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娟
(湖南省衡阳市衡东县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421400)
自我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转型、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以来,衡东县的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对2020 年底前新建、扩建的5 千~2万头规模化生猪饲养场补贴15 万元,对2 万头以上的规模化生猪饲养场补贴25 万元,用于支持猪场建设、动物防疫、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及自动饲喂设施建设等方面。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饲养生猪以达到致富增收的目的,但由于经营管理方法过于粗犷,在生猪饲养环节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在保育猪饲养管理过程中,常常发生仔猪生长缓慢,疾病发生率高、成活率下降等诸多问题,不仅影响养殖场的经济效益,还阻碍了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保育猪饲养管理对生猪养殖十分重要。
保育猪是指断奶后的仔猪,其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尚没有发育完全,胃酸分泌较少,消化酶活性比较低,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和环境的刺激,导致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而多数仔猪在进入保育阶段时都会面临转群和更换饲料,从少食多餐逐步转变为自由采食,饲料也从开口料逐步转变为保育料或小猪料[1],周围的环境也从温度较高且恒定的产房转变为温度相对较低、环境陌生的保育舍,还有一些养殖场是通过转群来进行仔猪断奶,这就需要仔猪同时克服对母乳和母猪的依赖,这样也会造成保育猪较大的应激,疾病发生概率大大增强。其次,保育猪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体内各种营养素的代谢都非常强,活动量也比在产房时有所增大,这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应,断奶前,仔猪所需的营养元素主要依靠母乳获取,而仔猪进入保育阶段后更换的固体饲料和原本的饲料形态有一定变化,仔猪需要对饲料的性状进行适应,对于适应性较弱的仔猪可能无法通过自主采食获得足够的营养供应,影响其生长发育速度。最后,保育猪的免疫能力要逐步从由母源抗体带来的被动免疫转变为主动免疫,需要接受频繁的疫苗注射带来的刺激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这也都会影响保育猪的健康,稍有疏忽会造成疾病的发生。
保育猪的健康与饲料质量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讲,规模化生猪饲养场每日消耗的饲料量比较大,这就需要在购买和储存饲料时加以注意。购买过程中应选择正规饲料厂加工、生产的保育猪饲料,不得使用育肥料、母猪料等代替,且要注意生产日期,挑选生产日期较近的饲料,不能一味地图价格低廉,而选择陈年饲料甚至过期饲料。购买回的饲料应妥善保管,避免饲料霉变产生霉菌毒素,也要避免在储存过程中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或病原微生物污染[2],一旦发现有霉变饲料应立刻舍弃,重新购入新的保育猪饲料,而不能把霉变饲料饲喂给保育猪,以防发生保育猪中毒、死亡等情况的发生,切实做好饲料质量检测工作。
保育猪饲料应适口性好、营养密度高且容易被仔猪吸收利用,饲料可以分为能量饲料、蛋白饲料及其他饲料,能量饲料中最常使用的原料是玉米,小麦也是比较理想的能量饲料,但麸皮、次粉则由于含有抗营养因子和有毒有害物质不得作为保育猪的饲料原材料。蛋白饲料能帮助仔猪体内蛋白质沉积,加速组织增长,但由于保育猪的消化系统不完全,故应选择适口性好、易消化、氨基酸利用率较高的原材料制作饲料,如鱼粉和血浆蛋白都是理想的蛋白饲料,花生粕、棉籽粕等农副产品也是价格低廉的优质蛋白饲料,可作为日粮使用。其他饲料主要是指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在保育阶段,仔猪的骨骼生长发育较快,需要较多的钙磷支持其生长发育,但在选择饲料时应保证原料品质,微量元素如磷酸氢钙内容易发生氟过量的现象,这样容易造成仔猪钙磷代谢紊乱。除此之外,在饲料内添加酸化剂、酶制剂或微生态制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消化道功能不完善,让饲料更多地被保育猪吸收利用。
因仔猪断奶前往往是少食多餐的饲喂方式,所以刚刚进入保育阶段的断奶仔猪,在前2~3d 应适量给料,给料方式、饲料种类都可先与哺乳仔猪一致,待仔猪逐渐适应保育阶段的管理后再逐渐更换饲料、提高饲喂量,饲喂方式从少食多餐逐渐过渡至自由采食。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可以按照保育料与开口料1:4、2:4、3:4、4:4 的比例各饲喂2d,从而实现饲料的过渡,也可以按照保育料与开口料比例1:6、2:5、3:4、4:3、5:2、6:1、7:0 的方式用1 周的时间实现饲料过渡。更换饲料也应注重个体差异,体重较大的仔猪可以先换料,体重较小的仔猪可延迟几天换料,换料时要注意定量,不能忽多忽少,让仔猪形成良好的条件反射。
保育猪的饮水量可以影响到饲料吸收,有报道称,在采食情况相同的情况下,饮水量较少的仔猪生长发育速度远低于饮水量正常的仔猪[3]。所以应注重保育猪的饮水管理,当同一圈舍的保育猪超过10 头时,应配制两个以上的饮水器,且每2个饮水器之间的距离约为50cm,从而保证每头猪都能自由饮水,饮水器最好选择自动式,如果需要人为添水则应时刻检查饮水器内的水量,及时添水。仔猪进入保育舍后,应尽量供给温开水,前3d 每头仔猪的饮水量约为1kg,第4 天后饮水量逐渐增多,通常10kg 的仔猪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2kg。为了更好地提高猪群免疫能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可以定期向饮水中添加维生素、电解多维及抗生素等药物。
保育舍首先在设计上应符合防寒保暖、饲喂方便、便于粪污清扫的原则[4],只有这样才能给保育猪提供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在保育猪进入保育舍前,应用高压水枪对墙壁、棚顶、地面、猪栏、卧床、料槽和饮水器等生产设备进行全面的冲洗,待冲洗后充分干燥,使用3%的苛性钠消毒环境,方式可选择喷雾消毒,喷雾颗粒大小适中,保证消毒液均匀分布。对饲料槽或饮水器等器具可使用浸润消毒,浸润时间约3~5d,而后倒出消毒液,使环境和器具完全干燥后再使用火碱溶液进行最后一次彻底消毒,消毒解暑后应空舍7d,方可使用。在转入保育猪前,还应对电源、取暖设施、供水系统进行彻底检查,确保每一个生产用具都能正常使用。
在进猪的头3d,仔猪会有较大的应激反应,所以在进入保育舍后要细心观察每头仔猪的状态,当出现不采食、不喝水、目光无神、独处、被毛凌乱、跛行、皮肤发红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将其隔离,进行诊断和分析后采取特殊照顾。为减弱仔猪分群应激反应,最好保持原窝仔猪进入同一保育舍,对于体重差别很大、体质也有差异的仔猪需要进行分群饲养,每一栏仔猪按养殖场规模和保育舍的设计可设定每10~20 头一栏,最多不超过30 头仔猪同栏,同栏仔猪过多不仅会增加打斗概率,而且在有传染性疾病发生时也会迅速传遍全群。用网床进行保育猪饲养时每头猪的活动面积应在1.2m2以上,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除可降低疾病发生外,还能控制环境温度和空气质量。为了减少仔猪打斗,可以在圈舍内放置玩具(如塑料瓶、铁链或轮胎等)供仔猪啃咬以分散注意力,或喷洒含氯消毒剂等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这样仔猪就无法通过嗅觉识别非同窝的仔猪。猪对排泄、采食和睡卧的地点能很好地区分,所以在保育阶段应进行调教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仔猪刚进入保育舍时,最好保持饮水器的水是流动状态,帮助仔猪辨认饮水器的位置,而后诱导仔猪在指定地点排粪排尿,当仔猪出现乱排尿现象时进行呵斥。
一般情况下,保育猪刚刚转入保育舍时,温度应控制在28~30℃为宜[5],而后每周下降2℃,直至温度维持在22~24℃之间。在寒冷的冬季,要做好保育舍保温工作,选择红外线保温灯、电加热板等作为加热源维持温度,不要选择煤炭等容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加热源,容易造成仔猪一氧化碳中毒;在夏季也要注意防暑降温,必要时可以利用洒水的方式给圈舍降温,并在运动场搭设遮阳棚。在保证温度的同时,应注重圈舍通风换气,以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沉积,但通风过程中要避免贼风。
免疫接种是生猪养殖环节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衡东县生猪饲养场的传染病主要是混合感染或重复感染,单一病原微生物感染的病例较少,因此,每个规模化生猪饲养场都应结合本地多种常发疾病的发病规律,建立疾病防控体系,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做好疫苗接种工作[6]。为防止仔猪发生疾病,最好在母猪产子前进行疫苗接种,分别于产前42d 和14d进行大肠杆菌疫苗k88、k99 的接种,仔猪出生后一周内再对仔猪进行一次免疫接种,这样能显著降低仔猪黄白痢的发病率;在仔猪23 日龄时应注射猪蓝耳病疫苗;25~30 日龄时注射伪狂犬疫苗;30 日龄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3];35 日龄注射副伤寒菌苗并间隔4 周后进行加强免疫;35~40 日龄时注射猪瘟疫苗,再到50~65 日龄时进行加强免疫;40 日龄接种口蹄疫疫苗;75 日龄后注射狂犬疫苗。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接种6d 内不得使用激素类药物,会影响疫苗作用效果,且新生仔猪免疫接种需要考虑母源抗体的影响因素[7]。
目前,规模化生猪饲养场经常使用一些抗生素类或大复方类药物来提高保育猪的免疫功能[7],但使用抗生素必须科学,不得随意增加、减少药物用量或延长、缩短使用时间,以避免因抗生素使用不当造成的耐药性。相比之下,中草药以无毒无害无残留的优点可以在养殖过程中使用,这样既降低了抗生素带来的风险,还能提升动物抗病能力。在猪群转群、运输过程中容易引起应激管理活动,可以提前2~3d 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以降低其应激反应,在疾病高发季节也可接种或投喂黄芪多糖免疫增效剂,尤其是在温度较高、降雨量大时。基于保育猪消化系统不健全的特点,可以定期使用益生菌来改善肠道环境,同时添加维生素、氨基酸或消化酶,以帮助仔猪消化吸收,降低腹泻的发生。
消毒能降低猪群传染病发病率[8],因此,应及时对猪舍、运动场进行粪污清扫,定期使用消毒药品进行环境消毒,常用的消毒药品包括过氧乙酸、火碱、碘制剂、新洁尔灭、苛性钠等,但长期使用同一种消毒药品容易造成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所以在消毒时应交替使用消毒药。除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毒外,粪污、病死生猪也要进行无害化处理,粪污可集中堆肥发酵,利用生物热杀灭寄生虫卵和其他病原微生物,堆肥发酵后还可制成有机肥料。病死生猪应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老鼠、节肢动物常作为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中间宿主,所以每3 个月进行灭虫、驱鼠,药物主要选择菊酯类杀虫剂和抗凝血类杀鼠剂,在撒药过程中避免猪群接触。
保育猪的饲养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仔猪生长发育,所以应严格把控饲料质量,科学配制日粮,提供充足饮水,给仔猪提供一个相对洁净、干燥、舒适的环境,降低仔猪应激反应,同时,注重免疫接种、药物保健及消毒工作,控制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治结合”的原则,从而保证保育猪的健康,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