿所掌握知识储备的不断增加,这些潜藏于记忆深处的文化内容会被轻易理解与运用,这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传播教育手段。
3.1 通过传统文化挖掘教学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不断挖局,如此才能够在当中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教师也需要积极探索、创新应用传统文化方式和手段,进而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学当中。借助传统文化开发教育资源的主要目的在于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引导幼儿通过不同角度去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分析,且从中获取成长所需的养分。比如:在幼儿教学开展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去进行一些国学经典的诵读,以此来加强幼儿对语言韵律的掌握。除此之外,国学经典中蕴含的内容对幼儿心智发展也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培养等作用。有效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悟与认知。所以,在幼儿教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教学资源,并且根据幼儿实际的成长需求制定出与幼儿成长向符合的教学计划。
3.2 通过游戏开展引导幼儿学习。就我国现阶段的幼儿教育而言,想要在幼儿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就需要对幼儿的成长需求进行充分考虑,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合适的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掌握仪器游戏相关传统文化。比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脸谱认识。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项宝贵项目,是流传已久的非物质文化,戏曲不单单是人们的智慧沉淀,且在文化发展、流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游戏中可以对幼儿的察能力、思考能力、辨识能力以及模仿能力邓星切实、有效培养,且在参与游戏的同时获得一定快乐。同时,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化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使其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相应的知识。
3.3 实现生活化教育。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在幼儿教学的体系中,幼儿的学习时间远远少于进行日常生活的时间,为了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效率,教师需要让幼儿时刻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幼儿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水平。比如:在幼儿园餐厅中,就可以配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古诗、农民伯伯锄地的图画等,让幼儿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气息。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余和活动的时候组织学生玩游戏,比如:老鹰捉小鸡,扔沙包等,并在游戏的时候为学生播放优美的民族歌谣,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使用传统文化中的典故作为教学素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教师可以为幼儿讲凿壁偷光的故事,让幼儿意识到刻苦学习的重要性,讲完故事之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凿壁偷光的动画视频,让幼儿在有趣的动画中,学习到人生的道理,进一步了解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4 通过环境进行文化传承。由于课堂教学会受到时间的制约。因此,在课堂讲授开始之前,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做好精心的准备,对教学素材进行充分挖掘。如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在进行课堂教授时,首先,教师需要做好课程引入,进而为随后教学内容的正式展开奠定基础。在课程开始时,一部分幼儿可能无法及时跟上教师的讲授思路,出现无所适从之感,到时幼儿无法投入到课堂当中。在出现此种情况的时候,就会对教师教学的效果造成不程度的影响。由此可见,充分挖掘教学素材,可以有效帮助幼儿将注意力、精神充分集中在教学内容之中,让幼儿能够通过外部环境来对船艇文化进行感知。因此,对教学素材的挖局则显得十分重要,甚至会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产生直接影响。为增强传统文化在幼儿教学中的渗透,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前的引导工作,同时还需要做好教学环境的渲染,进而实现充分利用环境传承文化,使教学环境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师为幼儿讲授过孔融让梨的典故后,在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在接触美食时,是自然而然的生出一种美好体验。由此可见,传统文化的魅力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幼儿的心理状态。
3.5 加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在幼儿园当中,在融入传统文化教育时,在内容和形式上应该尽量的多彩丰富。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集中幼儿的专注力,达到理想当中的渗透效果。在进行这一教学过程的开展时,应该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背景,鼓励幼儿加强文化了解。如此,才能够对幼儿真正起到引导、教育意义,进而为幼儿的成长、学习淡定扎实的基础。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幼儿在语言、行动上要文明、礼貌。在进行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成长特点采取一些常见、有效的手段进行教育。比如:在幼儿排队洗手时,就可以在洗漱室的墙上张贴一些文明标语、标识等。同时还可以将一些日常礼貌用语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比如:谢谢、对不起、你好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都可以让幼儿在潜移默化当中养成良好的言行习惯,懂得需要依据秩序、规则记性用餐、洗手等活动的开展,帮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
3.6 实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游戏化。游戏作为幼儿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传统文化教学中也应该增加游戏环节,提升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将传统文化教育与有趣的游戏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优美之处。例如大部分教师会将传统文化的学习与手工课相联系起来,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们进行手工活动,在课堂的前半部分为学生讲述有趣的传统文化故事情节,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幼儿比较喜欢的西游记情节,让学生对书中的人物产生浓烈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记忆,如果有多媒体设备,教师还可以使用视频播放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西游记中的情节,在有趣的动画中去学习传统文化,在课堂的下半部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手工活动,使用剪纸的形式塑造出学生喜欢的书中人物形象,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隐含意义。
3.7 组织亲子活动促进文化传承。其实在幼儿园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因此,教师切不可急功近利,同时还要注重将幼儿家长联合起来,一齐实现幼儿园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幼儿园可通过组织亲自活动,将家长带入到传统文化传承活动的构建中,这也是促进家长积极关注幼儿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幼儿园开展亲子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需要教师将活动和节日结合起来。比如:在重阳节时,就可以要强家长到幼儿园中进行亲子活动。教师可以纤维幼儿讲述重阳节的形成,以及重阳节的传统。然后在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一些与节日相关的游戏,通过幼儿与家长共同体验传统文化,进而深化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让其在亲自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传统文化,从而体会传统文化内涵。最后,教师还可以依据相关的节日为幼儿设置一些与其相关的课后活动,进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8 问题教学法的教学设计要接近实际。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各种传统民族节日,在节日期间可以使用各种的游戏活动,营造节日环境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加入传统文化教育中,只有当教师和家长都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并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才会更加有效的帮助幼儿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率。比如在中秋节或者端午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节日特色食物,感受节日氛围,教师可以对优秀的家庭进行一定的奖励,鼓励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庭活动,在加强家庭中感情联系的同时,让幼儿亲身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实现对幼儿的道德文化培养,让幼儿在温馨的氛围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整体的了解,在轻松与愉快的游戏氛围中,了解每一个传统文化的民俗节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节日的快乐。
幼儿对于知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是相对较弱的,如果在学习的过程中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就会增加幼儿对于学习的厌恶程度,进而导致幼儿对学习敬而远之,不愿意再学习。为了更好地避免这种情况,幼儿教师就需要让幼儿充分理解教学内容,可以采用生活化教学,幼儿通过对实际生活的切身感受来学习教学内容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师传授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一直以来都是文人骚客十分珍视的规范,如何将这些传递给幼儿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例如,儒家十分倡导的“礼”就是十分困难的一个教学重点,教师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尊老爱幼、遵守秩序、听从安排等生活细节让幼儿明白什么叫“礼”、为什么要守“礼”、守“礼”有哪些好处,对于个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从生活出发着手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幼儿的理解,也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幼儿的应用能力。应用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幼儿对于教学内容都无法理解,那么对于传统文化的应用也就无从谈起。
通过分析传统文化融入幼儿教学的必要性,教师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的融入是大势所趋,能够为幼儿带来很多的好处,技能提升幼儿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思想道德水平,达到早期教育的教育目标,所以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要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积极的参与传统文化教学当中,帮助幼儿进行传统文化学习,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心中培养民族文化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