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楠 编辑/章蔓菁
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弹性不断增强,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明显提升,如何有效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提升汇率避险能力,成为外贸企业稳健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除了协调进出口战略,调整贸易合同等经营性应对方式外,运用外汇衍生品进行风险对冲是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备技能。
多方倡导推动企业避险意识显著增强。近年来,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大力倡导企业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管理理念。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多次召开会议,推动银行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导,切实帮助企业完善汇率风险管理。在各方努力下,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市场汇率避险氛围逐渐浓厚。
汇率双向波动增加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在人民币长期处于单边行情的时期,企业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认识普遍不足。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企业切实感受到所持外汇头寸在汇率波动中“裸奔”的风险,汇率避险诉求相应增加,购买外汇衍生品的意愿明显增强。
预期分化推动期权类业务增长。在汇率双向波动频繁的市场中,汇率走势易出现预期分化。相对于远期,外汇期权作为双边波动的对冲工具更具灵活性,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双向避险需求。随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特征的显著增强,期权交易以较快速度增长。
尚未树立正确的汇率风险管理理念。近年来,外贸企业整体汇率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增强,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能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将外汇衍生产品视为盈利产品而非避险产品,一旦发现无利可图便不再叙做。此外,外汇衍生品业务办理需要企业付出相应的财务成本,风险规避成果在未使用套期会计核算的企业财务报表中难以客观、及时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避险的积极性。
对外汇衍生品的价格判断与银行报价分歧较大。外汇衍生品定价机制复杂,企业易对价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产生怀疑,特别是在对汇率走势判断不一致的情况下,企业对于外汇衍生品的价格预期与银行报价存在较大分歧,影响了企业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的积极性。
缺乏健全的风险管理机制和专业的汇率避险人才。当前,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往往因缺乏专业人员,难以把握合理的套期保值时点。部分企业对银行的外汇衍生品业务推介抱有抵制心态,导致开展交易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大型企业因决策层未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或内部风险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财务部门叙做外汇衍生业务存在被管理层质询的风险,影响了财务人员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的积极性。
基层银行外汇金融服务能力有待增强。基层银行客户经理因对外汇衍生品了解有限,对营销此类业务往往存有畏难情绪,加上银行内部考核中外汇衍生品占比不高,导致银行宣传汇率避险产品积极性不足。此外,为控制交易风险,银行一般要求企业在购买金融衍生品时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当人民币汇率出现较大幅度波动时,企业可能需要补交保证金,基层银行客户经理如不能有效与企业解释沟通,也会削弱企业后续办理外汇衍生品业务的积极性。
加大宣传力度,培养企业避险意识。一是加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宣传讲解,帮助企业了解汇率改革的方向和发展趋势,提升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紧迫感。二是加强对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和汇率避险对冲策略的宣传,消除企业不想管、不敢管的认知根源,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自身需求,适时运用金融工具开展汇率风险管理。三是加强汇率避险工具的常态化宣传,注重提升宣传精准度,引导企业合理设定金融衍生工具使用比例、目标汇率、启动条件及套保产品等,理性看待汇率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亏损与支出。
加强多方协作,构建良好避险环境。一是推动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帮助企业明晰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内涵,掌握汇率风险管理金融应对方法,引导企业理性做好汇率风险管理。二是支持银行积极拓展汇率避险业务,鼓励银行创新推出适用于不同企业群体汇率避险需求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鼓励有条件的银行研究探索汇率避险产品和企业内部汇率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机衔接,鼓励银行对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在授信额度、保证金缴存、业务费用等方面给予减免。三是加大对套期会计准则的宣传培训力度,推动企业落实财务中性原则,客观反映套期保值成效,消除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财务顾虑。
构建联动机制,及时化解企业难题。可由外汇局牵头协同商务等部门组织汇率避险推进活动,建立“汇政银保”联动机制,召开跨部门会议推动协作机制落实,针对重点企业商讨制定综合性“一揽子”解决方案。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推出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补贴政策,采取资金担保、保险分担、财政奖励等多种方式,为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开展分层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引导银行开发适应企业外汇资金管理需求和地方产业特色的汇率避险工具,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外汇市场风险,逐步提升汇率避险工具运用能力。针对外汇收支规模大、管理层有一定专业知识、避险意识较好的大中型外贸企业,银行应增强产品组合创新和个性化服务能力,“一企一策”量身定制满足企业需求的汇率避险产品。针对交易规模较小、汇率风险管理能力有限的小微型外贸企业,银行要加强理念引导和服务宣介,帮助企业树立汇率风险中性意识,详细讲解各类避险工具的操作使用,通过提供一定的价格优惠、增额授信等方式增强企业的汇率避险积极性。
重视人才培养,打造专业服务团队。银行客户经理需具备较为全面的从业知识和敏锐的分析判断能力,才能适应外汇避险类产品宣传推介的需要。银行应强化对相关人员外汇衍生品专业知识培训,丰富员工专业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和专业能力。
加强内部激励,提高避险服务动力。银行可在内部考核激励机制中增加汇率避险相关考核指标,例如增加外汇衍生产品签约额、履约额、套保比率、新签约企业家数等,并提高其在考核指标中的占比和奖励标准,进一步调动基层银行开展汇率避险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银行主体作用,更好地帮助企业提升汇率风险管理能力。
强化自律交流,形成金融服务合力。鼓励银行搭建同业交流平台,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根据区域内外贸企业汇率避险需求,共做调研、共做分析、共做产品,减少重复劳动和产品开发成本。鼓励银行加强业务创新,不断降低外汇衍生品交易点差和保证金缴存比例等交易成本,引导银行采取多种措施缓释外汇衍生品交易风险。鼓励银行间加强合作远期业务办理,增加基层汇率衍生品交易市场供给。
转变避险思路,锚定风险管理目标。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树立和避险体系的建立关键在于企业决策层。企业应当将加强汇率风险管理与树立正确的避险动机结合起来,通过参加政府部门宣讲、银行推介、企业同行交流等方式,增强企业决策层对汇率风险中性意识的了解,设定汇率管理的“锚”是锁定成本收益,而非获取汇兑收益,转变比较锁定汇率与到期日即期汇率以判断盈亏的投机心理,了解外汇衍生品锁定未来价格的避险优势,增强持续、积极开展汇率风险管理的主动性。
强化风险管控,建立动态管理机制。企业要根据收付汇期限、资产负债表等合理测算汇率敞口及套保工具期限,合理评估需要运用汇率避险工具进行对冲的额度。密切关注外汇市场变化,对外汇敞口及时进行动态调整。根据企业自身现金流和汇率管理目标,结合各类外汇衍生产品使用情景,综合运用远期结售汇、掉期、期权等工具实现套期保值,实现汇率风险管理目标。
树立中性理念,完善避险考核机制。企业应将风险中性理念渗透到财务控制制度和考核制度中,及时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构建以是否完成成本收益目标为评价标准的汇率避险绩效评价体系,积极应用套期会计准则,全面落实避险财务中性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以保持财务状况的稳健和可持续性,为决策层有效开展汇率风险管理提供参考。
重视人员培养,挖掘汇率避险人才。汇率风险表面上直接影响的是公司财务表现,但实际涉及公司多个部门的集体决策,其核心是“管理”,关键在于“人才”。因此,企业需要注重汇率避险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管理层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其对汇率避险工具的接受度,有条件的外贸企业可选拔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性人员组建避险团队,增强避险时机判断的敏锐性和避险工具操作能力,有效保障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