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罡 | 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运用,从资源形态、供给方式、服务模式等方面为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劳动教育以其自身特点在树德、增智、强体等育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因此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山东省济南汇文实验学校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劳动教育赋能,进一步创新劳动教育形式,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提供保障,以线上优质资源带动线下劳动教育的扎实开展。
学校课程研发团队利用信息资源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梳理出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即培养劳动观念、习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精神、养成劳动习惯与品质、培育全面发展的汇文少年。具体而言,包括四个维度——
一是以劳强体。养成学生乐劳、享劳的好习惯,培养“我能做”“我会做”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帮助其通过劳动增强体质。二是以劳增智。按学段开展劳动技能实践课、创设劳动情境,在引导学生解决劳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时,促进其积极探索、主动思考,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三是以劳树德。在劳动中进一步促进学生形成勤俭节约、踏实肯干、意志坚定、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使之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个体。四是以劳育美。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体会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如通过剪纸、制作面点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视频微课助力课堂教学。学校与劳动实践基地合作,开发、录制劳动教育微课,将劳动技能教学生动化、具象化,提升了劳动教育指导师的授课效率,使劳动教育课堂摆脱了授课环境、季节、时间的局限,做到了劳动技能教学可重现、易普及,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
借力VR拓展劳动体验空间。引入VR技术,拓展劳动视野,让学生通过虚拟场景和体感交互功能进行场景模拟,深入体验广袤宇宙、微观世界和现实生活,在劳动者的实际行动中领略劳动人民的先行风采、工匠精神、奋斗精神。
科技发明助力劳动实践。学校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主线,以开展科技发明制作活动和各类科技创新赛事为途径,让学生思考如何以科技的力量解决日常劳动中的难点问题,通过小科技、小发明提升劳动效率,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主题教育,让劳动精神更入心。学校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班会课、传统节日等途径开设主题劳动教育课,分年级设置劳动内容,包括“倾听劳动者的声音”“感恩父母”“我们的节日”“劳动创造美”等,借助视频、照片等信息媒介,让学生在主题教育里爱劳动、乐劳动,养成勤俭节约、热爱生活的优良品质。
志愿服务,让劳动习惯更持久。学校将劳动教育融于“学生在校一日常规”,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劳动岗位,夯实学生的劳动技能,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另外学校积极开展“团员奉献日”“红领巾奉献日”活动,并运用信息技术记录劳动过程,取得了劳动技能培养与道德教育的双丰收。
劳动周活动,让“五育融合”更充分。学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农耕文化、劳动素质拓展、励志感恩三大教育主题相结合,设立劳动周,鼓励学生通过班级云平台上传劳动剪影、分享劳动收获、交流劳动感悟。这一活动塑造了学生坚毅、守纪的品格,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提高了其劳动兴趣和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几年的实践,学校充分挖掘整合资源、创设劳动教育时空、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进一步树立了“劳动教育在平时”的理念,保证了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养成劳动习惯、明确劳动价值,在劳动中锻炼意志、在劳动中体验收获、在劳动中陶冶情操,让学生的生活因劳动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