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融入长三角为契机助力安徽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2-11-21 14:24张燕编辑章蔓菁
中国外汇 2022年9期
关键词:开放型外汇试验区

文/张燕 编辑/章蔓菁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三地一区”,即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结合这一工作部署,外汇局安徽省分局(下称“安徽省分局”)持之以恒推改革、促便利、优服务、防风险,为“三地一区”战略部署的实施提供切实有效的金融动能和助力,推动外贸外资稳中提质,促进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主动对标沪苏浙 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

一是始终把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助力安徽自贸试验区扬帆起航。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20年9月获批建设,成为安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里程碑。安徽省分局对标对表沪苏浙等省(市)自贸区创新政策,结合省内政策需求和落地环境,申请了6项外汇管理创新政策,通过召开工作部署会、发布政策问答等形式,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积极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并形成了“经常项目单证审核‘白名单+自律监管’模式”和“贸易投资领域跨境人民币结算新模式”两项试点经验,作为全省自贸试验区首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

二是始终抢抓创新试点机遇,为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筑势赋能。坚持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积极贯彻落实总局出台的一揽子贸易投资便利化政策,通过统筹开展专项督查、调研和暗访,推动政策红利精准释放。为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申请并获批在合肥地区开展资本项目外汇改革试点,成为全国第二个以市为单位开展此类试点的省份。获批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推动蚌埠中恒商贸城成为全国第五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单位,并不断丰富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场景应用,在原有出口应收账款融资等3项场景的基础上,又争取到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真实性审核应用场景试点。

三是始终坚持优化外汇营商环境,全方位提升外汇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优化综合窗口服务,大幅缩短业务办理时限,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组织开展对银行临柜外汇业务及外币代兑机构的暗访,指导督促银行不断优化外汇服务。增强核查检查的统筹性和计划性,避免对市场主体的干扰,提升监管效率。践行“跨前一步”的服务理念,通过宣介会、公众号、云培训、参加省政府“四送一服”专项行动、开展“‘汇’企便民走江淮”活动等,为涉外企业送理念、送政策、送服务,并针对企业困难和诉求,精准提供政策辅导:例如,指导银行以企业出口货物流、退税资金流为背景,为轻资产的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全新融资方式;在“芯屏汽合”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研究解决相关产业涉及的个性化、复杂化外汇问题;对于重点引资项目,主动对接并提供专业化建议,打通外汇服务“最后一公里”。

四是始终强化外汇市场监管,有效防范外汇领域风险。通过开展外汇业务评估、指导银行外汇和跨境人民币业务展业自律机制开展评估,引导和鼓励银行围绕企业实需,加强对汇率风险中性理念的宣传和普及,帮助企业合理运用外汇衍生品、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从而有效防范汇率风险。建立打击地下钱庄、跨境赌博等领域的汇警协同机制,严厉打击外汇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加强长三角外汇领域合作,高效高质地完成江苏、浙江等分局委托的协查工作,有效维护长三角外汇市场秩序。探索建立安徽省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预警工作机制,按季排查和评估全省跨境资金流动风险状况。

金融助力成效显著 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

一是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吸引力持续增强。2021年,安徽99.9%的货物贸易业务报告手续得到简化,96.7%的新企业免于开立待核查账户,85%的外债注销登记实现银行办理,全年共办理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累计25.9亿美元,跨境电商涉外收支增长1.5倍,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应收账款融资业务金额增长1.1倍,服务企业数增长52%,其中中小企业占比约为70%。通过实施一揽子便利化政策,不仅大幅降低了外汇业务办理的时间和脚底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外汇资金使用的便利化程度,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

二是安徽自贸试验区高效运行,贸易新业态蓬勃发展,对外开放新动能持续增强。2021年,安徽自贸试验区内新增注册企业近1.3万家、签约入驻项目795个、协议引资额3195亿元,大众安徽新能源生产基地、蔚来中国总部、国际航空器“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奇瑞未来工厂等项目投资规模超百亿元。同年,全省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全省千分之一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22%的进出口额和10%的实际利用外资,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突出;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增长45.3%,蚌埠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出口11亿元,贸易新业态已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引擎。

三是开放型经济规模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实力持续增强。在发展规模方面,2021年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台阶,增长36.1%,增速居长三角第一;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93亿美元,增长5.4%,新设外商投资企业475家,制造业外资占比达到38%;实际对外投资增速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居中部第2位、全国第11位。在外贸高质量发展方面,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16.4和21.1个百分点,形成家电、汽车及零部件、新型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光伏新能源等一批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产业集群。在企业国际化进程方面,2021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超过1万家,进出口过亿美元的企业129家;海螺集团、铜陵有色连续三年入围世界500强且位次提升,联保电子、国贸集团上榜中国外贸出口百强企业。

“十四五”时期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安徽拥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同时,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区域战略的纵深推进,安徽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时期是安徽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历史性机遇。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国家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安徽发挥科技创新、制造业基础较好等自身优势,更好地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现安徽自主创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形成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二是四大国家战略叠加效应集中释放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国家统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有利于安徽发挥区位优势,构筑东中部地区连片市场,更好地融入强大国内市场;国家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有利于安徽优化提升开放通道,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三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带来的新机遇。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RCEP的实施将带来一体化程度更高的广阔市场,有利于辖内企业扩大与成员国的贸易规模,助力企业产业调整和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推动本地优势产品出口,增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对标沪苏浙,安徽开放发展不充分等问题还比较突出,金融业在满足开放型经济建设的需求上,还存在短板和弱项。

首先,开放型经济发展实力还有待提升。与沪苏浙相比,安徽外向型经济规模整体较小,外贸体量还不大。从引进外资看,2021年安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外资占全国的比重是11.1%,与沪苏浙总体差距不大,然而外贸及涉外收支的体量相差悬殊,2021年安徽货物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国的1.8%,为上海的17%、江苏的13.3%、浙江的16.7%;涉外收支总额仅占全国的1.3%。此外,相较于沪苏浙,目前安徽所拥有的外汇试点政策仍相对偏少,政策实施效果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次,金融服务能力还有待提升。本省金融业在“十三五”时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沪苏浙及建设“三地一区”的迫切需求而言,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金融组织体系有待丰富,例如风投创投等私募基金发展滞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的发展与沪苏浙差距明显;资本市场机制运用有待完善,例如直接融资相较于银行信贷占比较低,企业运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金融创新能力有待增强,例如沪苏浙拥有各类金融改革试验区,安徽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待破题,运用金融科技引领集成创新的能力有待提高。

最后,市场主体活力还有待提升。安徽虽然具有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但生产力布局长期以来重点在内陆,这使得本地市场主体的思维观念、工作方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的要求,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需要更大力度地被激发。结合外汇管理政策推进情况来看,不同于沪苏浙地区以需求驱动型为主导的政策推进过程,安徽涉外企业吃透政策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强,对于便利化等政策的主动需求显得不足,部分银行存在“企业要先有需求,银行方可跟进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想法,对于“跨前一步”服务的主动意识不足。

“十四五”时期金融助力安徽省开放型经济更高水平发展的思考

一是进一步加快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于安徽开放型经济发展具有先导和引领带动作用,高标准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是外汇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所在。其一,要加快推动现有试点政策扩面增量,加强对自贸试验区6项外汇创新试点政策潜在需求的摸底,加大对相关市场主体的培育辅导力度,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加快释放政策红利。其二,要加快培育制度创新优势,大力支持合肥市申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赋能自贸试验区建设高质量发展;根据省内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境内股权投资的市场需求,适时争取QFLP境内股权投资业务外汇试点;一体推进自贸试验区和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下称“两区”)建设,优先在两区拓展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优化经常项目单证审核和探索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充分发挥两区先行先试的示范作用。其三,要加快引导市场主体“走出去”“引进来”,指导自律机制组织银企赴发达地区参观学习,主动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同业的交流互动,促进银企在经营发展理念上更加开放;引导银行在产品和服务上对标沪苏浙地区同业,通过跨区域分行联动营销等方式,积极引入优质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的金融服务质量。

二是进一步优化外汇金融服务,助力打造安徽一流营商环境。改善营商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加快外汇金融服务质效的提升也是其中关键的一环。一方面,要持续拓展便利化政策惠及广度,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政策红利。推进安徽省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提速升级,推动优质银企用好试点政策,构建“企业越诚信越便利,银行越合规越自主”的正向激励机制,支持银行将中小微企业纳入试点;加强个人外汇业务管理,常态化开展个人外汇业务暗访工作,不断提升个人外汇业务的便利化程度及满意度;加大跨境金融服务平台的推广力度,进一步丰富场景应用试点,充分发挥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融资、助力便利化政策落地的功能。另一方面,要持续增强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温度,帮助企业有效应对汇率风险。加强与商务、国资、财政等部门合作,针对国有企业、中小微企业等不同市场主体加强分类指导,探索推进财政奖励、风险分担等方式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成本;持续引导银行减费让利,为企业提供更低成本、更加优质的汇率避险服务,帮助企业在汇率波动中稳健经营。此外,要持续推进金融业发展的深度,为安徽“三地一区”建设提供全面金融支撑。对标沪苏浙和《安徽省“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积极助推安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三地一区”建设行动方案》实施。着力推动形成多元化的金融体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创金融中心,大力增强直接和间接融资功能,协调推进银行、证券、保险业创新发展,加快构建创投风投、金控集团、政府基金、金融中介和交易场所等多种资本平台,充分运用信贷、证券、基金、保险、融资租赁、债券等融资工具,吸引各类资本加速向安徽聚集,激发各种要素活力,推动金融集成创新。

三是进一步做大做强外贸外资,不断提高安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实力。开放型经济的层次高低最终体现在贸易和国际投资的水平上。为解决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充分的问题,重点在于推动外贸外资提质增效。要全力支持做大外贸企业主体,积极服务外贸企业培育,助力招引外贸500强、贸易型总部企业、外贸新业态龙头企业、加工贸易大型企业;依托合肥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合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等建设,推动“安徽服务”出海,支持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质量为核心的贸易竞争新优势;以更大力度培育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支持企业租赁建设海外仓,做大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规模。要大力支持吸引和利用外资,围绕安徽十大新兴产业建设,聚焦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助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提高外汇服务的精细化和精准度,促进产业补链、强链、优链;提升跨境投融资的服务效能,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助力打造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集聚地;引导安徽优势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合作,加快构建一体化的跨境产业链体系,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开放型外汇试验区
打好“侨”牌,稳中有为——打造江苏开放型经济的“重要窗口”
江苏巩固拓展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态势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Physicians’ perspectives on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pediatric routine care: a survey
进博会为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中国动力”
商务部表示7个新自贸试验区设立工作进展顺利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国务院新设立7个自贸试验区
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
▲什么是外汇外币和外汇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