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勇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新光学校)
初中体育教师应该立足于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探索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体育教学方案。合作学习涉及小组划分、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等多个方面,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协调学生在体能、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差异,促进学生之间开展良好的合作。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经验,从而为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合作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根据体育教学的重、难点内容和课堂教学目标,从学生的体能水平、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遵循优势互补、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每组的人数控制在4~8人。在进行体育锻炼时,教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分组,然后教师根据教学要求适当调整,确保每组有1~2名体能较好、体育水平较高或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球类、跳绳、跳高、跳远等不同体育项目的规则要求,适时地调整合作学习小组。当完成某章节或某阶段的体育教学后,教师应该考核、评估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学习的提升情况重新划分小组,确保分组始终科学、合理、有效,使每名学生都能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均衡发展。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进行一些基础性体育活动的能力。在此情况下,如果初中体育教学仍长期以教师为主导,实施单向灌输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和厌倦的情绪。因此,教师不仅要注重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还要进行创新,根据体育项目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交流氛围,增强其参与教学的体验感。
例如,在教学武术项目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武术题材的影视作品,让学生从中寻找自己喜欢的武术动作,激发其学习武术的兴趣。然后,教师再播放武术动作的分解视频,让学生参照学习,并为学生讲解武术动作相关的历史渊源、流派、特点等知识,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学会的武术动作为基础,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编排武术表演,让各组学生相互评价,在自由、互动的合作学习中习得武术动作。
小组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巩固学习过的体育知识,增强体育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设计合作实践活动前,教师应该尽量全面地了解每名学生的具体情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教师可以调查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结合教学目标、场地和设备等客观因素开展小组合作实践活动。教师可以以引导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实践中,及时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情况,给予设备、理论、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
例如,在篮球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篮球友谊赛。赛前,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集体培训,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则和常见战术,然后将学生分成两组,让其做热身准备;赛中,教师担任裁判,关注、评判学生篮球技巧的学习情况;赛后,教师要求学生总结比赛经验,分析双方的战术,提升篮球技术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篮球比赛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输赢,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实践真正提升体育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丰富多元,因而在教学不同的体育项目时,教师应该立足学生整体的体育基础水平划分合作小组,使学生能够在小组学习中取长补短。同时,教师要明晰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教学中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设交流情境,使学生之间相互磨合、通力合作。当然,为了确保学生能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进行合作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兼顾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合作心理进行双重引导。
总体来说,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学生体育能力发展的合作学习策略。